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摇了38年的轮椅,停了》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9-19
相关链接:
①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史铁生《我与地坛》)
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授予史铁生“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时的颁奖词)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即使一直到瘫痪之后,史铁生也没有放弃成为一个田径运动员的梦想,多年之后,他带着这个永不能实现的梦想和未完成的书稿与世长辞。
B. 从21岁就被困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尽管一直没有逃脱病痛的折磨,但却能够一直笑着面对困扰他人生的梦靥,这种豁达连他的朋友们都钦佩不已。
C.在荒废的地坛,史铁生获得了意外的顿悟。这种对生命、宇宙的豁然开朗的理解让曾经焦躁、冲动的史铁生获得了平静的生活。
D.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出于对生的渴望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史铁生在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写作的条件下,依然笔耕不辍,临终还在创作《病隙碎笔》。
E.就作品的数量而言,史铁生并不能算得上一位十分高产的作家,但他却凭借写作成就和人生态度获得了人们的称赞和感动。
⑵在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上,史铁生被评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史铁生令人钦佩的原因。(6分)
⑶请结合全文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
⑷史铁生是一个“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的作家。请结合材料,分析史铁生的生命和写作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
⑴答E给3分,答 A给2分,答 B给1分。答C、D不给分 。
【解析】B项“能够一直笑着面对困扰他人生的梦靥”表述不恰当,参见选文第6段“并非从一开始,这个病人就能笑着面对他无法摆脱的梦魇”。C项“顿悟”表述不恰当。顿悟本为佛教用语,指顿然破除妄念,觉悟真理。也泛指忽然领悟。史铁生是“想了好几年”因此是“渐悟”,不是“顿悟”。“获得了平静的生活”表述不恰当。D项因果关系不恰当,另外“临终还在创作《病隙碎笔》”表述不恰当,选文“而这样的工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直写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中“这样的工作”指的不仅仅是“创作《病隙碎笔》”。
⑵(6分)①顽强坚韧:数十年如一日与病魔斗争,坚持文学创作。②乐观风趣:看淡病痛和死亡,言语幽默。③淡泊宁静:成名后回避媒体,身后事安排不铺张。④善良无私:替刘易斯解除尴尬,死后捐献器官。⑤睿智深刻:思想健全而丰满,给读者启迪。(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作品1分。)
⑶(6分)①呼应开头,交代史铁生去世的时间;②用新年到来之喜反衬史铁生去世之哀,表达对史铁生去世的惋惜和哀伤;③为结尾作铺垫。(每点2分)
⑷①史铁生残缺的身体让他开始思考生命,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催生了他的作品。 ②史铁生病痛缠身的生命让他珍惜生命,这种对生命的珍惜让他坚持写作。 ③史铁生苦难的生命让他学会了乐观,乐观成为他作品的鲜明特征。 ④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让他睿智深刻,增加了他作品的魅力。(每点2分)
①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史铁生《我与地坛》)
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授予史铁生“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时的颁奖词)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即使一直到瘫痪之后,史铁生也没有放弃成为一个田径运动员的梦想,多年之后,他带着这个永不能实现的梦想和未完成的书稿与世长辞。
B. 从21岁就被困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尽管一直没有逃脱病痛的折磨,但却能够一直笑着面对困扰他人生的梦靥,这种豁达连他的朋友们都钦佩不已。
C.在荒废的地坛,史铁生获得了意外的顿悟。这种对生命、宇宙的豁然开朗的理解让曾经焦躁、冲动的史铁生获得了平静的生活。
D.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出于对生的渴望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史铁生在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写作的条件下,依然笔耕不辍,临终还在创作《病隙碎笔》。
E.就作品的数量而言,史铁生并不能算得上一位十分高产的作家,但他却凭借写作成就和人生态度获得了人们的称赞和感动。
⑵在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上,史铁生被评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史铁生令人钦佩的原因。(6分)
⑶请结合全文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
⑷史铁生是一个“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的作家。请结合材料,分析史铁生的生命和写作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
⑴答E给3分,答 A给2分,答 B给1分。答C、D不给分 。
【解析】B项“能够一直笑着面对困扰他人生的梦靥”表述不恰当,参见选文第6段“并非从一开始,这个病人就能笑着面对他无法摆脱的梦魇”。C项“顿悟”表述不恰当。顿悟本为佛教用语,指顿然破除妄念,觉悟真理。也泛指忽然领悟。史铁生是“想了好几年”因此是“渐悟”,不是“顿悟”。“获得了平静的生活”表述不恰当。D项因果关系不恰当,另外“临终还在创作《病隙碎笔》”表述不恰当,选文“而这样的工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直写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中“这样的工作”指的不仅仅是“创作《病隙碎笔》”。
⑵(6分)①顽强坚韧:数十年如一日与病魔斗争,坚持文学创作。②乐观风趣:看淡病痛和死亡,言语幽默。③淡泊宁静:成名后回避媒体,身后事安排不铺张。④善良无私:替刘易斯解除尴尬,死后捐献器官。⑤睿智深刻:思想健全而丰满,给读者启迪。(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作品1分。)
⑶(6分)①呼应开头,交代史铁生去世的时间;②用新年到来之喜反衬史铁生去世之哀,表达对史铁生去世的惋惜和哀伤;③为结尾作铺垫。(每点2分)
⑷①史铁生残缺的身体让他开始思考生命,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催生了他的作品。 ②史铁生病痛缠身的生命让他珍惜生命,这种对生命的珍惜让他坚持写作。 ③史铁生苦难的生命让他学会了乐观,乐观成为他作品的鲜明特征。 ④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让他睿智深刻,增加了他作品的魅力。(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