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阅读答案
时间:2018-12-16
《黄帝内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养生医学经典,充满了健康的智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是相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自然中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这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导致疾病的内在原因,所以它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中国道家文化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命就是肉体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身体。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平衡的人才是健康人,养生的目的就是求得身心的阴阳平衡。这一健康理念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有阴阳,要达到和谐状态,必须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万物的理想状态,也是生命的健康状态。
《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养生原则:“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恕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火视。”意思是人体养生应该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人体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保障。只有身心平衡、恬淡虚无、起居有节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人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近年来,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如果我们能更早地重视养生,将重点放在预防上,相信今天世界上的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会低得多。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这似乎标志着现代医学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由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Jl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让人震惊的是,《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耒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好的医生,善于治疗未成彤的病,如果等到疾病已成,再去用药物治疗,就好像是口渴了以后再去打水井,那不是太晚了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认为养生比治疗更重要,这一健康理念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应该是非常超前的了。
现代人由于过度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恋失衡、环境污染,已经危及人类安全,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样,现代医学由于过度征服疾病,导致了医源性疾病的泛滥,许多人没有死于疾病,却死于医药的伤害,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既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现代的生命自然观。
(摘编自《中医健康养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于道家的思想,《黄帝内经》认为自然中的六气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
B.《黄帝内经》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道家文化也讲究修身养性。
C.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就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D.现代医学在观念上已发生根本转变,由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结合道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了《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身心台一、阴阳平衡和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B.文章引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论断,目的是高度评价《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C.文章从反面指出过度征服疾病不利于健康,从正面论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
D.文章先阐述《黄帝内经》的养生医学理念,后反思当今的医学现状,使我们认识到该书的思想在今天仍有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如果思想和身体用得太过,就会妨碍修身。
B.《黄帝内经》体现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与现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C.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就无法治愈。
D.好的医生是善于治疗未成彤的病的医生;健康的养生方式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答
1.B(A项《黄帝内经》中对自然六气的认识与道家思想一致,而非源流关系。C项坚持三大养生原则,才可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D项原文为推测而非事实。)
2.A(《黄帝内经》中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与道家文化无关。)
3. C(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许多慢性疾病很难治愈,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的发病率会低得多”。)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是相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自然中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这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导致疾病的内在原因,所以它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中国道家文化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命就是肉体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身体。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平衡的人才是健康人,养生的目的就是求得身心的阴阳平衡。这一健康理念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有阴阳,要达到和谐状态,必须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万物的理想状态,也是生命的健康状态。
《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养生原则:“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恕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火视。”意思是人体养生应该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人体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保障。只有身心平衡、恬淡虚无、起居有节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人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近年来,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如果我们能更早地重视养生,将重点放在预防上,相信今天世界上的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会低得多。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这似乎标志着现代医学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由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Jl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让人震惊的是,《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耒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好的医生,善于治疗未成彤的病,如果等到疾病已成,再去用药物治疗,就好像是口渴了以后再去打水井,那不是太晚了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认为养生比治疗更重要,这一健康理念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应该是非常超前的了。
现代人由于过度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恋失衡、环境污染,已经危及人类安全,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样,现代医学由于过度征服疾病,导致了医源性疾病的泛滥,许多人没有死于疾病,却死于医药的伤害,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既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现代的生命自然观。
(摘编自《中医健康养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于道家的思想,《黄帝内经》认为自然中的六气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
B.《黄帝内经》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道家文化也讲究修身养性。
C.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就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D.现代医学在观念上已发生根本转变,由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结合道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了《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身心台一、阴阳平衡和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B.文章引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论断,目的是高度评价《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C.文章从反面指出过度征服疾病不利于健康,从正面论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
D.文章先阐述《黄帝内经》的养生医学理念,后反思当今的医学现状,使我们认识到该书的思想在今天仍有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如果思想和身体用得太过,就会妨碍修身。
B.《黄帝内经》体现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与现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C.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就无法治愈。
D.好的医生是善于治疗未成彤的病的医生;健康的养生方式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答
1.B(A项《黄帝内经》中对自然六气的认识与道家思想一致,而非源流关系。C项坚持三大养生原则,才可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D项原文为推测而非事实。)
2.A(《黄帝内经》中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与道家文化无关。)
3. C(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许多慢性疾病很难治愈,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的发病率会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