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小说《神树》阅读答案(2)

时间:2016-11-24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短短三段文字,却多次设悬,为什么要去看神树,城市的黄金地段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棵神树,周边的绿地为什么靠它得以保留,引发读者一探究竟的阅读兴味。
B.夜幕里,大树下,人们里三层外三层,跪拜于地,手举香烛,虔诚祭拜,可见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到了痴迷的地步。
C.“我拉着老刘,拼命向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跑去。”这句话表明“我”不赞成老刘大树可以避雨的说法,担心在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想赶快逃离这危险之地。
D.一个个开发商都想征用这块绿地,但一次次以失败而告终,小说借此表达人们都想留住城市里所剩无多的休闲娱乐场所的愿望。
E.房地产开发征地与保留城市公共用地,二者的确存在严重的的矛盾冲突,小说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通过神灵来化解冲突,显得虚无且不切实际。
(2)神树的“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我”说:“快了,照这样肯定快了”,为什么说神树快要遭到雷击?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所述神树的故事包含着许多人们想象加工的成分,不可全信,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项,“可见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到了痴迷的地步”不全对,人们的祭拜中还隐含了借拜神来阻止开发商砍树,从而保留住这块绿地的意愿。C项,“不赞成老刘大树可以避雨的说法,担心在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错。“我”在树下见到了一些人为的污秽之景,心情不悦,想尽快离开。E项,“通过神灵来化解冲突,显得虚无且不切实际”错。小说并非通过神灵来化解矛盾冲突,而是通过“包含着许多人们想象和加工成分”的神树故事,含蓄地表达主题。)
(2)①外观神奇。百年老树,枝干粗壮;枝叶浓密,遮天蔽日;体积庞大,占地广袤。
②能生存下来是奇迹。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之地,竟然没被砍伐掉,实属不易。
③功能神奇。开发商来伐树,挖掘机打不上火;大树伤口里汩汩流出类似人血的黏液;招来无数顶礼膜拜的信众。(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神树”象征着社会给予人们的福祉,神树快要遭雷击寓意人们将难以得到荫庇。
①此地可能被收归他用。在公共场所从事锻炼休闲活动,应该是健康的、有意义的,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场景,如此下去,人们难享社会福祉。
②人们想留住神树的想法可能要动摇了。包括“我”在内的普通民众,本来是想到这里来享受身心愉悦的休闲生活的,却被一些低俗、污浊的东西包围,难免不生反感之心。
③神树和绿地将不复存在。男女老少在树下持香跪拜,虔诚祭祝,俨然成了封建迷信的场所,影响了市容,破坏了城市的良好形象。(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小说通过想象加工,对神树作夸张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可读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致。
②小说凭借想象加工的艺术手法,使神树的形象更神秘、更高大,更具审美特质和艺术感染力。
③运用形象加工手法叙述故事,使小说曲折起伏有波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故事的内涵。
④通过神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人们希望保留住已经非常稀少的城市公共用地的主观愿望,突出文章主题。(8分,答对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