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阅读答案
时间:2018-01-29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的话,那么到隋代这一理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对创造生存、运输奇迹的骆驼及其驮载物题材的更加重视。使其具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动物要具有特别的含义,必须满足数量可观和姿态多样两个条件。
B. 北魏骆驼的崭新形象,突出表现在骆驼具有载运货物的实际用途。
C. 丝绸之路“兴盛”于汉代,缺乏考实古实物论据,只是一种无根据的学术猜想。
D. 隋代墓葬中的骆驼身上有丝绢和胡人,足见丝绸之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历史命题,本文的立论角度颇为独特,选取了“骆驼”这一形象,注重实物,论证有力。
B. 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骆驼在丝绸之路发展中的象征意义变化过程。
C. 文中列举的苻坚、北魏太武帝以及吐谷浑等历史事件,强有力地论证了这段时期骆驼的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D. 文章配有的图片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骆驼形象的差异性,通过比较,有利于让读者更信服文中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朝是否有骆驼以及是否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文物或考古实物等论据支持。
B. 丝绸之路兴盛与“沙漠之舟”骆驼的兴起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就在小丝绸之路上有很多沙漠地带。
C. 经济交往的强烈愿望促进了中原朝廷与西域诸国的联系,而骆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 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论述该问题的关键视角。
【答案】
1. B 题中A项,超出了“汉代动物塑像”这一具体范围,不符合文意;C项,根据文意,“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也有其他根据,只是缺乏考古实物;D项,不是“丝绸之路”,而是丝绸之路引发的“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到隋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2. C 题中C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为“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语意,苻坚事件论证的是战争交通运输价值,而不是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3. D 题中D项,从全文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只是论述该问题的一种视角,“关键视角”的说法缺乏推论依据。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的话,那么到隋代这一理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对创造生存、运输奇迹的骆驼及其驮载物题材的更加重视。使其具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动物要具有特别的含义,必须满足数量可观和姿态多样两个条件。
B. 北魏骆驼的崭新形象,突出表现在骆驼具有载运货物的实际用途。
C. 丝绸之路“兴盛”于汉代,缺乏考实古实物论据,只是一种无根据的学术猜想。
D. 隋代墓葬中的骆驼身上有丝绢和胡人,足见丝绸之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历史命题,本文的立论角度颇为独特,选取了“骆驼”这一形象,注重实物,论证有力。
B. 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骆驼在丝绸之路发展中的象征意义变化过程。
C. 文中列举的苻坚、北魏太武帝以及吐谷浑等历史事件,强有力地论证了这段时期骆驼的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D. 文章配有的图片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骆驼形象的差异性,通过比较,有利于让读者更信服文中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朝是否有骆驼以及是否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文物或考古实物等论据支持。
B. 丝绸之路兴盛与“沙漠之舟”骆驼的兴起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就在小丝绸之路上有很多沙漠地带。
C. 经济交往的强烈愿望促进了中原朝廷与西域诸国的联系,而骆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 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论述该问题的关键视角。
【答案】
1. B 题中A项,超出了“汉代动物塑像”这一具体范围,不符合文意;C项,根据文意,“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也有其他根据,只是缺乏考古实物;D项,不是“丝绸之路”,而是丝绸之路引发的“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到隋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2. C 题中C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为“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语意,苻坚事件论证的是战争交通运输价值,而不是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3. D 题中D项,从全文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只是论述该问题的一种视角,“关键视角”的说法缺乏推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