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阅读答案(2)

时间:2016-10-31

    相关链接
    叶嘉莹,号迦陵,出身叶赫那拉氏,知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中国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满街的花树”,表现出叶嘉莹即将回国的愉快心情;“一地的樱花”,使她感到人生易老以及归国之急切。
    B.  叶嘉莹出身显赫,却屡遭磨难,是中国古典诗词给予她生命的支撑,并最终让她绽    放出生命的光彩。
    C.  叶嘉莹讲解古典诗词,会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独具魅力,所以在国内讲课时,课堂总是人头攒动。
    D.  建立“驼庵奖学金”是为了纪念叶嘉莹的恩师顾随先生;建立“永言学术基金”是为了纪念意外离世的女儿和女婿。
    E.  “我说,是学诗的缘故”,表明是中国古典诗词让叶嘉莹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并最终让她获得了身心健康。
(2)叶嘉莹为什么选择回国教学?请简要概括。(6分)
(3)叶嘉莹积极传播中国古典诗词,请结合材料说说其表现。(6分)
(4)叶嘉莹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析概述,并说说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5分):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D项建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有纪念老师和亲人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为了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A项“满街的花树”并不是表现即将归国的愉快,而是与“一地的樱花”一起表现人生易老以及归国之急切。E项“我说,是学诗的缘故”是为了印证“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与获得的荣誉无关。
(2)答案(6分):①离开祖国多年,渴望回到祖国怀抱。②中国人习惯古典诗词。例如1977年再次回国,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词。③想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古典诗歌的根在中国。④年华似水,人生易老,人老思乡,叶落归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答案(6分):①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毅然回国,从事古典诗词教学和讲座。②不仅在国内各地,而且在欧美大陆以及港澳台等地,讲授古典诗词,传播中华文化。③捐资建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④已经90岁高龄,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开会,看学生的论文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答案(8分):原因: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而中国古典诗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生命;(2分)②古典诗词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她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2分)③要向下一代、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使更多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2分)
    看法: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热爱古典诗词,并将其传承下去。(2分)(联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