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热”阅读答案
时间:2017-12-28
材料一:
“汉语热”何以持续升温?汉语的国际地位如何?如何让“汉语热”延续?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
记者:“汉语热”为何会席卷全球?
马箭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世界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学习中国的需求空前高涨。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重视与中国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空前凸显,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成为极具上升空间的国际性语言,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
与此同时,中外人文等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这为孔子学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创办孔子学院,主要职能是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3年来,在中外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孔子学院蓬勃发展、遍及全球。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各类学员210万人(含网络学员55万人),累计学员700多万人。从覆盖国家、分支机构、教师和学员数量4个指标看,孔子学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之一,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和“中国热”。
记者:如何看待全球“汉语热”?这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马箭飞:全球“汉语热”是全球“中国热”的集中体现。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各国民众与中国打交道、做生意、搭快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汉语热”是以语言教学推动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言与其他公共文化产品相比,具有中性的作用,不附带其他的价值和意图,更易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语言学习和交流在人类交往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是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记者:如何延续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
马箭飞:从总体上看,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汉语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与各国民众持续攀升的汉语学习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历史机遇。延续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要实现四个转变,即适应从基本的语言学习需求向全方位的认知中国需求转变;实现从规模、数量发展向内涵、质量发展转变;实现从我派出教师为主向教师本土化转变;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以信息化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转变。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8日 09版)
材料二:
洲别 汉语教学机构数量 汉语学习人数
机构数(个) 全球占比(%) 人数(万) 全球占比(%)
亚洲 58483 81.4 1734 84.8
欧洲 6483 9.0 103 5
美洲 4957 6.9 135 6.6
大洋洲 1235 1.7 49 2.4
非洲 703 1.0 24 1.2
总计 71861 100 2045 100
(表格来源:国家汉办2017年10月28日)
材料三:
中国要成为语言强国,首先必须成为文化强国。当前,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事务影响力大增,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仍处弱势地位,能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屈指可数。文化传播及对外文化教学大多“停留在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的层面,“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而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尤其是20世纪和当代文化理解相当缺乏”,较少深入全面地阐释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更缺少具有吸引力的传播手段。
因此,对多数国家和学习者而言,汉语还只能充当实用性工具,无法上升为文化工具。要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所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精神。文化“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摘自唐景杰、祝艺琳《文艺生活·国际“汉语热”背景下的冷思考》2017年第8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地位而作用凸显、价值提升,成为有极强发展势头的国际性语言。
B.孔子学院旨在传播中华文化,推进文明间交流互鉴,现发展日蒸日上,遍及全球,促进了全世界的“汉语热”和“中国热”。
C. 据统计,目前美洲的汉语教学机构数量近五千个,不及欧洲,但汉语学习的人数超过百万,比欧洲多,全球占比比欧洲高。
D. 汉语教学机构遍及世界,但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上升的中国国力不相称,还不能满足各国民众高涨的学习汉语需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9. 汉语国际传播“热”中还存在一些“冷”的方面,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7.(3分)B(“传播中华文化,推进文明间交流互鉴”只是主旨的一部分)
8.(5分)BD(A项不能只“着力弘扬传统文化”。C项意思与“延续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要实现四个转变”不符。E项意思与“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不符)
(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9.(4分)“冷令”的方面: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缺乏,全方位、深层次传播中国文化精髓缺乏;(2分)有效的教学模式或传播手段缺少;(1分)本土化教师短缺。(1分)(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汉语热”何以持续升温?汉语的国际地位如何?如何让“汉语热”延续?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
记者:“汉语热”为何会席卷全球?
马箭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世界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学习中国的需求空前高涨。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重视与中国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空前凸显,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成为极具上升空间的国际性语言,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
与此同时,中外人文等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这为孔子学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创办孔子学院,主要职能是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3年来,在中外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孔子学院蓬勃发展、遍及全球。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各类学员210万人(含网络学员55万人),累计学员700多万人。从覆盖国家、分支机构、教师和学员数量4个指标看,孔子学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之一,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和“中国热”。
记者:如何看待全球“汉语热”?这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马箭飞:全球“汉语热”是全球“中国热”的集中体现。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各国民众与中国打交道、做生意、搭快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汉语热”是以语言教学推动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言与其他公共文化产品相比,具有中性的作用,不附带其他的价值和意图,更易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语言学习和交流在人类交往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是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记者:如何延续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
马箭飞:从总体上看,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汉语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与各国民众持续攀升的汉语学习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历史机遇。延续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要实现四个转变,即适应从基本的语言学习需求向全方位的认知中国需求转变;实现从规模、数量发展向内涵、质量发展转变;实现从我派出教师为主向教师本土化转变;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以信息化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转变。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8日 09版)
材料二:
洲别 汉语教学机构数量 汉语学习人数
机构数(个) 全球占比(%) 人数(万) 全球占比(%)
亚洲 58483 81.4 1734 84.8
欧洲 6483 9.0 103 5
美洲 4957 6.9 135 6.6
大洋洲 1235 1.7 49 2.4
非洲 703 1.0 24 1.2
总计 71861 100 2045 100
(表格来源:国家汉办2017年10月28日)
材料三:
中国要成为语言强国,首先必须成为文化强国。当前,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事务影响力大增,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仍处弱势地位,能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屈指可数。文化传播及对外文化教学大多“停留在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的层面,“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而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尤其是20世纪和当代文化理解相当缺乏”,较少深入全面地阐释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更缺少具有吸引力的传播手段。
因此,对多数国家和学习者而言,汉语还只能充当实用性工具,无法上升为文化工具。要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所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精神。文化“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摘自唐景杰、祝艺琳《文艺生活·国际“汉语热”背景下的冷思考》2017年第8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地位而作用凸显、价值提升,成为有极强发展势头的国际性语言。
B.孔子学院旨在传播中华文化,推进文明间交流互鉴,现发展日蒸日上,遍及全球,促进了全世界的“汉语热”和“中国热”。
C. 据统计,目前美洲的汉语教学机构数量近五千个,不及欧洲,但汉语学习的人数超过百万,比欧洲多,全球占比比欧洲高。
D. 汉语教学机构遍及世界,但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上升的中国国力不相称,还不能满足各国民众高涨的学习汉语需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9. 汉语国际传播“热”中还存在一些“冷”的方面,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7.(3分)B(“传播中华文化,推进文明间交流互鉴”只是主旨的一部分)
8.(5分)BD(A项不能只“着力弘扬传统文化”。C项意思与“延续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要实现四个转变”不符。E项意思与“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不符)
(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9.(4分)“冷令”的方面: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缺乏,全方位、深层次传播中国文化精髓缺乏;(2分)有效的教学模式或传播手段缺少;(1分)本土化教师短缺。(1分)(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