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3-25

12.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象——有无数个王羲之坐在流杯亭里,王羲之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都是王羲之。酒杯也从一个王羲之的手中,辗转到另一个王羲之的手中。上一个王羲之把酒杯递给了下一个王羲之,也把毛笔,传递给下一个王羲之。这不是醉话,也不是幻觉,既然《兰亭序》可以被复制,王羲之为何不能被复制?王羲之身后那些接踵而来的临摹者,难道不是死而复生的王羲之?大大小小的王羲之、长相不同的王羲之、来路各异的王羲之,就这样在时间深处   ,摩肩接踵。很多年后,我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迎风坐在那里,一扭身,就看见了王羲之,他笑着,把一支笔递过来。这篇文章,就是用这支笔写成的。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有删改)
19. 文中第①段提到的“修禊”是古代一种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下列关于“修禊”举办的时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二月二日       B.三月三日      C.五月五日      D.七月七日
20. 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惊世骇俗   前仆后继   济济一堂
B.一挥而就   骇人听闻   前赴后继   人才济济
C.一气呵成   耸人听闻   前仆后继   人才济济
D.一气呵成   惊世骇俗   前赴后继   济济一堂
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政治影响,“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写作诗文,难免委婉曲折,难有东晋人那样的自由畅快。
B.王羲之的沉默,是对景色的陶醉,也是对生命的悲观感受,更有对入世生活难以释怀的久久思考。
C.后世书法者对于《兰亭集序》的临摹,既是传承了经典,也把个人风格与时代的特点镌刻于摹本之上。
D.《千字文》使得王羲之的字,以又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文化,这也是《兰亭集序》成为一个艺术体系的明证。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促使王羲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因素有哪些。(4分)
23. 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像一个人一样,经历着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过程”。(5分) 
24. 文化传承的漫长历程中,还有许多文学家像王羲之一样“在以后的朝代里,不断地复活”。请试举一例,并结合其作品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9.(2分)B
20.(3分)D
21.(3分)B(文中已经说到对生命超功利的思考)
22.(4分)答案要点:(1)天气和暖,景色怡人,朋友相聚;
(2)政治上相对清明,文人得以自由抒怀;
(3)王羲之官场失意,对生命有了更深到的感怀;
(4)中国文人独有的,对生与死的关照。
(答出1点,得1分)
23.(6分)
答案示例:王羲之用《兰亭集序》表达出自己对生死的深刻认识,他的思考引发了后人对人生的思考。后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感受和时代审美,使这种思考延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兰亭集序》的传承过程其实是中国文化不断成长、蜕变、新陈代谢的缩影。
24.(6分)
结合某位文学家(课内外均诃)的思想、作品内涵,阐述其在后世的影响力,言之成理即可。

上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理解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