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死的魂灵啊》阅读答案
时间:2018-12-17
那些不死的魂灵啊
(迟子健)
①俄罗斯的国土太辽阔了,它有荒漠、苔原,也有无边的森林和草原。它有光明不眨眼的灿烂白夜,也有光明打盹的漫漫黑夜。穿行于这种地貌中的河流,性格也是多样的,有的沉郁忧伤,有的明朗奔放。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在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
②屠格涅夫的作品宛如敲窗的春风,恬适而优美。他的《猎人笔记》和《木木》,使十七八岁的我对文学满怀憧憬,能被这样的春风接引着开始文学之旅,是一种福气啊。
③二十岁之后,我开始读普希金、蒲宁、艾特玛托夫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我比较偏爱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他描写的人间故事带着天堂的气象。这期间,有两部苏联的伟大作品让我视为神灯:一盏是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另一盏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同样具有神灯气质的还有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莽林中》,其中的德尔苏·乌扎拉是20世纪最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
④三十岁后,我重点读了契诃夫、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开始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对人类灵魂拷问到极致的文学大师,使增加了一些阅历的我满怀敬畏,他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是19世纪文学星空中最夺目的星辰。
⑤不仅是在中国,在俄罗斯,人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喜爱也是日盛一日,这使托尔斯泰的光芒相应黯淡了一些。前些年,我又重读托翁的作品,也许《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还能让一些挑剔的文学史家找出种种不和谐之处,但我觉得《复活》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史诗作品,托尔斯泰实际上是为一个已经消逝的时代唱了一曲挽歌。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正是造成托尔斯泰晚年悲凉出走的原因。也许是托尔斯泰生前获得了太多的荣誉,人们才容易对饱尝人世辛酸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产生更大的同情,情感天平的倾斜左右了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但我觉得他们之间不分高下,同样伟大。托翁能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出走,是不想让那座富庶的庄园成为自己的埋葬之地!他把衰老的躯壳最后交付给了明月清风、草原溪流。交付给了它们,就等于交付给了自由!
⑥契诃夫也是我喜爱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他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记》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我甚至想,如果上苍不让契诃夫在四十四岁离世,他再多活十年二十年,其文学成就可能会远远超过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去萨哈林岛采访苦役犯人之前,曾对托翁的《克莱采奏鸣曲》喜爱有加。然而三个月的萨哈林岛采访经历,面对着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的苦难,他的艺术观发生了裂变,远行归来,他觉得《克莱采奏鸣曲》有点可笑。他说:“要么是我在旅行中长大了,要么是我发了疯。”毫无疑问,契诃夫没有发疯,他在萨哈林岛,看到了生活和艺术的真相。可惜上苍留给他揭示这一个个真相的时间微乎其微了。
⑦俄罗斯有两个人格高贵的诗人,其命运是那么的相似,都是死于决斗中: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两个俄罗斯诗人。爱好文学的人,谁没有读过普希金的诗歌呢!听吧:“我的竖琴质朴而高尚,从不曾将世间的神赞颂。我以自由而无比骄傲,从不肯对权贵巴结逢迎。”再听:“有两种爱对我们无限亲切,我们的心从中得以滋养,一是爱我们的可爱的家乡,二是爱我们祖宗的坟墓!”这是何等铿锵的男儿誓言,这是多么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气概!难怪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等都对普希金的作品无限尊崇。而年轻的莱蒙托夫则在《我爱那层峦叠嶂的青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篇:“仍是这片草原,这轮明月,月儿向我垂下了目光,好像责备我这样的夜晚,一个人竟敢骑一匹骏马,同它争夺草原上的霸权!”这股青春的豪情是多么动人啊。
⑧俄罗斯的文学,根植于广袤的森林和草原,被细雨和飞雪萦绕,朴素、深沉、静美。今年6月我在俄罗斯旅行,有天清晨在慢行列车上看到窗外被白雾笼罩的森林时,心中涌起了浓浓的伤感。那曼妙的轻雾多么像灵魂的舞蹈啊。俄罗斯的作家,无不热爱着这片温热而寒冷的土地,他们以深切的人道关怀和批判精神,把所经历的时代的种种苦难和不平、把人性中的肮脏和残忍深刻地揭示出来。他们还以忧愁的情怀,抒发了对祖国的爱,对人性之美的追求和向往。这正是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的作家身上所欠缺的。我在哈尔滨见过俄罗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拉斯普京先生,他在评述马尔克斯描写妓女生活的新作时是那么愤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出自《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手!”我想只有在俄罗斯这片土壤成长起来的作家,才具有这种抗腐蚀的能力。难怪他在《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中译本序言的结尾中说:“恶是强大的,但爱和美更强大。”
⑨果戈理的不朽作品是《死魂灵》。在我眼中,我景仰的这些俄罗斯的文学大师们,他们的魂灵就是不死的。那些不死的魂灵啊,是从祭坛洒向这个龌龊的文学时代的最纯净的露滴,是我在俄罗斯的森林中望见的、能让我眼睛一湿的缕缕晨雾!(有删改)
4.根据文章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4分)
A.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它们通过日常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小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B.果戈理小说《狂人日记》,构思独特、形式荒诞,表现了腐朽社会对人的迫害。鲁迅同名小说深受其影响,借助狂人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史诗般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些作品人物众多、结构宏大。
D.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对民 族的挚爱,因而受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的无限尊崇。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题目寓意深刻,既指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不朽、精神不死,也蕴含着作者对“那些不死的魂灵”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与第⑧段中的相关议论、抒情彼此呼应,突出了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根植于广袤土地和苦难时代的特征。
C.对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作者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既有憧憬、偏爱、迷恋,也有赞美和景仰,更饱含着浓浓的伤感。
D.作者通过叙写自己的俄罗斯“文学之旅”,表现了俄罗斯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魅力,又表达了自己对文坛现状和作家责任的思考。
6.作者说:“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在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根据文意概括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经典的品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品十分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着深切同情。
B.作品拷问人类的灵魂,挖掘人性的肮脏与残忍。
C.人物形象丰满,人物命运感人至深,内容精致。
D.作品表达了作家对文坛现状和作家责任的思考。
4.C.
5.C
6.D
(迟子健)
①俄罗斯的国土太辽阔了,它有荒漠、苔原,也有无边的森林和草原。它有光明不眨眼的灿烂白夜,也有光明打盹的漫漫黑夜。穿行于这种地貌中的河流,性格也是多样的,有的沉郁忧伤,有的明朗奔放。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在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
②屠格涅夫的作品宛如敲窗的春风,恬适而优美。他的《猎人笔记》和《木木》,使十七八岁的我对文学满怀憧憬,能被这样的春风接引着开始文学之旅,是一种福气啊。
③二十岁之后,我开始读普希金、蒲宁、艾特玛托夫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我比较偏爱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他描写的人间故事带着天堂的气象。这期间,有两部苏联的伟大作品让我视为神灯:一盏是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另一盏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同样具有神灯气质的还有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莽林中》,其中的德尔苏·乌扎拉是20世纪最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
④三十岁后,我重点读了契诃夫、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开始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对人类灵魂拷问到极致的文学大师,使增加了一些阅历的我满怀敬畏,他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是19世纪文学星空中最夺目的星辰。
⑤不仅是在中国,在俄罗斯,人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喜爱也是日盛一日,这使托尔斯泰的光芒相应黯淡了一些。前些年,我又重读托翁的作品,也许《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还能让一些挑剔的文学史家找出种种不和谐之处,但我觉得《复活》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史诗作品,托尔斯泰实际上是为一个已经消逝的时代唱了一曲挽歌。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正是造成托尔斯泰晚年悲凉出走的原因。也许是托尔斯泰生前获得了太多的荣誉,人们才容易对饱尝人世辛酸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产生更大的同情,情感天平的倾斜左右了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但我觉得他们之间不分高下,同样伟大。托翁能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出走,是不想让那座富庶的庄园成为自己的埋葬之地!他把衰老的躯壳最后交付给了明月清风、草原溪流。交付给了它们,就等于交付给了自由!
⑥契诃夫也是我喜爱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他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记》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我甚至想,如果上苍不让契诃夫在四十四岁离世,他再多活十年二十年,其文学成就可能会远远超过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去萨哈林岛采访苦役犯人之前,曾对托翁的《克莱采奏鸣曲》喜爱有加。然而三个月的萨哈林岛采访经历,面对着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的苦难,他的艺术观发生了裂变,远行归来,他觉得《克莱采奏鸣曲》有点可笑。他说:“要么是我在旅行中长大了,要么是我发了疯。”毫无疑问,契诃夫没有发疯,他在萨哈林岛,看到了生活和艺术的真相。可惜上苍留给他揭示这一个个真相的时间微乎其微了。
⑦俄罗斯有两个人格高贵的诗人,其命运是那么的相似,都是死于决斗中: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两个俄罗斯诗人。爱好文学的人,谁没有读过普希金的诗歌呢!听吧:“我的竖琴质朴而高尚,从不曾将世间的神赞颂。我以自由而无比骄傲,从不肯对权贵巴结逢迎。”再听:“有两种爱对我们无限亲切,我们的心从中得以滋养,一是爱我们的可爱的家乡,二是爱我们祖宗的坟墓!”这是何等铿锵的男儿誓言,这是多么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气概!难怪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等都对普希金的作品无限尊崇。而年轻的莱蒙托夫则在《我爱那层峦叠嶂的青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篇:“仍是这片草原,这轮明月,月儿向我垂下了目光,好像责备我这样的夜晚,一个人竟敢骑一匹骏马,同它争夺草原上的霸权!”这股青春的豪情是多么动人啊。
⑧俄罗斯的文学,根植于广袤的森林和草原,被细雨和飞雪萦绕,朴素、深沉、静美。今年6月我在俄罗斯旅行,有天清晨在慢行列车上看到窗外被白雾笼罩的森林时,心中涌起了浓浓的伤感。那曼妙的轻雾多么像灵魂的舞蹈啊。俄罗斯的作家,无不热爱着这片温热而寒冷的土地,他们以深切的人道关怀和批判精神,把所经历的时代的种种苦难和不平、把人性中的肮脏和残忍深刻地揭示出来。他们还以忧愁的情怀,抒发了对祖国的爱,对人性之美的追求和向往。这正是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的作家身上所欠缺的。我在哈尔滨见过俄罗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拉斯普京先生,他在评述马尔克斯描写妓女生活的新作时是那么愤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出自《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手!”我想只有在俄罗斯这片土壤成长起来的作家,才具有这种抗腐蚀的能力。难怪他在《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中译本序言的结尾中说:“恶是强大的,但爱和美更强大。”
⑨果戈理的不朽作品是《死魂灵》。在我眼中,我景仰的这些俄罗斯的文学大师们,他们的魂灵就是不死的。那些不死的魂灵啊,是从祭坛洒向这个龌龊的文学时代的最纯净的露滴,是我在俄罗斯的森林中望见的、能让我眼睛一湿的缕缕晨雾!(有删改)
4.根据文章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4分)
A.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致”,它们通过日常生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小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B.果戈理小说《狂人日记》,构思独特、形式荒诞,表现了腐朽社会对人的迫害。鲁迅同名小说深受其影响,借助狂人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史诗般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些作品人物众多、结构宏大。
D.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对民 族的挚爱,因而受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的无限尊崇。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题目寓意深刻,既指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不朽、精神不死,也蕴含着作者对“那些不死的魂灵”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与第⑧段中的相关议论、抒情彼此呼应,突出了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根植于广袤土地和苦难时代的特征。
C.对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作者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既有憧憬、偏爱、迷恋,也有赞美和景仰,更饱含着浓浓的伤感。
D.作者通过叙写自己的俄罗斯“文学之旅”,表现了俄罗斯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魅力,又表达了自己对文坛现状和作家责任的思考。
6.作者说:“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在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根据文意概括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经典的品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品十分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着深切同情。
B.作品拷问人类的灵魂,挖掘人性的肮脏与残忍。
C.人物形象丰满,人物命运感人至深,内容精致。
D.作品表达了作家对文坛现状和作家责任的思考。
4.C.
5.C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