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事故之后》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4-24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贺乡长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一再说“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主题和表达效果等谈谈这样写的好处。(8分)
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误解文意,“事实”应指事故不可改变的真相,也即该承担责任的不是供电公司,而应是那个肇事者。C曲解句意,原文说的是“这种规则在后果与动机之间更关注动机,比如考虑到肇事者并无恶意,因此须从轻发落;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更关切生者,比如考虑到两家遗孤都要活人,那么补偿就比查案更重要”。D“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错,村民是自私而愚昧的,乡村干部则是违心而非法的,他们坚持的不是什么原则,而是“法外之法”,是特定情形下的无奈之举;况且,乡干部并没有逼供电公司赔钱,而是见风使舵,两边安抚。)
(2)要点:“我”在小说中起着故事见证者、讲述人和评论员的作用。(2分)好处:①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②可以通过“我”的视角观察事情始末,观察乡村社会,思考法纪人生;③可以通过“我”的议论,表达作者对于民族病态心理的反思。(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言之成理,答对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示例:①处事圆滑。村里有人被电死了,乡长没有出面;等到供电公司被百姓逼着答应赔款善待死者家属时,乡长才“及时”出现,“连声说自己来迟了,来迟了,劝退了几个吵闹的后生,然后接总经理去吃饭,算是压惊和联谊”。②貌似正义。表面上,他关心山民疾苦,想方设法保全三个濒临毁灭的家庭;认为由供电公司赔偿,切实可行,虽然有点冤枉供电公司,“但他们放点儿血,也是九牛一毛,不过是酒楼里少埋几张单,麻将桌上少点几个炮”。③徇私枉法。实际上,他却是“假案”的操纵者,无视客观事实,以非法之法“胡来和恶搞”。(能结合作品内容,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①反复说到“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强调故事结局的意味。这样写,既呼应了小说的标题,又使故事有个看似完满的结尾,结构上完满严谨。②无论“我”有多么不解的困惑,也无论故事还有多少委曲有待深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这种结局村民们是“一派欢喜”。这样写,对全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利于小说主题的深化。③如果说在对“事故”本身的处理中村民们出卖了淳朴的良知是出于某种“无奈”,那么村民们对“事故”结局的羡慕心理则不能不说表现了村民们身上固有的民族劣根性。④神圣的法律,终被所谓的“乡规民约”甚至是“心照不宣”所替代,“事情真的这样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病态心理的无奈和痛心。(每点2分,共8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