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红楼梦》节选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6-01

【注】
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
②《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 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
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
(1)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银样蜡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此时以此挖苦宝玉,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
D.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E.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2)选文缘起黛玉偶见宝玉品《西厢》,情节动人,请简要概括这部分选文的主要情节(6分)
(3)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6分)
(4)一样惜花爱花,但宝黛二人葬花的方式不同,其内在心态自然也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D(3分)、A(2分)、B(1分)(B.黛玉并不是真的“告状”“躲开”。C.黛玉对宝玉并没有生气。E.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
(2)黛玉担锄葬花——黛玉细读《西厢》——宝黛“戏语”表衷情——黛玉独听《牡丹》曲(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6分)
(3)①黛玉不喜戏文,便不留心(1分);②感慨大好春色、美丽青春无人欣赏(1分);③感叹自己也是如此,能否与宝玉共享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1分);④眼看着这如花美眷在似水流年中无可奈何地消失,不觉心动神摇(1分);⑤青春逝去,只幽闺自怜,站立不住,如醉如痴(1分);⑥想人生短暂,爱情珍贵而不可定,愁多情浓,心痛落泪(1分)。(每点1分,共6分)
(4)①方式不同:宝玉兜起花瓣,放入流水之中。而黛玉用花冢葬花,让花日久与土相化。(2分)
②心态不同:宝玉认为落花、女儿、流水,都洁白无瑕。怕落花糟人践踏,故以对待女儿的心来对待落花,把花放入清澈的水中。以为流水干净,不会玷污花瓣;不甚关心或没有想落花的归宿。(3分)
黛玉认为流水眼前虽是清澈,可到了有人家的地方,仍旧有可能会被糟蹋;且流水还会让落花继续漂泊,漂泊之中仍会有一番苦难的历程。泥土才是落花的归宿,让落花与泥土一体,以此希求落花的洁净;自己就是落花,以此希求自身的超脱。(3分)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