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书生曹聚仁》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3-18
相关链接
①曾聚仁(1900 - 1972),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1915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同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一生著述逾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多种。
②新中国成立伊始,海外多持观望、怀疑,甚或敌视态度,谣诼纷集。在此背景下,著名作家、学者曹聚仁以新闻记者身份,多次从香港北上,访问北京,并游历大陆各地,以客观、中立、公正的立场,深入报道大陆的社会巨变,产生深远影响。(陈国军《曹聚仁的三重境界》)
③纵观曹聚仁一生,他为现代中国做出的最大文化贡献,首推对国学的普及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介上面,其代表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与《鲁迅评传》。(韩三洲《晚年曹聚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曹聚仁在近代文坛和报坛上,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复杂,很不寻常,当过教授,当过记者,当过作家,当过各类报刊的自由撰稿人。
B.在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时,曹聚仁表明了为国赴死的决心,认为抗日是自己这一辈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将为之奋斗终生。
C.抗战爆发后,曹聚仁持笔从戎。在战场上,他目睹了谢晋元524团的800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作了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抗日情绪。
D.新中国成立以后,身居香港的曹聚仁多次访问北京,其撰写的新闻报道从正面大力宣传了新中国的变化,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曹聚仁不仅是一名文人,同时也是一名新闻记者,因此他的写作笔法殊异于一般的新闻文体,却近似传统的笔记文学,自成一体。
(2)周恩来为什么以“爱国人士”概括曹聚仁的一生?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曹聚仁是一位出色的战地记者,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评价“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曹聚仁是以多方面业绩展示自己才华的人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6分) ①学生时代,他就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政策;②抗日战争时期,选择战地记者这一危险职业,持笔从戎,发表了不少振奋人心、颇具影响的消息和通讯;③羁留港澳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共和谈奔波,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源源不断地为《大晚报》《立报》等报刊撰写战地通讯;②首报台儿庄大捷,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③将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写入了《中国抗战画史》,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留下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作为新闻记者,他在恪守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下,对八年抗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报道,体现出独特的新闻思想。②作为爱国人士,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他以“海外哨兵”的姿态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很多至今仍然鲜为人知的工作。③作为文人,有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他极其丰富的论著,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④作为学者,他独立 的思考,说“实话”的风格,不盲从的思想,是当作知识分子的楷模。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