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和他的《林海雪原》 阅读答案
时间:2017-08-23
曲波和他的《林海雪原》
邓晓文
2014年12月24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上映,周观影人次达到1800万,总票房6.88亿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对战争年代的好奇和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仍然不减。
《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曲波,192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15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年仅22岁的他随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从山东龙口登船进入东北,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带领一支小分队进入深山老林,参加了惊险的剿匪战斗。这段生活成为他创作《林海雪原》的素材。
辽沈战役中,曲波身负重伤,左腿留下了残疾,只能离开心爱的部队。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使他时时怀念起杨子荣等众多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他决心用文字将战友们的事迹展现出来。1955年春节过后,曲波便开始了《林海雪原》的创作。
然而,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只上过五年私塾的他,不懂文艺理论,只能想到啥写啥。当写完前三章、十五万字时,他感到自己的文字远不能表达内心的感情,一气之下把原稿付之一炬。但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却始终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不去……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创作,40万字的《林海雪原》终于完成。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书中传奇的故事和真挚的战友情谊征服了无数读者,半个世纪中多次再版,后来曲波又完成了小说《桥隆飙》,但谁也没料到,这部作品给他带来的竟是无尽的磨难。
“文革”风暴初露端倪,曲波的日子就已经很艰难了。人们以为,取材于《林海雪原》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被确定为“样板戏”,原作者绝不会受到冲击,但现实就是这么怪异,曲波被戴上“修正主义分子”“文艺黑线急先锋”的大帽子,成为首先被打倒的对象。他的《桥隆飙》刚印好还没发行,就被当做“毒草”销毁。他想不通,《桥隆飙》是自己战斗生活的再现,与《林海雪原》一样是倾情之作,“毒”在何处?随着“文革”风暴在全国蔓延,曲波逐渐平静了,他经常对赴任刘波说:“我们只能静观与思考。”
1969年9月的一天,当时权势熏天的江青请曲波观看《智取威虎山》,演出期间,江青要求曲波按照《智取威虎山》修改《林海雪原》。曲波说:“我现在还在接受审查,思想水平、写作能力都没有提高,我需要先好好学习,待提高后再考虑改不改、怎么改的问题。”这样“不识好歹”的拒绝让江青很恼火,她到处说:曲波这个人很坏,不识抬举,这给曲波带来了新一轮的磨难。
漫长的“文革”终于结束了,曲波得以平反昭雪。1979年,他的“毒草”《桥隆飙》和另外一部力作《山呼海啸》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当然对和平时期的人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林海雪原》。《林海雪原》是畅销书,更是长销书,但曲波本人并没有从这本书中得到一分钱。《林海雪原》刚出版时,他将稿酬全部捐了出去,此后,该书陆续被译成8国文字,在海外引起轰动,而自称“业余作者”的曲波却再也没有得到任何稿酬。1983年曲波夫妇旅游时,发现很多出版社都出了《林海雪原》,可除了湖北省寄来过两册样书外,他一分钱稿费都没有得到。有人劝他打官司,他却说: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烈士的事迹,没有考虑到钱。而他们夫妇却一直住在一机部宿舍的一套建于50年代的两居室中。
2002年6月27日,曲波病逝。妻子刘波与家人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随后将遗体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没有开追悼会。
相关链接1:学者陈思和指出:“《林海雪原》是沿着新武侠小说的路子孕育出来的,作者本人也深受《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的影响。”
相关链接2: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曲波是不是《林海雪原》的主人公少剑波?曲波是这样回答的:少剑波十几岁参加革命,和我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我更是按照一个更完整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的形象来刻画他的。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林海雪原》深受当代读者喜爱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和平年代读者对战争故事的好奇心和对于革命英雄的崇拜之情。
B.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昔日逝去的战友的浓烈而真挚的感情。
C.作者原本就是一位军队指挥员,又有不畏权势、不图名利的高尚人格。
D.作品深受古典小说、民间故事等的影响,这种风格符合大众的阅读品味。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说明像《林海雪原》这样的红色经典在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B.曲波15岁参军,久经战火考验,和《林海雪原》的主人公少剑波一样是“年轻的老革命”,所以很多人认为少剑波的原型就是曲波。
C.长期的战斗生活使曲波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这种情感在他胸中激荡,不能自已,促使他一气呵成,完成了《林海雪原》等作品的创作。
D.《林海雪原》《桥隆飙》等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给曲波带来了掌声和荣誉,但也成为他在“文革”中饱受苦难的主要原因。
E.《林海雪原》虽然畅销并多次印刷,但作者曲波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在以奉献为荣的年代,这种情况并不难解释。
3.曲波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铭记的高贵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3分)C许多读者并不知道作者的情况,只是喜欢作品本身。
2.(5分)CE(C项,“一气呵成”错(2分);E项,曲波只是没有得到经济利益,但不能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至少他获得了读者的称赞。(3分)
3.(1)重情重义,为了战友情谊而写下《林海雪原》等作品;(2)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创作,长期受冲击,咬牙坚持;(3)保持独立人格,不趋炎附势,即便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也不能让他屈服;(4)默默耕耘,不图名利,自己的作品印刷多次,却从不索要稿费;(5)奉献巨大却生活简朴,一直住在又旧又小的房子里。(每点1分,答满四点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邓晓文
2014年12月24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上映,周观影人次达到1800万,总票房6.88亿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对战争年代的好奇和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仍然不减。
《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曲波,192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15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年仅22岁的他随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从山东龙口登船进入东北,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带领一支小分队进入深山老林,参加了惊险的剿匪战斗。这段生活成为他创作《林海雪原》的素材。
辽沈战役中,曲波身负重伤,左腿留下了残疾,只能离开心爱的部队。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使他时时怀念起杨子荣等众多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他决心用文字将战友们的事迹展现出来。1955年春节过后,曲波便开始了《林海雪原》的创作。
然而,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只上过五年私塾的他,不懂文艺理论,只能想到啥写啥。当写完前三章、十五万字时,他感到自己的文字远不能表达内心的感情,一气之下把原稿付之一炬。但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却始终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不去……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创作,40万字的《林海雪原》终于完成。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书中传奇的故事和真挚的战友情谊征服了无数读者,半个世纪中多次再版,后来曲波又完成了小说《桥隆飙》,但谁也没料到,这部作品给他带来的竟是无尽的磨难。
“文革”风暴初露端倪,曲波的日子就已经很艰难了。人们以为,取材于《林海雪原》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被确定为“样板戏”,原作者绝不会受到冲击,但现实就是这么怪异,曲波被戴上“修正主义分子”“文艺黑线急先锋”的大帽子,成为首先被打倒的对象。他的《桥隆飙》刚印好还没发行,就被当做“毒草”销毁。他想不通,《桥隆飙》是自己战斗生活的再现,与《林海雪原》一样是倾情之作,“毒”在何处?随着“文革”风暴在全国蔓延,曲波逐渐平静了,他经常对赴任刘波说:“我们只能静观与思考。”
1969年9月的一天,当时权势熏天的江青请曲波观看《智取威虎山》,演出期间,江青要求曲波按照《智取威虎山》修改《林海雪原》。曲波说:“我现在还在接受审查,思想水平、写作能力都没有提高,我需要先好好学习,待提高后再考虑改不改、怎么改的问题。”这样“不识好歹”的拒绝让江青很恼火,她到处说:曲波这个人很坏,不识抬举,这给曲波带来了新一轮的磨难。
漫长的“文革”终于结束了,曲波得以平反昭雪。1979年,他的“毒草”《桥隆飙》和另外一部力作《山呼海啸》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当然对和平时期的人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林海雪原》。《林海雪原》是畅销书,更是长销书,但曲波本人并没有从这本书中得到一分钱。《林海雪原》刚出版时,他将稿酬全部捐了出去,此后,该书陆续被译成8国文字,在海外引起轰动,而自称“业余作者”的曲波却再也没有得到任何稿酬。1983年曲波夫妇旅游时,发现很多出版社都出了《林海雪原》,可除了湖北省寄来过两册样书外,他一分钱稿费都没有得到。有人劝他打官司,他却说: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烈士的事迹,没有考虑到钱。而他们夫妇却一直住在一机部宿舍的一套建于50年代的两居室中。
2002年6月27日,曲波病逝。妻子刘波与家人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随后将遗体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没有开追悼会。
相关链接1:学者陈思和指出:“《林海雪原》是沿着新武侠小说的路子孕育出来的,作者本人也深受《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的影响。”
相关链接2: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曲波是不是《林海雪原》的主人公少剑波?曲波是这样回答的:少剑波十几岁参加革命,和我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我更是按照一个更完整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的形象来刻画他的。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林海雪原》深受当代读者喜爱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和平年代读者对战争故事的好奇心和对于革命英雄的崇拜之情。
B.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昔日逝去的战友的浓烈而真挚的感情。
C.作者原本就是一位军队指挥员,又有不畏权势、不图名利的高尚人格。
D.作品深受古典小说、民间故事等的影响,这种风格符合大众的阅读品味。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说明像《林海雪原》这样的红色经典在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B.曲波15岁参军,久经战火考验,和《林海雪原》的主人公少剑波一样是“年轻的老革命”,所以很多人认为少剑波的原型就是曲波。
C.长期的战斗生活使曲波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这种情感在他胸中激荡,不能自已,促使他一气呵成,完成了《林海雪原》等作品的创作。
D.《林海雪原》《桥隆飙》等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给曲波带来了掌声和荣誉,但也成为他在“文革”中饱受苦难的主要原因。
E.《林海雪原》虽然畅销并多次印刷,但作者曲波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在以奉献为荣的年代,这种情况并不难解释。
3.曲波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铭记的高贵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3分)C许多读者并不知道作者的情况,只是喜欢作品本身。
2.(5分)CE(C项,“一气呵成”错(2分);E项,曲波只是没有得到经济利益,但不能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至少他获得了读者的称赞。(3分)
3.(1)重情重义,为了战友情谊而写下《林海雪原》等作品;(2)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创作,长期受冲击,咬牙坚持;(3)保持独立人格,不趋炎附势,即便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也不能让他屈服;(4)默默耕耘,不图名利,自己的作品印刷多次,却从不索要稿费;(5)奉献巨大却生活简朴,一直住在又旧又小的房子里。(每点1分,答满四点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