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3-21
爱因斯坦本是个绝对和平主义者,但面对战争的危险,他说:“为了保卫公理和人民的尊严而不得不战斗的时候,我们决不逃避战争。”正是在这种转变下,1939年8月,因忧虑纳粹德国率先研制成原子弹,爱因斯坦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上签了名,指出:“……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能轻易地把整个港口连同附近地区一起炸毁,我的义务是提请您注意下列事实和建议……”这封信开始了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6年后,日本广岛和长崎受到原子弹轰炸,死伤20万平民。当爱因斯坦从广播中听到这条消息时,惊呆了。他只说了一句:“我真痛心。”
爱因斯坦余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纠正他所犯的这个“最痛心的错误”。
1953年冬,芝加哥律师“十诫会”决定授予爱因斯坦人权奖。他不能前来,写了一封信供宣读:“…我所做的仅仅是:在长时期内,我对社会上那些我认为是非常恶劣的和不幸的情况公开发表了意见,对它们保持沉默,就会使我觉得是在犯同谋罪。”
1955年4月18日凌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留下的遗嘱是:“不举行任何葬礼,不修坟墓,不立碑或任何纪念性标志,骨灰由亲友秘密撒向天空……”这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因斯坦。“一位中国学者说,“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超越的。”
(选自《中国青年报 冰点专刊》,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以时间为经线,着重叙述了爱因斯坦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他在物理学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表现了他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B.爱因斯坦生前曾两度离开德国,第一次是因为不能忍受德国的教育方式;第二次是为了反对不义的战争,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已经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
C.爱因斯坦反对学校以恫吓、威胁和人为的权威进行教学,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两所学校——瑞士的阿劳中学和他自创的奥林匹亚科学院。
D.在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之后,爱因斯坦非常痛心,他认为是他的错误导致了日本20万无辜平民的死伤,这件事促使他后来用大量的经历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事业。
E.爱因斯坦一直反对战争,但他并不逃避战争,反对战争是因为他害怕战争会给平民带来伤害,害怕战争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不逃避战争是因为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他同样具有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2)文中多次提到爱因斯坦“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爱因斯坦所向往的“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6分)
(3)本文是为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一百周年而作的,文章重点写了哪些内容?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6分)
(4)请结合全文材料分条概括,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不可能被超越的”?(8分)
参考答案
(1)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答A.E不得分。(C项,不全面。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还有德国的路德中学。A项,本文重点叙述的不是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E项,错在“爱国情怀”。)
(2)第一,理想的教育应该解放人的思想,培养人健康感情和健全人格。(2分)第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关系和谐。(2分)第三,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课堂生动有趣。第四,学校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独立工作)第五,学校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智能,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后三点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
(3)文章重点写了两个方面的ner:前半部分主要写爱因斯坦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的教育观,后半部分主要写他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为反对战争所进行的种种活动。(2分)这样处理材料是因为:第一,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和平战士的爱因斯坦却鲜为人知,所以有必要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他,突出爱因斯坦的人道主义情怀。(2分)第二,介绍他所受的教育,他所崇尚的自由独立精神、探究精神,是为后文他所取得的物理学成就作铺垫;也为后文他反对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作了铺垫。(2分)
(4)这是对爱因斯坦的高度赞扬,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人,他既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2分)①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他十二三岁读到一些书后,中止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在学校里反对权威式的教育。②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人权主义者,为反对战争他不允许自己沉默,一直奔走呼号。③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留下遗嘱,不举行任何葬礼,不修坟墓,不立碑或任何纪念性标志,骨灰由亲友秘密撒向天空。④他是一个严于自省的人。他意识到自己的科学研究被人利用,给无辜的平民造成巨大的伤害,他用余生的大部分精力来纠正他所犯的这个“最痛心的错误”。(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