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何鲁:真名士自风流》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5-28

相关链接:
材料一:何鲁在里昂大学毕业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远在异国他乡的何鲁深受震撼,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条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踏进国门,面对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故土,何鲁思索着何以报效祖国。他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法国学习理工的。但是通过对法国及欧洲列强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他感到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才能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走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教书生涯。(选自高希尧《何鲁小传》)
材料二:将法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倒背如流,100来页笔记不打一个墨点……做到这一切的学霸,是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数学家、教育家、诗人何鲁。他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摘自《重庆晚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鲁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而率领同学闹学潮,从而被校长开除。对此不公正的处罚,何鲁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学校的改革与进步。
B.何鲁在法国留学时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盛赞他的作业做得好,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层领导见到他也会尊称一声“老前辈”,从侧面反映了何鲁学习能力很强。
C.华罗庚一直说何先生虽没教过他,但也是他的老师,原因是何鲁曾负责主审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不仅给他作长序,还坚持给他授奖,对华罗庚有知遇之恩。
D.何鲁留学归来,之所以选择走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教书生涯,是因为他认识到科学无法救国,教育救国才是根本。
E.何鲁是第一个在法国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还是国内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
(2)美国人愿花高价买何鲁头颅一事,经何培炎证实应该只是一个传闻,可作者为何还要在开篇写下这个传闻?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6分)
(4)何鲁“风流名士”的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E项3分,C项2分,A项1分(A“闹学潮”的说法不妥。B高层领导的尊称突出的是何鲁的名气和影响大。D“科学无法救国”说法有误。)
(2)①以传奇开篇,设下悬念,吸引读者;2以传奇的内容来侧面表现何鲁智慧超群,名气大,影响远;3为下文写何鲁在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做铺垫。
(3) ①结构上,用一张照片收束全文,体现何鲁其名士风采,照应标题。 2通过这张照片,侧面表现何鲁深受国家器重,知名度很高。3“一袭长袍”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他爱国的特点,也突出了他作为名士的风流儒雅,与众不同。4结尾段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何鲁的钦佩赞赏。(答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
(4)①学术上,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2做人上,不惧权贵,一身傲骨,敢于直言;
3育人上,甘为人梯,提携后进,栽培人才;4抱负上,学成归国,投身教育,矢志报国。5兴趣方面,精通诗词,擅长书法,开设讲座,听者云集。(具体分析略,答出四点即可)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