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3-18

【相关链接】
①蔡东藩(1877—1945),山阴县临浦(今萧山)人,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曾任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其《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内容之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演义”是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近代认为“演义”与“演绎”意义相近,演义故事是作者根据史实和一定逻辑性演绎出来的事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历史上众多惊天动地的事件,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历朝通俗演义》具有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正直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因而遭到军阀恐吓威胁。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文笔力求通俗,不作文字修饰。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以伪乱真,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脱离了历史正轨,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并作为历史小说范例,供后世取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相比之下应自感惭愧。
(1)【答案】B、E (A项“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历朝通俗演义》具有真实性”说法不妥,《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全是蔡东藩的生活经历。C“完全采自历史”和“不作文字修饰”不确,原文是“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项“误人子弟”不当,原文是“其误人亦不少也”;“脱离了历史正轨,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之说也没有根据。)

(2)蔡东藩所具备的“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6分)
答:①“贫贱不能移”,箪食瓢饮,固守清贫。②“富贵不能淫”,敝屣荣华,决不降志辱身,蝇营狗苟;③“威武不能屈”,不畏权势,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共6分,每点2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不出现。若概括出“关心国事,具有忧患意识”也算对。)
【附网络资料答案,也给分:①淡泊名利,坚持操守,虽贫寒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②不畏权贵,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③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风骨。】

(3)“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指《历朝通俗演义》)”,既有思想基础,也有现实因素。请根据原文具体分析。(6分)
【答案】(1)思想基础:①忧患意识激荡,一心救亡图存;②怀抱“演义救国”的夙志;③具有正直的史德和史家的风骨。
   (2)现实因素:①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②北洋军阀和袁世凯“政治恶行”的刺激;③“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3分,每点1分。答“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算对。)

(4)蔡东藩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自创了“新演义”体写法。你认不认同蔡东藩有关历史小说创作的主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意见并阐明理由。(8分)
答:【观点一】不认同。①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文学作品。蔡东藩过于重视史实的真实性,主张“叙事端在真实”,“不得脱离历史正轨”,这样创作的历史小说只能说是“通俗史学”,不能视为文学作品。②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述,而是文学创作。蔡东藩反对“修饰文字,敷衍情节”,将必要的艺术加工视为“巧为烘染,悦人耳目”,甚至“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③历史小说的“社会教化之助”不只是普及历史知识。蔡东藩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这是对的,但历史小说的创作目的绝对不应局限于此,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社会教化之助”显然更大也更有意义。(观点鲜明2分,理由充分6分。三个基本观点都论及,视为理由充分。大意对即可。若另有主见,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以。)
    【观点二】认同。①历史小说反映历史事件,应该对历史真实负责,不能“穿凿失真”,“以伪乱真”,给人误导。②历史小说虽允许艺术加工,但不能过度,如果“粉饰者十居五六”,甚而至于“戏说历史、亵渎历史”,就变成纯粹的小说,而失去了历史小说的意义。③历史小说必须讲求“社会教化之助”,应该做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职责,对社会负责。(观点鲜明2分,理由充分6分。三个基本观点都论及,视为理由充分。大意对即可。若另有主见,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以。)

上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理解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