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小包袱》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4-25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
C.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小说结尾以两个问句作结,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既是对孝德进行叩问,也是启迪读者,引人思考。
E.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母亲单冬花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内容分析,特色鉴赏】(5分)
D A(C项,“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远不如当年”错,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还是比较深厚的。B“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不属于细节描写,也不是写‘张小梅贪财’的心理,故错误。E.
[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形象鉴赏】
单冬花(母亲)的形象:
①精明细心。从对小包袱里所装的东西的描写和她发现女儿动过包袱等细节可以看出。
②含辛茹苦(或“责任感强”)。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拉扯大了儿女。
③勤劳俭朴。包袱里有针头线脑,有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
④爱子深沉。她一直珍藏着儿子的信,并因为丢失信件而焦急。
⑤渴望被认可。保存儿子的信是为了告诉死去的丈夫自己如何养大了儿子。
⑥重男轻女。她不喜欢闺女,认为她终归是人家的媳妇。
[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酌情给分。]
(3)【技巧鉴赏】
“小包袱”线索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展开情节,写了女儿偷看包袱、路上丢失包袱、儿子寻找包袱等情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②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以小包袱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对小包袱的不同态度,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内心活动”),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小包袱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凝聚着她对儿子全部的爱,传达出浓厚的亲情;小包袱里的信件,其实是母亲渴望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凭证。(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得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酌情给分。)
(4)【特色探究】(8分)
参考答案一:小包袱找不回来更有魅力。①艺术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摆脱了皆大欢喜的常见套路,强化戏剧性效果;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不回来使得母亲愿望落空,使母亲陷入痛苦与失落,增加了人物的悲剧色彩,增强了感染力。也有利于突出儿子的痛苦与愧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③思想内容上,小包袱找不回来,给读者带来感伤的情感体验;深化了作品亲情的主题,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二:小包袱找回来更有魅力。
①艺术结构上,与丢失小包袱形成反转,产生喜剧性效果,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传统的文化审美习惯。
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回来,更突出了儿子张孝德的孝顺、有责任感的形象。
③思想内容上,深化了亲情与责任的主题,又传达了好人好报的传统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答到一点得3分,两点得6分,三点得8分,学生的其他答案,只要从结构、人物、主旨等几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则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