老舍《出城》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3-17
同时,他得想出言词去敷衍家里的人,他不能马上痛痛快快地告诉大家实话,他得等合适的机会再说,而且有证据使大家放心老三的安全。
多么长的天啊!太阳影儿仿佛随时地停止前进,钟上的针儿也像不会再动。好容易,好容易,到了四点钟,他在枣树下听见四大妈高声向李四爷说话。他急忙跑出来。李四爷低声说:“他们出了城!”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得知出城计划后,瑞全既兴奋激动,又放不下家人,站在南屋窗外,他没有勇气进去,因为担心见到母亲后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B.李四爷愿意帮忙将瑞全与王排长带出城,且认为自己完全有把握办好这件事,表明李四爷为人豪爽,乐于助人,讲义气,有胆气。
C.瑞宣“手微颤着拿出三十块钱的票子来,轻轻地放在床上”,这一动作表明,由于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瑞宣内心有些不太情愿。
D.本文末段具有多重艺术效果,既形象地表现了瑞宣对弟弟能否顺利出城的焦虑不安,又交代了出城的结果,同时结构上呼应前文。
E.本文讲述了瑞宣支持并帮助弟弟瑞全逃出沦陷的北平城的故事,再现了古都市民不愿做亡国奴、觉醒反抗的过程,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
(2)本文中瑞宣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所写的事件是“出城”,却没有详写出城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4)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5分)
【参考答案】E D B(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试题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A项考查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从文本第10段看,瑞全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一再坚持自己逃走的决心,“绝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家人,尤其放不下与自己有着感情“无可分离的联系”的母亲。A项对瑞全“没有勇气进去”原因的解说完全错误,选A项不得分。B项侧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依据文本第8段的内容,在这紧要关头,李四爷明确表示“愿意帮忙”,老人的一番话也表现出其“为人豪爽,乐于助人,讲义气,有胆气”的性格特点,但从“实在不容易出去”“我到时候看,怎么合适怎么办”等信息看,说老人“认为自己完全有把握办好这件事”则不够准确,所以选B项只能给1分。C项考查对人物动作细节的鉴赏,相关信息在原文第11至16段。瑞宣“手微颤着拿出三十块钱的票子来,轻轻地放在床上”,这一动作是他当时“还有千言万语,要嘱告弟弟,可是他已经不能再说出什么来”的复杂心情的外化,并非出于维持家人生计的经济上的考虑,更谈不上不情愿。所以C项是错误选项,选C项不得分。D项选取文本最后一段,以人物为重点,联系内容和结构等方面作分析,侧重作品局部艺术效果的鉴赏。“多么长的天啊!太阳影儿仿佛随时地停止前进,钟上的针儿也像不会再动”着笔写时间的漫长,形象地表现了瑞宣焦虑不安的心理;“李四爷低声说:‘他们出了城!’”既是直接交代出城的结果,又和前文遥相呼应,讲究结构安排,D项的分析较为准确。不过,D项的分析虽然比较到位,但也只是本文艺术特色的一个方面,涵盖不了作品整体的艺术鉴赏,只能得2分。E项是对小说思想主题的概括与理解。“讲述了瑞宣支持并帮助弟弟瑞全逃出沦陷的北平城的故事”,是对情节的梳理把握,“再现了古都市民不愿做亡国奴、觉醒反抗的过程,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扣住人物活动,深入分析出城这一核心事件,挖掘作品表达的主旨,对本文作了准确的综述,因此选E项得3分。
(2)(6分)①沉稳谨慎,如精心安排弟弟出城;②对家庭有责任感,如看重亲情,爱护家人;③有爱国情怀,如全力支持弟弟参加抗战。(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这样安排便于集中笔墨描写人物出城前的言行和心理,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鲜明;②具体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有利于突出作品的主旨;③没有详写出城过程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4)(8分)示例一:主人公是瑞宣。①出城的安排主要是由瑞宣完成的,他在整个事件中起决定性作用;②对瑞宣的描写更加充分、细腻,其形象更为鲜明、丰满;③瑞宣既爱国又顾家,忍辱负重,勇于担当,在表现主题方面分量更重。
示例二:主人公是瑞全。①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出城,而瑞全是出城人,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②小说用了很多篇幅描写瑞全出城前矛盾的心理;③小说主要通过写热血青年瑞全不甘于沦陷区的生活,决意出城参加抗日来突出主题。(本题8分,选取以上任意一个观点即可。“理由”分析,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仅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