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阅读答案
时间:2018-05-15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至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对后来儒道两家将其作为自身的经典并屡屡援《易》立说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不待言,《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魏伯阳以《易》说丹,王弼以老解《易》,又进一步强化了《周易》在后世道家、道教中的经典性质。对于《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之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在儒道两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
《周易》有着最为悠久的成书史、传播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随时随地可见《周易》及易学思想泛起的层层涟漪。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延展性和丰富性。
《周易》“综合百家,超越百家”,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远远高于其他经典、其他学术的尊崇地位。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
(摘自2018年04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
B.《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
C.儒道两家将《周易》作为自身经典并常常援《易》立说,是《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
D.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周易》产生的悠久的历史渊源起笔,然后层层论述《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B.文章论述的重点不在《周易》的历史地位本身,而在揭示其雄冠群经之首的内在而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C.文章强调《周易》位于《四库全书》经部之首,它应是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核心地位的最好范例。
D.文章引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不仅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也极具示范意义。
B.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
C.被儒、道、佛诸家尊奉或倚重,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的诠释方向具有其延展性和丰富性。
D.对作为经典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简明而中肯。
参考答案
1.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据史记载”于文无据。B项,张冠李戴,原文表述是:“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D项,“自此以后”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
2.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项,文章引用《四库全书总目》对《周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评价,意在突出其已“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的影响力。
3.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因果倒置,“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不是《周易》“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的原因。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对后来儒道两家将其作为自身的经典并屡屡援《易》立说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不待言,《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魏伯阳以《易》说丹,王弼以老解《易》,又进一步强化了《周易》在后世道家、道教中的经典性质。对于《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之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在儒道两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
《周易》有着最为悠久的成书史、传播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随时随地可见《周易》及易学思想泛起的层层涟漪。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延展性和丰富性。
《周易》“综合百家,超越百家”,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远远高于其他经典、其他学术的尊崇地位。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
(摘自2018年04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
B.《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
C.儒道两家将《周易》作为自身经典并常常援《易》立说,是《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
D.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周易》产生的悠久的历史渊源起笔,然后层层论述《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B.文章论述的重点不在《周易》的历史地位本身,而在揭示其雄冠群经之首的内在而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C.文章强调《周易》位于《四库全书》经部之首,它应是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核心地位的最好范例。
D.文章引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不仅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也极具示范意义。
B.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
C.被儒、道、佛诸家尊奉或倚重,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的诠释方向具有其延展性和丰富性。
D.对作为经典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简明而中肯。
参考答案
1.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据史记载”于文无据。B项,张冠李戴,原文表述是:“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D项,“自此以后”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特别是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
2.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项,文章引用《四库全书总目》对《周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评价,意在突出其已“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的影响力。
3.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因果倒置,“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不是《周易》“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