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桃花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7-04-07
寻找桃花源
雷三行
两个城里人有五天假,他们相约去散心。去哪里呢?城市他们肯定不去的,城市带给他俩的是吵闹、拥挤和忧伤。八年了,他俩仍蜗居在巴掌大的地方。
他俩把外出的地点选在大山里。从城市坐火车到小县城,又坐汽车到小镇,人越来越少,风景越来越美。在小镇停留片刻,他俩坐着三轮车行进了不知多少时间,下车后,他们漫无边际地朝前走。斜阳里,风景无限好。
不知走了多少路,眼前的小河上出现一座小石拱桥,过桥,两座青山夹条小沟,溪水潺潺而出。沿着小溪,过山门,凉风扑面而来,旅途劳顿随风飘散。山间暮霭腾起,山雀呼唤,该是喊叫小雀回家了!
城里人A说:“应该找户人家,要点吃的。”
城里人加快脚步,过山嘴,远远就看到一户人家。城里人甭提多高兴。近了,城里人大失所望,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
城里人A说:“难道山民还在劳作?”
城里人B摇头。
突然,B喊:“快看,那边山脚有人家。”A顺着B手指的方向,山脚果然有四五户人家,其中还有一座两层小洋楼。
城里人飞奔而去。到了,他们又瞪大眼睛,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
“人都哪去了?”
“鬼才知道!”
又走了一段山路,一家家走门上仍是挂着一把把铁锁。就在城里人要绝望时,细心的A发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没锁,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这是三间土瓦房,借着月光,A毫不费力地解开铁丝,门开了。
城里人像盗贼般进入,屋内有床,有电视,有电话,有灶台,日常用品几乎全有。两个城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他们觉得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里。
橱柜里有鸡蛋、方便面。城里人生火,舀一瓢溪水,煮面;吃毕,两人无力地躺在床上,惴惴不安等着主人回来,他们想好了将要给予的惩罚。
夜深了,屋外依然静悄悄,银色的月光在窗户上,城里人沉沉地睡了。
城里人醒来时,天已大亮,屋外鸟雀欢唱。城里人没见到主人,A说:“屋主品格简直赛过七个小矮人,见我们睡着不愿打扰。”
他们一骨碌爬起,大门还是那样虚掩着。“或许主人走亲戚了,亲戚留下不许回来。”城里人惊讶地说,“我们赶快吃饭,逃吧。”匆匆吃饭,把门环重新用铁丝缠绕。
两人沐浴在晨曦里,沿着小溪继续走,到了小溪尽头,眼前是茫茫林海。
城里人吃惊地说:“怎么没有一个山民!”他们走过的每一处山脚,每一个土场,每一块凹地,见到大门上统统挂着一把铁锁。
“难道集体大逃亡了?”四目相对,没有答案。
两个城里人又溜进昨晚的屋子,生火,做饭。第二天早晨,仍不见主人。
“我们找到世外桃源啦!”A欢呼雀跃起来,B恍然大悟。
有这么好的地方,回蜗居干什么!城里人拨通公司的电话,大声说:“喂,小资本家,爷爷不干啦!”城里人放下电话放声大笑。
一天,A做了把万能钥匙,最终,他们把住地选在一户两层小洋楼上。小洋楼装饰优雅,生活用具齐全,还有几件瓷器、几幅字画做摆设。
城里人进入了所有屋子,屋内大同小异。后来,城里人把目光散落在沟壑、山洞、森林里,他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时间真快,要过年了。
腊月里的一天,一群男女老少吵吵闹闹沿着冰冻的小溪回来啦!两个城里人慌乱地扛着米面逃进山洞,在洞口,城里人看到一拨拨山民唱着歌回来了。
过年了,山沟里灯火通亮,焰火绚烂,俨然一座山城。两个城里人悄悄溜下山洞,来到小洋楼外,见主人正在吃年夜饭,神龛上燃着蜡烛和一炷香;桌上饭菜丰盛,山民边吃边说着城市里的街道、超市、公园。
热热闹闹到正月初六,山沟里倏地安静。城里人从山洞里探出头,一户户人家正在锁门,一拨拨人悄然离去。
城里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多道理是没必要弄明白的,他们又回到小洋楼,小洋楼里添置了好多生活用品,冰箱里有牛肉鸡肉等等。城里人又在山民的小洋楼里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一天,城里人在小洋楼里的电视里,看到一群似曾相识的面孔:男女老少一伙人,在城市广场上,蓬头垢面啃着方便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不仅交待了故事的起因、时间、地点,更是突出了城里人对城市生活不满的态度。
B.城里人经过漫无边际的跋涉才到达风景无限美好的地方,作者意在表明世外桃源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抵达。
C.“我们找到世外桃源啦!”不仅写出了城里人找到新生活的欢愉,也照应了标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山村民风淳朴。村民无需过多照应门户,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就非常放心地出门了。
8.山民是一群怎样的人?刻画这一群体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
9.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7.C(A没有交代地点B并非作者的写作意图D“一户人家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不能体现“村民无需过多照应门户”)
8.山民是一群在山村具有一定生活基础,却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的人(1分)。作用:(1)有利于情节上的完整,交代山民的家乡,使城里人的桃花源具体化。(2)有利于突出主题,城里人和山民都对已有的生活不满足,向往对方的生活,以对方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的桃花源。(3)照应标题,突出“寻找”的普遍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9.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最后一段丰富了山民的形象。他们快乐地回到家乡,可以过着富足的生活,却愿意在城里过着与之相反的生活,表现了山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②使小说情节完整。交代了山民离开村庄的目的。与城里人的行为相照应。③突出主题。城里人所追求的恰是山民所放弃的,山民所追求的正是城里人不珍惜的,表现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现有生活的厌倦,只是苦苦地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暗示了桃花源并非是可以寻找得到的,重在自己对待生活的心态。
雷三行
两个城里人有五天假,他们相约去散心。去哪里呢?城市他们肯定不去的,城市带给他俩的是吵闹、拥挤和忧伤。八年了,他俩仍蜗居在巴掌大的地方。
他俩把外出的地点选在大山里。从城市坐火车到小县城,又坐汽车到小镇,人越来越少,风景越来越美。在小镇停留片刻,他俩坐着三轮车行进了不知多少时间,下车后,他们漫无边际地朝前走。斜阳里,风景无限好。
不知走了多少路,眼前的小河上出现一座小石拱桥,过桥,两座青山夹条小沟,溪水潺潺而出。沿着小溪,过山门,凉风扑面而来,旅途劳顿随风飘散。山间暮霭腾起,山雀呼唤,该是喊叫小雀回家了!
城里人A说:“应该找户人家,要点吃的。”
城里人加快脚步,过山嘴,远远就看到一户人家。城里人甭提多高兴。近了,城里人大失所望,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
城里人A说:“难道山民还在劳作?”
城里人B摇头。
突然,B喊:“快看,那边山脚有人家。”A顺着B手指的方向,山脚果然有四五户人家,其中还有一座两层小洋楼。
城里人飞奔而去。到了,他们又瞪大眼睛,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
“人都哪去了?”
“鬼才知道!”
又走了一段山路,一家家走门上仍是挂着一把把铁锁。就在城里人要绝望时,细心的A发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没锁,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这是三间土瓦房,借着月光,A毫不费力地解开铁丝,门开了。
城里人像盗贼般进入,屋内有床,有电视,有电话,有灶台,日常用品几乎全有。两个城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他们觉得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里。
橱柜里有鸡蛋、方便面。城里人生火,舀一瓢溪水,煮面;吃毕,两人无力地躺在床上,惴惴不安等着主人回来,他们想好了将要给予的惩罚。
夜深了,屋外依然静悄悄,银色的月光在窗户上,城里人沉沉地睡了。
城里人醒来时,天已大亮,屋外鸟雀欢唱。城里人没见到主人,A说:“屋主品格简直赛过七个小矮人,见我们睡着不愿打扰。”
他们一骨碌爬起,大门还是那样虚掩着。“或许主人走亲戚了,亲戚留下不许回来。”城里人惊讶地说,“我们赶快吃饭,逃吧。”匆匆吃饭,把门环重新用铁丝缠绕。
两人沐浴在晨曦里,沿着小溪继续走,到了小溪尽头,眼前是茫茫林海。
城里人吃惊地说:“怎么没有一个山民!”他们走过的每一处山脚,每一个土场,每一块凹地,见到大门上统统挂着一把铁锁。
“难道集体大逃亡了?”四目相对,没有答案。
两个城里人又溜进昨晚的屋子,生火,做饭。第二天早晨,仍不见主人。
“我们找到世外桃源啦!”A欢呼雀跃起来,B恍然大悟。
有这么好的地方,回蜗居干什么!城里人拨通公司的电话,大声说:“喂,小资本家,爷爷不干啦!”城里人放下电话放声大笑。
一天,A做了把万能钥匙,最终,他们把住地选在一户两层小洋楼上。小洋楼装饰优雅,生活用具齐全,还有几件瓷器、几幅字画做摆设。
城里人进入了所有屋子,屋内大同小异。后来,城里人把目光散落在沟壑、山洞、森林里,他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时间真快,要过年了。
腊月里的一天,一群男女老少吵吵闹闹沿着冰冻的小溪回来啦!两个城里人慌乱地扛着米面逃进山洞,在洞口,城里人看到一拨拨山民唱着歌回来了。
过年了,山沟里灯火通亮,焰火绚烂,俨然一座山城。两个城里人悄悄溜下山洞,来到小洋楼外,见主人正在吃年夜饭,神龛上燃着蜡烛和一炷香;桌上饭菜丰盛,山民边吃边说着城市里的街道、超市、公园。
热热闹闹到正月初六,山沟里倏地安静。城里人从山洞里探出头,一户户人家正在锁门,一拨拨人悄然离去。
城里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多道理是没必要弄明白的,他们又回到小洋楼,小洋楼里添置了好多生活用品,冰箱里有牛肉鸡肉等等。城里人又在山民的小洋楼里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一天,城里人在小洋楼里的电视里,看到一群似曾相识的面孔:男女老少一伙人,在城市广场上,蓬头垢面啃着方便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不仅交待了故事的起因、时间、地点,更是突出了城里人对城市生活不满的态度。
B.城里人经过漫无边际的跋涉才到达风景无限美好的地方,作者意在表明世外桃源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抵达。
C.“我们找到世外桃源啦!”不仅写出了城里人找到新生活的欢愉,也照应了标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山村民风淳朴。村民无需过多照应门户,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就非常放心地出门了。
8.山民是一群怎样的人?刻画这一群体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
9.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7.C(A没有交代地点B并非作者的写作意图D“一户人家只是用铁丝把门板上两个铁环缠绕几圈”不能体现“村民无需过多照应门户”)
8.山民是一群在山村具有一定生活基础,却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的人(1分)。作用:(1)有利于情节上的完整,交代山民的家乡,使城里人的桃花源具体化。(2)有利于突出主题,城里人和山民都对已有的生活不满足,向往对方的生活,以对方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的桃花源。(3)照应标题,突出“寻找”的普遍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9.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最后一段丰富了山民的形象。他们快乐地回到家乡,可以过着富足的生活,却愿意在城里过着与之相反的生活,表现了山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②使小说情节完整。交代了山民离开村庄的目的。与城里人的行为相照应。③突出主题。城里人所追求的恰是山民所放弃的,山民所追求的正是城里人不珍惜的,表现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现有生活的厌倦,只是苦苦地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暗示了桃花源并非是可以寻找得到的,重在自己对待生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