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阅读答案
时间:2017-12-08
材料一:
2 0 1 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 读率为58. 4%,较2 0 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 0 1 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 0 1 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 0 1 3年的4. 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 76期和4.91期,与2 0 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 0 1 2年至2 0 1 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 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 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 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 - 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问,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 0 1 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 0 1 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参考答案
7.B(A.“数字化阅读将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最直接原因”错误)
8.(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A.纸质书图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D.“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4分)答案示例: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答出一点2分;建议1分,结合材料阐述1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 0 1 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 读率为58. 4%,较2 0 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 0 1 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 0 1 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 0 1 3年的4. 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 76期和4.91期,与2 0 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 0 1 2年至2 0 1 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 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 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 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 - 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问,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 0 1 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 0 1 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参考答案
7.B(A.“数字化阅读将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取决于”的说法绝对。D.“最直接原因”错误)
8.(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A.纸质书图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D.“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4分)答案示例: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答出一点2分;建议1分,结合材料阐述1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