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阅读答案
时间:2018-12-24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有删改)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量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数据来源:OECD,2016
(节选自北极星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节选自《中国制造 如何迈向中高端》,201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要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永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是我们创新发展至关紧要的前提和基础。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节选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3月11日《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制造2025”是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计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B. “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C.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近半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只有某些行业世界领先,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D. 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要以智能制造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并且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那就是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B. 美、日、德、法、英等主要发达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C. 中国制造各个行业和大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D. 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9.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请简要概括。(6分)
答
7.D(从文本材料三中可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专家也认为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而D项中所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则是发展智能制造的一个领域,不能代表“智能制造”,属于混淆概念,以偏概全。)
8.C(A项,是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B项,日本2011—2014年研发经费是负增长。D项,是“落实创新驱动”的具体举措,不能笼统地说成是“发展先进制造业”。)
9.①要落实创新驱动;②建成“知识创新硅谷”;③要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有删改)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量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数 据 国家及全球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
中国 | 134443 | 163148 | 191205 | 211826 | 16.4 |
美国 | 429143 | 453544 | 456977 | -- | 2.1 |
日本 | 199795 | 199066 | 170910 | 164925 | -6.2 |
德国 | 104956 | 101993 | 109515 | 109941 | 0.16 |
法国 | 62594 | 59809 | 62616 | 63826 | 0.1 |
韩国 | 45016 | 49225 | 54163 | 60528 | 10.4 |
英国 | 43868 | 42607 | 43528 | 50832 | 0.5 |
全球 | 1325026 | 1368363 | 1395802 | -- | 5.2 |
(节选自北极星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节选自《中国制造 如何迈向中高端》,201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要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永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是我们创新发展至关紧要的前提和基础。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节选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3月11日《光明日报》)
7.
A. “中国制造2025”是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计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B. “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C.
D. 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要以智能制造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并且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
8.
A.
B.
C.
D.
9.
答
7.D(从文本材料三中可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专家也认为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而D项中所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则是发展智能制造的一个领域,不能代表“智能制造”,属于混淆概念,以偏概全。)
8.C(A项,是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B项,日本2011—2014年研发经费是负增长。D项,是“落实创新驱动”的具体举措,不能笼统地说成是“发展先进制造业”。)
9.①要落实创新驱动;②建成“知识创新硅谷”;③要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