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5-11

相关链接:
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困顿,早年就是一个普通木工,直到27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57岁时独闯北京,本以为能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早期不顺,画作卖不出去是常有之事。60多岁后,作品方得到认可,终于卖出了好价钱。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颠沛流离,加之晚年卖画是其主要谋生渠道,因此无论是卖画还是卖印,无论买家是谁,概不赊账,绝不还价。
(何暖之《大师另一面》:齐白石小气出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黄永玉第一次拜见齐白石,齐白石拿出“发霉的点心”招待他,黄苗子第一次见齐白石,齐白石却送他车钱,可见齐白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待客的。
B. 齐白石把吃的用的都锁在自己打造的大柜子里,钥匙随身带着,穿的衣服也是不能再穿了才丢弃,这一点与守财奴葛朗台有惊人的相似。
C. 齐白石作画时的每一笔墨都要用到淋漓尽致,一幅画完成,他笔洗里的水依然清澈见底,能够把墨用得如此巧妙、节约,境界非常之高。
D. 齐白石对自己的学生从不吝啬,他不但送画给学生,还偶尔去学生家走走,关照一下学生生活,对求学者更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他“最值钱”的画技。
E. 本文围绕“吝啬与慷慨”来选材,介绍了绘画大师齐白石颇具天真童趣的事迹,展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2)文中为什么要写黄永玉、曾熙和程砚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齐白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4)作为一位享誉海外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却留下了“吝啬”的话柄,你是如何看待齐白石的“吝啬”的?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A项,“齐白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待客的”属主观臆断。B项,“这一点与守财奴葛朗台有惊人的相似”错,葛朗台是真吝啬,齐白石是节约俭省,而非真吝啬。E项,“天真童趣”说法不准确,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只有齐白石为许麟庐的大儿子画青蛙这一事略显其“天真童趣”。)
(2)写黄永玉是黄永玉的亲身经历真实地说明齐白石的近乎吝啬的节俭。(2分)写曾熙是将曾熙与齐白石进行对比,凸显齐白石的慷慨、不吝教。(2分)写程砚秋是将程砚秋同齐白石进行类比,揭示了时代背景,写出了齐白石保持民族气节的不易,表现了具有血性的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2分)
(3)①生活节俭。吃的用的都锁在自己打造的大柜子里,钥匙随身带着;在穿着方面“从一而终”;在纸皮和包装纸上起画稿;惜墨如金,用墨精细,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完才去洗笔。②关心学生,慷慨大度。送学生车钱,关心学生家人,送学生画;作画从不避人,画技毫无保留。③他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坚决维护个人尊严。不因钱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坚决不接受敌伪的拉拢。(每点2分)
(4)①齐白石的“吝啬”是假吝啬真节俭,是念物力维艰、节俭度日的表现。我们应该提倡节俭。(2分)②齐白石老人是真正过过穷日子的人,是真正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道理的人。更难得的是,齐白石老人最终功成名就,进入“得志者”的行列,却不“得志而忘形”,永远保持农家子淳朴与节俭的本色,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了。而他假吝啬之外的真慷慨,又让我们看到了齐白石的另一种高尚境界。(3分)③当今社会稳定富足,我们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浪费。贫穷需要节俭,富裕更不能忘节俭。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节俭光荣,浪费可耻。(3分)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