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周波《头条新闻》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6-06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官场”为背景,将对官场世态切入肌理的叙述巧妙地融入“头条新闻”的设计与发表上,彰显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B.张编辑一再催促“我”,急着要发那篇稿子,“我”却说:“再等等,我让你发时你再发。”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二人一个急躁,一个沉稳。
C.阳光大酒店外悬挂着条幅:“热烈欢迎省领导及海塘工程视察组莅临我市指导!”这个场面描写暗含着对所谓领导的讽刺。
D.“《建千里海塘,筑钢铁长城》,好!……D县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厅长的这句话为下文写那笔海塘资金被放到D县做了铺垫。
E .水利厅厅长不喜欢在房间里听汇报,而是注重调查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看D县工作做得到位,就要给予D县奖励。
(2)作品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作品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县长点名要“我”跟他一起走马上任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AD(B项“表现了二人一个急躁,一个沉稳”错,张编辑根本不知道“我”的心思,被蒙在鼓里,所以一直在催促“我”;而“我”却在等待时机。C项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并没有“暗含着对所谓领导的讽刺”。E项“不喜欢在房间里听汇报,而是注重调查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些臆测。)
(2)①善于钻营,善于取巧,费尽心思策划头条新闻;②善于搞关系,为方便发稿子和编辑打得火热;③深谙“机关之道”,为了升迁绞尽脑汁。
解析 从精心设计头条新闻这一行为,可以归纳出①;而“我”和张编辑的交往体现了②;“我”让张编辑送报纸到厅长房间等则表现出③。
(3)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以“我”之口自述经历,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多用对话形式,故事在大量人物对话中展开,使叙事更加集中;③层层剥笋,卒章显志,使“头条新闻”的故事富有辛辣的讽刺性。解析 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应该首先想到,此为第①点;故事在人物对话中展开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此为第②点;开头和结尾的独特设计则为第③点。
(4)①艺术结构上,具有戏剧性效果,小说以“我”的升迁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人物形象上,既使钻营取巧的“我”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表现了县长这一人物喜欢投机钻营者为己所用的形象特点;③思想内容上,通过这样的结尾,批判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潜规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情节上,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解析 作答本题时,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去进行探究,这是小说探究题常见的切入角度,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文本分析,切忌架空分析。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