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答案
时间:2018-01-02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摘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201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
E.材料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9.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4分)
参考答案
7.C(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的非遗保护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B项,“‘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列举的文化遗产表现项目,长城、福建土楼等是人文景观;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说法错误。)
8.CD(A项,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而是为了说明非遗保护存在的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B项,“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原因应是它们“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另外“提高……当务之急”于文无据;E项,“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说法错误,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9.①传承人高频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危险。②法律保护缺失。③项目传承发展不均衡。④创新力不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总结。如材料一第一段提到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的问题,曲艺类曲种传承不均衡的问题,第三段提到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跟不上市场步伐的问题,第四段提到传统医药类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少的问题,综合以上,可从传承人、法律保护、项目传承不均衡,技艺创新等方面分析。
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摘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201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
E.材料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9.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4分)
参考答案
7.C(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的非遗保护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B项,“‘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列举的文化遗产表现项目,长城、福建土楼等是人文景观;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说法错误。)
8.CD(A项,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而是为了说明非遗保护存在的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B项,“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原因应是它们“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另外“提高……当务之急”于文无据;E项,“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说法错误,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9.①传承人高频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危险。②法律保护缺失。③项目传承发展不均衡。④创新力不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总结。如材料一第一段提到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的问题,曲艺类曲种传承不均衡的问题,第三段提到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跟不上市场步伐的问题,第四段提到传统医药类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少的问题,综合以上,可从传承人、法律保护、项目传承不均衡,技艺创新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