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的轨辙》阅读答案
时间:2018-02-10
所谓传统文化,其实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大量的文本典籍是传统文化中非常突显的部分。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更是多得无法计数。何况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化传统是看不见的,它充溢流淌在不同民族的从古到今的人们的精神血液中。。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时,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溶解的过程,固有的传统会因之增加或减少,直至发生变异。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所以陈寅恪说,即使吸收西方的思想,也不应忘记本民族的历史地位。
儒家学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由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产生了宋明理学,这是不同于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形态,思想史家称之为新儒学。陈寅恪高度评价这一文化融会和思想合流的现象。而儒家思想吸收道教的思想,以及道教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在唐以后更日趋明显,终于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奇观。追其原由,主要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同时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东汉的佛法东传和明代的耶教来华,同为中华文化这一品格的见证。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见证。凡是不肯接受异质文化流来流去,甚至拒斥外部世界互动的时候,都是国家情况不那么美妙的历史时刻。
传统是从过去流淌到现今的精神河流,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可是历史的一定时期,社会的精英人物一起站出来反传统,并且形成社会的潮流,传统也会因之发生断层。但时过境迁,人们又会自我反思,由反传统转变为自觉地接续传统。 近一百年以来的中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又到了需要自觉地接续传统和让传统成为当代文化与社会建构的有益养分的历史时期。传统是通过各个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文化典范来承载和传承的。文本经典和典范性的文文化遗存里面集中藏有传统文化的密码,文本经典的诵习和文物遗存的熏陶,不失为现代人接受和连接传统的有效方式。
(摘编自刘梦溪《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的轨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内涵宽博,它主要包括大量的文本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
B.魏晋至隋唐以来的禅宗文化和道教思想融入中国文化大传统,产生了新儒学。
C.近一百年来的中国,是遵循着反思---反传统---接续传统的轨辙走过来的。
D.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异质文化的介入,会使固有的传统会增加或减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写起,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传统更新的特点。
B.第二段中陈寅恪的观点说明传统更新是在旧传统中增加新养分和新资源。
C.明代的耶教来华,清朝的道光以后的历史,都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文章最后论述了传统传承的规律,并指出现代人接续传统的有效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肯接受异质文化介入,接受外部世界互动,国家就一定会繁荣富强。
B.儒释道“三教合一”历史奇观的形成与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脱不了关系。
C.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经典的诵习和文物遗存的熏陶接受和连接传统。
D.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概念不同,传统文化能够看得见,文化传统则不然。
参考答案
1.D(3分)(A项概括不全,传统文化还包括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B项范围扩大,原文为“由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没有道教思想;C项逻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反传统,传统发生断层,然后自我反思,转变为自觉地接续传统。)
2.C(3分)原文为“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见证”。
3.A (3分)“那么国家就一定会繁荣富强” 中“一定”过于绝对。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时,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溶解的过程,固有的传统会因之增加或减少,直至发生变异。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所以陈寅恪说,即使吸收西方的思想,也不应忘记本民族的历史地位。
儒家学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由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产生了宋明理学,这是不同于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形态,思想史家称之为新儒学。陈寅恪高度评价这一文化融会和思想合流的现象。而儒家思想吸收道教的思想,以及道教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在唐以后更日趋明显,终于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奇观。追其原由,主要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同时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东汉的佛法东传和明代的耶教来华,同为中华文化这一品格的见证。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见证。凡是不肯接受异质文化流来流去,甚至拒斥外部世界互动的时候,都是国家情况不那么美妙的历史时刻。
传统是从过去流淌到现今的精神河流,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可是历史的一定时期,社会的精英人物一起站出来反传统,并且形成社会的潮流,传统也会因之发生断层。但时过境迁,人们又会自我反思,由反传统转变为自觉地接续传统。 近一百年以来的中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又到了需要自觉地接续传统和让传统成为当代文化与社会建构的有益养分的历史时期。传统是通过各个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文化典范来承载和传承的。文本经典和典范性的文文化遗存里面集中藏有传统文化的密码,文本经典的诵习和文物遗存的熏陶,不失为现代人接受和连接传统的有效方式。
(摘编自刘梦溪《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的轨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内涵宽博,它主要包括大量的文本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
B.魏晋至隋唐以来的禅宗文化和道教思想融入中国文化大传统,产生了新儒学。
C.近一百年来的中国,是遵循着反思---反传统---接续传统的轨辙走过来的。
D.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异质文化的介入,会使固有的传统会增加或减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写起,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传统更新的特点。
B.第二段中陈寅恪的观点说明传统更新是在旧传统中增加新养分和新资源。
C.明代的耶教来华,清朝的道光以后的历史,都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文章最后论述了传统传承的规律,并指出现代人接续传统的有效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肯接受异质文化介入,接受外部世界互动,国家就一定会繁荣富强。
B.儒释道“三教合一”历史奇观的形成与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脱不了关系。
C.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经典的诵习和文物遗存的熏陶接受和连接传统。
D.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概念不同,传统文化能够看得见,文化传统则不然。
参考答案
1.D(3分)(A项概括不全,传统文化还包括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B项范围扩大,原文为“由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没有道教思想;C项逻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反传统,传统发生断层,然后自我反思,转变为自觉地接续传统。)
2.C(3分)原文为“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见证”。
3.A (3分)“那么国家就一定会繁荣富强” 中“一定”过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