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捷足占鳌头》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21
陈省身:捷足占鳌头
“冲破乌烟阔壮游,果然捷足占鳌头。昔贤今圣遑多让,独步遥登百丈楼。”这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写陈省身的诗。作为老师和证婚人,杨武之深谙陈省身的抱负与为人。陈省身对此曾说:“誉不敢承。然论为学态度,则知已深谛我心也。”
陈省身潜心研究数学70余年,成果累累,在二十世纪全球数学家排名中,仅有两位中国人,他名列31位,华罗庚位列88。
陈省身晚年回顾自己的数学道路曾总结:“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1930年,19岁的陈省身以“最优等毕业生”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走的正是这条路。
陈省身曾回忆:“1930年,清华决定办研究院。我看清楚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但家里不能供给我,所以必须要找公费。刚巧,那年清华开办研究院,三年毕业后授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另一个目的,是想跟孙先生做点研究。”“孙先生”就是孙光远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是当时中国数学家中唯一在国外发表论文的人。
因清华研究院算学系里只有陈省身一个学生,入学第一年,陈当了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给学生讲“高等数学”,实际内容是解析几何。次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生。
20世纪30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最快的时期。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1930年初,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清华大学由于庚子赔款,经费相对充裕,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维纳。数学系也邀请国外名家来华访问,其中有汉堡大学著名的几何学家布拉希克。布氏做了一组演讲,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陈省身曾回忆,布拉希克的演讲深入浅出,大开眼界,使他深切考虑到去汉堡读书。
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他看到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有密切关系,其系统研究,那时刚开始,而他还未曾入门。“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这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陈省身后来形容。
“用美国退回的钱一般都去美国,去德国未免会有些周折。”张奠宙说,彼时杨武之教授是清华数学系的负责人,多方奔走终于成行。
陈省身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按照派遣留学生的常规,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得三年。此后,他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E·嘉当,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的高峰。
1937年夏,26岁的陈省身回清华任教,直升正教授。彼时,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合并成立联合大学,从北京撤至长沙,又西迁昆明。
次年,华罗庚从剑桥学成归来,成为教授。战时的西南联大条件艰苦,陈与华还有一位老师同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很挤。但日后陈省身回忆那段岁月时说,三个人一清早没起床就互相开玩笑。虽然物质上艰苦,但生活很有意思。在煤油灯下,他们萌生出“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在西南联大六年,陈省身写了十多篇论文。
杨振宁当时就读西南联大物理系,他曾回忆,“陈教授是联大极出色和受欢迎的教师,和华罗庚等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
在陈省身认为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首当其冲。1931年,比陈省身年长一岁的华罗庚也以“管理员”身份进清华。张奠宙描述,“他们夜以继日地听课、讨论、研究,目标是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陈省身在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包括严志达、王宪钟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
陈省身曾感慨:“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尤其幸运的是这群好学生对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对课材有更深入的了解。”
陈省身在清华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郑桐荪教授十分赏识才华横溢的陈省身,有意纳为女婿,杨武之夫妇便促成了这桩婚事。
“冲破乌烟阔壮游,果然捷足占鳌头。昔贤今圣遑多让,独步遥登百丈楼。”这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写陈省身的诗。作为老师和证婚人,杨武之深谙陈省身的抱负与为人。陈省身对此曾说:“誉不敢承。然论为学态度,则知已深谛我心也。”
陈省身潜心研究数学70余年,成果累累,在二十世纪全球数学家排名中,仅有两位中国人,他名列31位,华罗庚位列88。
陈省身晚年回顾自己的数学道路曾总结:“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1930年,19岁的陈省身以“最优等毕业生”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走的正是这条路。
陈省身曾回忆:“1930年,清华决定办研究院。我看清楚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但家里不能供给我,所以必须要找公费。刚巧,那年清华开办研究院,三年毕业后授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另一个目的,是想跟孙先生做点研究。”“孙先生”就是孙光远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是当时中国数学家中唯一在国外发表论文的人。
因清华研究院算学系里只有陈省身一个学生,入学第一年,陈当了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给学生讲“高等数学”,实际内容是解析几何。次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生。
20世纪30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最快的时期。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1930年初,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清华大学由于庚子赔款,经费相对充裕,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维纳。数学系也邀请国外名家来华访问,其中有汉堡大学著名的几何学家布拉希克。布氏做了一组演讲,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陈省身曾回忆,布拉希克的演讲深入浅出,大开眼界,使他深切考虑到去汉堡读书。
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他看到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有密切关系,其系统研究,那时刚开始,而他还未曾入门。“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这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陈省身后来形容。
“用美国退回的钱一般都去美国,去德国未免会有些周折。”张奠宙说,彼时杨武之教授是清华数学系的负责人,多方奔走终于成行。
陈省身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按照派遣留学生的常规,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得三年。此后,他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E·嘉当,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的高峰。
1937年夏,26岁的陈省身回清华任教,直升正教授。彼时,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合并成立联合大学,从北京撤至长沙,又西迁昆明。
次年,华罗庚从剑桥学成归来,成为教授。战时的西南联大条件艰苦,陈与华还有一位老师同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很挤。但日后陈省身回忆那段岁月时说,三个人一清早没起床就互相开玩笑。虽然物质上艰苦,但生活很有意思。在煤油灯下,他们萌生出“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在西南联大六年,陈省身写了十多篇论文。
杨振宁当时就读西南联大物理系,他曾回忆,“陈教授是联大极出色和受欢迎的教师,和华罗庚等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
在陈省身认为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首当其冲。1931年,比陈省身年长一岁的华罗庚也以“管理员”身份进清华。张奠宙描述,“他们夜以继日地听课、讨论、研究,目标是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陈省身在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包括严志达、王宪钟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
陈省身曾感慨:“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尤其幸运的是这群好学生对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对课材有更深入的了解。”
陈省身在清华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郑桐荪教授十分赏识才华横溢的陈省身,有意纳为女婿,杨武之夫妇便促成了这桩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