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于敏:中国的“氢弹之父”》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4-25

[链接]
①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如今,工作少了,他一天至少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书。这些书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隔三岔五地,他还会去看上一次打小就爱看的京剧。(侯志明冯昌勇《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名字曾是绝密》)
②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百度百科)
③“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隐姓埋名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王建柱《于敏: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于敏在大学期间曾经参加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游行,眼镜都被挤掉。后来他甘愿隐姓埋名28年,潜心研究核武器,与其早期经历、体验有很大关系。
B.于敏认为,核武器研究团队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获成功。其成果起到了威慑敌对势力,维护国家独立、安全的重要作用。
C.本文介绍说“当时……国内也很少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而又引述彭桓武的回忆说“于敏研究氢弹完全是靠自己,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表述不一致,影响可信度。
D.对照玻尔、百度百科对于敏的称谓,本文标题“中国的‘氢弹之父’”中“的”字多余,引号位置值得商榷;本文引述对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上下联颠倒。可见行文欠严谨。
E.这篇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于敏的生平主要事迹,叙述语言客观朴实准确,引用的史实及人物语言对展现了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2)文中引入了当时《新闻公报》中的内容,详尽介绍了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世界纪录之处,有何作用?(6分)
(3)结合原文,说说于敏在七言律诗《抒怀》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6分)
(4)从全文(包括链接文字)看,于敏的成就得益于哪些因素?请联系具体材料简述。(8分)

参考答案
(1)(5分)【E项3分,A项2分。B项1分,“众志成城”不单指核武器研究团队,也不单指核武器。C项0分,彭桓武所说的“没有人”是指在研究团队之外没有人,作者客观陈述的“很少有人”与此并无矛盾。D项0分,标题加“的”,以示与“中国‘氢弹之父’”含意不完全相同;引用对联将词序作调整,正是为了突出意思重点和上下衔接。】
(2)(6分)【①突出了氢弹爆炸成功对于国家的重大政治意义;②照应了于敏“中国氢弹之父”的称谓,彰显了于敏团队的成果对于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特别是原子核理论研究水平的价值。(答对1点3分,共6分。)】
(3)(6分)【①爱国:献身科研、研究氢弹,历尽千辛万苦都心甘情愿,只为国家安全、中华振兴。②谦逊:取得成就,依靠的是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自己不愿居功自傲。③有美好追求:对民族振兴、科学昌明有强烈的期待。(每答对1点给2分,2点给3分,3点给5分,4点给6分。)】
(4)(8分)【①天资聪颖,基础扎实;他自幼成绩突出,在大学也是学习尖子,还考上研究生。②术有专攻,心无旁骛,锲而不舍;他28年专心致志研究原子核理论,取得惊人成就。③志趣高雅,爱好广泛,融会贯通;他爱好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有研究证明,文理兼通有助于开拓性思维。④师从大家,博采众长;他先后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又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彭桓武等领导下工作,增长才干,得尽所长。⑤志存高远,心系国家,勇担重任;他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义无反顾,奋勇直前。⑥谦逊待人,合作共进;他受到领导、国外同行的称许,得到国家的奖赏,却始终不居功自傲,把自己看成团队中的一分子。(答对1点给2分,答对4点即可给8分。)】

上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理解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