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9-29
语文考试答案
《古代姓氏浅谈》阅读答案
1.D(“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血缘联系了”。)
2.C(“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
3.B(“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原文无据。)
《炊烟的味道》答案:
4. BC
5.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幸福温暖的味道;(1分)写童年的趣事,突出了童年的快乐(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6. 不是。文章有怀旧的情绪,但并非全文的主旨;(1)城市太现代了,也太冰冷,需要那一缕炊烟温暖心灵。作者笔下的“炊烟”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思乡爱家、歌颂母爱的情怀。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答案:
7.解析:A项,原文是“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E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答案:AE
8.答案:①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②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③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9.答案:(1)①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②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还没有逐步完成。(2)①教育社会学的角度。②人的智能发展角度。③现实的区域性差异的教育情况。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
文言文答案;
10.解析:选A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11.解析:选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12.解析:选B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13.参考答案:(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得分点:“稍”“决”“平”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得分点:“益”“论”“任”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诗歌答案:
14.CE(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成语:【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主要看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适合语境等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答案】B(A,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C,“过分的”与“溺爱”语义重复,属成分赘余;与“造成”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没有。D,“满”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
19.答案:A 解析:第③空前后是因果关系,由此可以排除带有“那么”的B、C两项。“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反腐败”之间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20.答案:①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 ②还有内心世界的 动荡不已 ③患上了严重的生理疾病
解析:文段的话题是关于失独家庭的痛苦。第①处,前面说“其风险种类多多”,后面应讲具体的风险,而从后面的文字可以知道,最大的风险是失去独生子女;第②处,前面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这是递进关系的句子,后面的句子中应有关联词“还”,前面是“外部生活”,后面应是“内心世界”;第③处,前面说“患有自闭、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进而”一词说明后面应是更严重的疾病,再依据后面的句子可以知道,应是严重的生理疾病。
21. 解析:回答此题,关键是联想到社会实际。漫画的画面内容是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描述时注意写出他们的表情。谈感受不要离开漫画内容,不要展开太多,一两句话表明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1)漫画的一边站着一位怒气冲冲的母亲,她正在训斥儿子,喊叫道:“买这平板电脑给你学习用,不是叫你用来玩游戏的!”另一边的孩子满脸惊慌,手中的电脑上写着“游戏”二字。 (2)现代科技产品有利有弊,用它学习方便,用它玩游戏更方便。家长望子成龙,可惜方法不当,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
《古代姓氏浅谈》阅读答案
1.D(“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血缘联系了”。)
2.C(“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
3.B(“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原文无据。)
《炊烟的味道》答案:
4. BC
5.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幸福温暖的味道;(1分)写童年的趣事,突出了童年的快乐(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6. 不是。文章有怀旧的情绪,但并非全文的主旨;(1)城市太现代了,也太冰冷,需要那一缕炊烟温暖心灵。作者笔下的“炊烟”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思乡爱家、歌颂母爱的情怀。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答案:
7.解析:A项,原文是“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E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答案:AE
8.答案:①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的均衡,利于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②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③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广的学科知识。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9.答案:(1)①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②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还没有逐步完成。(2)①教育社会学的角度。②人的智能发展角度。③现实的区域性差异的教育情况。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
文言文答案;
10.解析:选A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11.解析:选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12.解析:选B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13.参考答案:(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得分点:“稍”“决”“平”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得分点:“益”“论”“任”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诗歌答案:
14.CE(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成语:【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主要看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适合语境等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答案】B(A,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C,“过分的”与“溺爱”语义重复,属成分赘余;与“造成”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没有。D,“满”与“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
19.答案:A 解析:第③空前后是因果关系,由此可以排除带有“那么”的B、C两项。“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反腐败”之间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20.答案:①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 ②还有内心世界的 动荡不已 ③患上了严重的生理疾病
解析:文段的话题是关于失独家庭的痛苦。第①处,前面说“其风险种类多多”,后面应讲具体的风险,而从后面的文字可以知道,最大的风险是失去独生子女;第②处,前面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这是递进关系的句子,后面的句子中应有关联词“还”,前面是“外部生活”,后面应是“内心世界”;第③处,前面说“患有自闭、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进而”一词说明后面应是更严重的疾病,再依据后面的句子可以知道,应是严重的生理疾病。
21. 解析:回答此题,关键是联想到社会实际。漫画的画面内容是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描述时注意写出他们的表情。谈感受不要离开漫画内容,不要展开太多,一两句话表明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1)漫画的一边站着一位怒气冲冲的母亲,她正在训斥儿子,喊叫道:“买这平板电脑给你学习用,不是叫你用来玩游戏的!”另一边的孩子满脸惊慌,手中的电脑上写着“游戏”二字。 (2)现代科技产品有利有弊,用它学习方便,用它玩游戏更方便。家长望子成龙,可惜方法不当,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