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阅读答案
时间:2017-07-11
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
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容闳在耶鲁学习,由于入学前准备并不充分,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但是在总体成绩上并没有取得高名次。他在写作和抽象论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因多次夺得英语作文奖而名扬校园内外。就读期间,因为贫穷,容闳很少参加校园内外的社交活动,所以也没有至交,显得孤独。可是他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结束之前,我已把自己将要付诸行动的事在心中规划出一幅蓝图。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我的志向就是去实现这一目标,竭尽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着。”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毕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决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那个年代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回程的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154天,况且又不是舒适的客船,那次航程被容闳描述为“令人厌倦的、最难以忍受的、漫长的”航行。况且他在美国呆了几年,中文水平已经退步到不能流利表达的地步,在船上与中国领航员甚至无法沟通,领航员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很难明白领航员说的是什么。
回到祖国后,他更换了无数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短暂。从中国留学的第一人,发展成为留学事业的开拓者,容闳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坎坷的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有改动)
【注】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容闳年少时家居澳门,是传教士布朗的学生;布朗回国时,决定带几个中国学生回国,容闳第一个报了名。
B.容闳在耶鲁大学学习时,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救助金,生活艰苦,获得当地妇女协会的生活救助,没有至交,孤独自律,刻苦学习。
C.容闳在美国学习期间,布朗不但对他耐心培养,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为容闳赴美留学提供了物质帮助。
D.容闳在美国留学走了许多坎坷之路。他初到完全陌生的美国孟松学校就读,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努力追求教育兴国的理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容闳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面临着距离遥远、通讯阻断、父母思想传统、人地两生、经济负担等重大难题。
B.容闳第一个报名随老师去美国继续学习,既表现出对老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
C.容闳之所以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
D.第⑦段“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明写归程遥远、航程漫长,暗写容闳教育兴国之路漫长。
E.本文把传主的主要经历和典型语言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叙述,在展示传主坎坷经历的同时,展示了传主的崇高理想。
9、容闳耶鲁大学毕业后,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体会。(5分)
参考答案
7、C (“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理解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布朗为此找人帮助解决了留洋学费及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3分)
8、A 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4分)
(B、“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牵强附会。从具体语境看,容闳第一个报名跟布朗留学美国,未表现出“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C、“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错误,主要原因是他不想做传教士,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D、“暗写容闳教育兴国之路漫长”理解不当,这里只写了归途的艰难。)
9、①理想、目标能促使一个人不断地逆流而上、奋斗不息。容闳虽然自幼家庭贫寒,远大的理想促使他学习刻苦、敢为人先;在美国学习期间生活艰辛,依然为理想而放弃资助金;毕业后排除万难回国工作等。(2分)
②青年人要有 一份强烈的国家责任感,以强国为己任。容闳留学美国条件远远好于国内,但他依然回国工作,并为提高青年一代的教育水平,复兴祖国,建设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奋斗终生,那一份强烈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感值得青年一代学习。(3分)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容闳在耶鲁学习,由于入学前准备并不充分,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但是在总体成绩上并没有取得高名次。他在写作和抽象论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因多次夺得英语作文奖而名扬校园内外。就读期间,因为贫穷,容闳很少参加校园内外的社交活动,所以也没有至交,显得孤独。可是他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结束之前,我已把自己将要付诸行动的事在心中规划出一幅蓝图。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我的志向就是去实现这一目标,竭尽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着。”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毕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决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那个年代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回程的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154天,况且又不是舒适的客船,那次航程被容闳描述为“令人厌倦的、最难以忍受的、漫长的”航行。况且他在美国呆了几年,中文水平已经退步到不能流利表达的地步,在船上与中国领航员甚至无法沟通,领航员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很难明白领航员说的是什么。
回到祖国后,他更换了无数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短暂。从中国留学的第一人,发展成为留学事业的开拓者,容闳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坎坷的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有改动)
【注】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容闳年少时家居澳门,是传教士布朗的学生;布朗回国时,决定带几个中国学生回国,容闳第一个报了名。
B.容闳在耶鲁大学学习时,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救助金,生活艰苦,获得当地妇女协会的生活救助,没有至交,孤独自律,刻苦学习。
C.容闳在美国学习期间,布朗不但对他耐心培养,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为容闳赴美留学提供了物质帮助。
D.容闳在美国留学走了许多坎坷之路。他初到完全陌生的美国孟松学校就读,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努力追求教育兴国的理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容闳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面临着距离遥远、通讯阻断、父母思想传统、人地两生、经济负担等重大难题。
B.容闳第一个报名随老师去美国继续学习,既表现出对老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
C.容闳之所以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
D.第⑦段“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明写归程遥远、航程漫长,暗写容闳教育兴国之路漫长。
E.本文把传主的主要经历和典型语言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叙述,在展示传主坎坷经历的同时,展示了传主的崇高理想。
9、容闳耶鲁大学毕业后,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体会。(5分)
参考答案
7、C (“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理解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布朗为此找人帮助解决了留洋学费及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3分)
8、A 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4分)
(B、“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牵强附会。从具体语境看,容闳第一个报名跟布朗留学美国,未表现出“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C、“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错误,主要原因是他不想做传教士,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D、“暗写容闳教育兴国之路漫长”理解不当,这里只写了归途的艰难。)
9、①理想、目标能促使一个人不断地逆流而上、奋斗不息。容闳虽然自幼家庭贫寒,远大的理想促使他学习刻苦、敢为人先;在美国学习期间生活艰辛,依然为理想而放弃资助金;毕业后排除万难回国工作等。(2分)
②青年人要有 一份强烈的国家责任感,以强国为己任。容闳留学美国条件远远好于国内,但他依然回国工作,并为提高青年一代的教育水平,复兴祖国,建设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奋斗终生,那一份强烈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感值得青年一代学习。(3分)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