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航天赤子心》阅读答案
时间:2018-10-09
孙家栋:航天赤子心
宋雅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
戚发轫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他曾和孙家栋、栾恩杰一起被誉为探月工程“铁三角”。
在欧阳自远看来,“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
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钱学森对孙家栋的贡献如数家珍,“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家栋曾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学时长达7年,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
B.孙家栋原本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后来进入中国卫星研究领域,成为技术负责人,这个转变是由钱学森促成的。
C.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D.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家栋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这让老朋友戚发轫十分敬佩。
B.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人生所经历的这几次“变轨”,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的。
C.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
D.孙家栋认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敢于决断,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9.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7.C(“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曲解文意,文章只提到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模式,“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并没有谈到“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8.C(“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曲解文意,原文是“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
9.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全文围绕表现孙家栋“航天赤子心”这个中心选择材料,突出孙家栋的智慧和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选取戚发轫、欧阳自远、钱学森等同事、前辈的评价性材料,增加内容的真实性。选取对重大事件决策的材料,突出孙家栋的领导才能、战略眼光、家国情怀。(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宋雅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
戚发轫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他曾和孙家栋、栾恩杰一起被誉为探月工程“铁三角”。
在欧阳自远看来,“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
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钱学森对孙家栋的贡献如数家珍,“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家栋曾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学时长达7年,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
B.孙家栋原本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后来进入中国卫星研究领域,成为技术负责人,这个转变是由钱学森促成的。
C.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D.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家栋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这让老朋友戚发轫十分敬佩。
B.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人生所经历的这几次“变轨”,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的。
C.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
D.孙家栋认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敢于决断,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9.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7.C(“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曲解文意,文章只提到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模式,“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并没有谈到“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8.C(“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曲解文意,原文是“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
9.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全文围绕表现孙家栋“航天赤子心”这个中心选择材料,突出孙家栋的智慧和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选取戚发轫、欧阳自远、钱学森等同事、前辈的评价性材料,增加内容的真实性。选取对重大事件决策的材料,突出孙家栋的领导才能、战略眼光、家国情怀。(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