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创新莫失文化根性》阅读答案
时间:2016-10-13
剪纸创新莫失文化根性
陈竟
剪纸,在中国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它美化着老百姓的生活,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所以世代流传并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至数十个国家。今天,生活方式虽已改变,但剪纸却并未从大众视野消失——不光是在中国,美国、瑞士、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也成立有剪纸组织,也会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等。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中国成为世界剪纸艺术交流的中心。剪纸热起来,并在适应时代审美的需求中进行着求新、求变的探讨。
借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全国各地的剪纸组织,纷纷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书籍、组织剪纸培训班、在学校开设剪纸课,各地争相申报县、市、省、全国级“非遗”……其中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侵蚀着剪纸的健康发展——一些人以政绩、赚钱为目的,以创新为借口,将中国剪纸引向商业化、低俗化、机器化的发展道路。甚至,某些剪纸大赛的评委大多是外行,某些学校美术教师不了解剪纸却进行授课……在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向、缺乏多方位护航的情况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一些青年剪纸创作者盲目崇洋,把作品在国外展览获奖作为最高追求,以创作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巨幅剪刻纸为荣,把外国绘画化、荒诞化的剪纸当成宝贝。甚至有人提出,传统民间剪纸已无生存的土壤,要另搞一套“创新剪纸”,美其名曰“新写实主义”。这都致使在剪纸展览、学校课堂上出现许多假冒、低劣、失去文化根性的剪纸。
失去文化根性,便意味着剪纸会失去其所承载的形象内涵。传统剪纸的出现与发展,始终根植于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中:一把剪子、一张红纸,随创作者的想象和喜好自然成形,它不拘泥于时空和透视等限制,采用简括、夸张、套叠、复合等方法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失去文化根性,还意味着剪纸会失去其所承载的情感温度。剪纸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在于它始终根植于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无论是窗户上的贴花,还是门板上的小人,形色各异的形象是人民表达生活情感、表达审美需求的重要载体。正是这种文化根性,保证了剪纸在时间长河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旦发生脱离,便容易失去剪纸的灵魂。鉴于此,创新必须顺应时代、顺应生活,绝不能肆意而为。追求形式上的现代性并非不对,但必须要站在传统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产生一些不良倾向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而言有市场的诱惑——致使从业者的队伍良莠不齐,观念发生错位;有传承上的断裂——传统的师徒传授、家族相传等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土壤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在追赶现代化的步伐中,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出现断裂,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因此,剪纸的良性发展,必然有赖于文化大环境的改观。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脉络。它的创新发展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样,绝不能“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人民化”。在守住自己根脉的基础上进行时代面貌的开创,剪刀上的艺术之花才会璀璨盛开。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27日,有删改)
18.剪纸的文化根性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19.剪纸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乱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20.如何发展中华剪纸艺术?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8.(6分)剪纸的文化根性是剪纸所承载的形象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②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需求);③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每点2分)
19.(6分)原因有三:①有市场的诱惑。一些人以政绩、赚钱为目的,以创新为借口,将中国剪纸引向商业化、低俗化、机器化的发展道路。②传承上的断裂。传统的师徒传授、家族相传等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③文化土壤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出现断裂。(每点原因1分,分析1分;分析不加思考地完全照抄原文则不得分)
20.(6分)①在继承优秀剪纸传统、守住民族文化根脉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顺应生活而创新。②恢复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分量,改善文化的大环境。③坚决反对“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人民化”。(每点2分,意对即可)
陈竟
剪纸,在中国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它美化着老百姓的生活,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所以世代流传并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至数十个国家。今天,生活方式虽已改变,但剪纸却并未从大众视野消失——不光是在中国,美国、瑞士、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也成立有剪纸组织,也会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等。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中国成为世界剪纸艺术交流的中心。剪纸热起来,并在适应时代审美的需求中进行着求新、求变的探讨。
借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全国各地的剪纸组织,纷纷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书籍、组织剪纸培训班、在学校开设剪纸课,各地争相申报县、市、省、全国级“非遗”……其中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侵蚀着剪纸的健康发展——一些人以政绩、赚钱为目的,以创新为借口,将中国剪纸引向商业化、低俗化、机器化的发展道路。甚至,某些剪纸大赛的评委大多是外行,某些学校美术教师不了解剪纸却进行授课……在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向、缺乏多方位护航的情况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一些青年剪纸创作者盲目崇洋,把作品在国外展览获奖作为最高追求,以创作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巨幅剪刻纸为荣,把外国绘画化、荒诞化的剪纸当成宝贝。甚至有人提出,传统民间剪纸已无生存的土壤,要另搞一套“创新剪纸”,美其名曰“新写实主义”。这都致使在剪纸展览、学校课堂上出现许多假冒、低劣、失去文化根性的剪纸。
失去文化根性,便意味着剪纸会失去其所承载的形象内涵。传统剪纸的出现与发展,始终根植于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中:一把剪子、一张红纸,随创作者的想象和喜好自然成形,它不拘泥于时空和透视等限制,采用简括、夸张、套叠、复合等方法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失去文化根性,还意味着剪纸会失去其所承载的情感温度。剪纸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在于它始终根植于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无论是窗户上的贴花,还是门板上的小人,形色各异的形象是人民表达生活情感、表达审美需求的重要载体。正是这种文化根性,保证了剪纸在时间长河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旦发生脱离,便容易失去剪纸的灵魂。鉴于此,创新必须顺应时代、顺应生活,绝不能肆意而为。追求形式上的现代性并非不对,但必须要站在传统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产生一些不良倾向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而言有市场的诱惑——致使从业者的队伍良莠不齐,观念发生错位;有传承上的断裂——传统的师徒传授、家族相传等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土壤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在追赶现代化的步伐中,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出现断裂,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因此,剪纸的良性发展,必然有赖于文化大环境的改观。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脉络。它的创新发展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样,绝不能“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人民化”。在守住自己根脉的基础上进行时代面貌的开创,剪刀上的艺术之花才会璀璨盛开。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27日,有删改)
18.剪纸的文化根性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19.剪纸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乱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20.如何发展中华剪纸艺术?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8.(6分)剪纸的文化根性是剪纸所承载的形象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②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需求);③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每点2分)
19.(6分)原因有三:①有市场的诱惑。一些人以政绩、赚钱为目的,以创新为借口,将中国剪纸引向商业化、低俗化、机器化的发展道路。②传承上的断裂。传统的师徒传授、家族相传等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③文化土壤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出现断裂。(每点原因1分,分析1分;分析不加思考地完全照抄原文则不得分)
20.(6分)①在继承优秀剪纸传统、守住民族文化根脉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顺应生活而创新。②恢复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分量,改善文化的大环境。③坚决反对“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人民化”。(每点2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