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人画》阅读答案
时间:2017-01-13
浅谈中国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厚、全面文学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它与民间传统绘画、宫廷画师的绘画都有着明显不同的特色,文人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似乎是中华民族艺术特定的遗传基因,早早就存在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了。
傅抱石先生也有这样的描述:他讲文人画第一是文(诗),第二是人(人品),第三是画(技法)。其实这其中就包含了人的学问、道德人品和绘画技法三层意思,中国艺术讲究“画品即人品”,强调人的人品、道德、学问与绘画的统一,强调画家的人品和才情是第一位的,这具有浓厚的人文价值,似乎就是中国艺术精神之所在。
关于文人画的起源,画坛普遍认为北宋时期是文人画创作形成自觉意识和成熟的时期。北宋大文豪苏轼首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他在一段画跋中写到:“观士人画如阅千里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秼,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轼不仅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还明确界定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他认为“士人画”重意气,而画工画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秼”而已,无一点俊发。画工画只知道画表面形体,只得到些皮毛,是对自然事物的描摹,无“意气”,所以“看数尺许便倦”,而士人画则有深度,取其内在意气而不重表面皮毛,所以“真士人画也”。这是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之所以说文人画在北宋时期发展完备,是和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首先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等空前繁荣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可以说发展到了顶峰期;其次佛教自唐传入中原大地后,经过本土化发展,到了宋代,其中最盛行的一支——禅宗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理学,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大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逸格”的说法,讲究“逸”美,这也正是文人画的主旨思想,所以说文人画形成于这一时期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
文人画发展到元,出现了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四大家,这让文人画达到一一个历史的繁荣期。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多以元四大家为师,如清初“四僧”之弘仁,便以师法倪云林著称。而“四僧”之石涛也深受其影响,其作品集合了儒道禅三家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他的绘画著作《画语录》,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乃至中国艺术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经过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文人画可以说到了清代发展到了高峰期,出现了以石涛、八大、弘仁、髡残“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同时也出现了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吴恽的“拟古派”,。“拟古派”在这一时期占据着清初画坛的正统地位,他们的“泥于古”而缺乏创新,所以使画坛摹古之风日盛,虽然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但却束缚了画家个性的发挥,往往容易陷入泥古不化的境地,所以石涛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尊受论”、“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等观点,强调画家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先受而后识”,如果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而一味的描摹古人的作品,那就会失去自我,反为古法所累,正所谓“借古以开今”,要坚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否则就会失去绘画的本意,或称不上绘画只能叫复制了。
在对待文人画之兴衰及继承问题上,不管出于何派别、站在何角度,坚持“借古以开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观点,以“不崇洋、不媚外”之心态,以“不哗众、不取宠”之手法,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养分以充实自我,以“无法之法“展示自我,弘扬传统文化唯此是也。
6.关于文人画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人画有着明显的特色,它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厚、全面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
B.文人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重色彩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艺术特定的遗传基因。
C.文人画重意气、有深度,取其内在意气并重表面皮毛,而画工画往往中知道画表面形体,只得些皮毛。
D.在对待文人画兴衰和承的问题上,要坚持“借古以开今”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追求“有法之法”来展示自我。
7.下列关于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文化经济空前繁荣和佛教本土化的发展,是文人画在北宋时期发展完备的重要前提。
B.关于文人画有起源,社会普遍认为北宋时期是文人化创作形成自觉意识和成熟的时期。
C.元朝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四大家的出现,让文人画进入了繁荣期。
D.清代文人画发展到高峰期,出现了反对为古法所累的“野逸派”和泥于古而缺乏创新的“拟古派”。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的文人世大夫都以元四家为师,清初的弘仁,更是以师法倪云林著称,“四僧”之石涛也深受其影响。
B.“拟古派”缺乏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但也不利于画家个性的发挥,往往容易陷入泥古不化的境地。
C.石涛针对拟古派提出了“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观点,强调画家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D.我们要以“不崇洋,不媚外”的心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养分以充实自我,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6.A(B项,原文无“重色彩”,无中生有。C项,原文为“文人画是取其内在意气而不重表面皮毛”。D项,原文是“无法之法”而不是“有法之法”。)
7.B(是画坛而不是社会)
8.A(原文是文人士大夫大多以元四大家为师而不是“都以元四大家为师”。)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厚、全面文学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它与民间传统绘画、宫廷画师的绘画都有着明显不同的特色,文人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似乎是中华民族艺术特定的遗传基因,早早就存在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了。
傅抱石先生也有这样的描述:他讲文人画第一是文(诗),第二是人(人品),第三是画(技法)。其实这其中就包含了人的学问、道德人品和绘画技法三层意思,中国艺术讲究“画品即人品”,强调人的人品、道德、学问与绘画的统一,强调画家的人品和才情是第一位的,这具有浓厚的人文价值,似乎就是中国艺术精神之所在。
关于文人画的起源,画坛普遍认为北宋时期是文人画创作形成自觉意识和成熟的时期。北宋大文豪苏轼首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他在一段画跋中写到:“观士人画如阅千里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秼,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轼不仅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还明确界定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他认为“士人画”重意气,而画工画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秼”而已,无一点俊发。画工画只知道画表面形体,只得到些皮毛,是对自然事物的描摹,无“意气”,所以“看数尺许便倦”,而士人画则有深度,取其内在意气而不重表面皮毛,所以“真士人画也”。这是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之所以说文人画在北宋时期发展完备,是和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首先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等空前繁荣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可以说发展到了顶峰期;其次佛教自唐传入中原大地后,经过本土化发展,到了宋代,其中最盛行的一支——禅宗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理学,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大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逸格”的说法,讲究“逸”美,这也正是文人画的主旨思想,所以说文人画形成于这一时期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
文人画发展到元,出现了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四大家,这让文人画达到一一个历史的繁荣期。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多以元四大家为师,如清初“四僧”之弘仁,便以师法倪云林著称。而“四僧”之石涛也深受其影响,其作品集合了儒道禅三家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他的绘画著作《画语录》,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乃至中国艺术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经过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文人画可以说到了清代发展到了高峰期,出现了以石涛、八大、弘仁、髡残“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同时也出现了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吴恽的“拟古派”,。“拟古派”在这一时期占据着清初画坛的正统地位,他们的“泥于古”而缺乏创新,所以使画坛摹古之风日盛,虽然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但却束缚了画家个性的发挥,往往容易陷入泥古不化的境地,所以石涛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尊受论”、“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等观点,强调画家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先受而后识”,如果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而一味的描摹古人的作品,那就会失去自我,反为古法所累,正所谓“借古以开今”,要坚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否则就会失去绘画的本意,或称不上绘画只能叫复制了。
在对待文人画之兴衰及继承问题上,不管出于何派别、站在何角度,坚持“借古以开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观点,以“不崇洋、不媚外”之心态,以“不哗众、不取宠”之手法,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养分以充实自我,以“无法之法“展示自我,弘扬传统文化唯此是也。
6.关于文人画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人画有着明显的特色,它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厚、全面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
B.文人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重色彩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艺术特定的遗传基因。
C.文人画重意气、有深度,取其内在意气并重表面皮毛,而画工画往往中知道画表面形体,只得些皮毛。
D.在对待文人画兴衰和承的问题上,要坚持“借古以开今”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追求“有法之法”来展示自我。
7.下列关于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文化经济空前繁荣和佛教本土化的发展,是文人画在北宋时期发展完备的重要前提。
B.关于文人画有起源,社会普遍认为北宋时期是文人化创作形成自觉意识和成熟的时期。
C.元朝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四大家的出现,让文人画进入了繁荣期。
D.清代文人画发展到高峰期,出现了反对为古法所累的“野逸派”和泥于古而缺乏创新的“拟古派”。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的文人世大夫都以元四家为师,清初的弘仁,更是以师法倪云林著称,“四僧”之石涛也深受其影响。
B.“拟古派”缺乏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但也不利于画家个性的发挥,往往容易陷入泥古不化的境地。
C.石涛针对拟古派提出了“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观点,强调画家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D.我们要以“不崇洋,不媚外”的心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养分以充实自我,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6.A(B项,原文无“重色彩”,无中生有。C项,原文为“文人画是取其内在意气而不重表面皮毛”。D项,原文是“无法之法”而不是“有法之法”。)
7.B(是画坛而不是社会)
8.A(原文是文人士大夫大多以元四大家为师而不是“都以元四大家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