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阅读答案
时间:2017-04-26
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
李 冰
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等。
宗璞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冯友兰先生的老屋内。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号“三松堂”。如今,房舍虽旧,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院中三棵松,室内万卷书。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丰厚的生活基础。她在书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支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亦正亦谐的散曲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在格子里爬起来,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的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
宗璞不止一次视网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0.3的视力,左眼几乎失明。她戏称自己“半盲人”,“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而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后念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练句啊,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
创作出传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的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是一个。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学却颇有造诣,能写旧诗,很有文采,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宗璞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写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
(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
②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典雅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百度百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因此她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B.“……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歌曲亦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创作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
C.为了创作《北归记》,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
D.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文趣。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成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她自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
B.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染”,既因为她出身书香门第,还与她的教育及工作经历有关,两者使她有了中外文化的滋养。
C.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野葫芦引》全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
D.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渡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E.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荡动,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击,这就需要作家具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9.宗璞为何能成为“多奖作家”?请根据作品内容加以概括分析。(5分)
参考答案
7.C
8.BD
9.①对写作事业的热爱;②中外文化的滋养;③丰厚的生活基础;④坚强的写作意志;⑤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点1分,答出三点并联系内容分析即可,5分)
李 冰
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等。
宗璞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冯友兰先生的老屋内。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号“三松堂”。如今,房舍虽旧,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院中三棵松,室内万卷书。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丰厚的生活基础。她在书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支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亦正亦谐的散曲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在格子里爬起来,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的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
宗璞不止一次视网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0.3的视力,左眼几乎失明。她戏称自己“半盲人”,“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而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后念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练句啊,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
创作出传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的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是一个。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学却颇有造诣,能写旧诗,很有文采,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宗璞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写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
(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
②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典雅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百度百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因此她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B.“……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歌曲亦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创作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
C.为了创作《北归记》,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
D.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文趣。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成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她自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
B.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染”,既因为她出身书香门第,还与她的教育及工作经历有关,两者使她有了中外文化的滋养。
C.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野葫芦引》全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
D.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渡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E.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荡动,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击,这就需要作家具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9.宗璞为何能成为“多奖作家”?请根据作品内容加以概括分析。(5分)
参考答案
7.C
8.BD
9.①对写作事业的热爱;②中外文化的滋养;③丰厚的生活基础;④坚强的写作意志;⑤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点1分,答出三点并联系内容分析即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