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其作品”阅读答案
时间:2019-01-10
材料一: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
材料二:
注:1、此处小说指14部长篇武侠小说 2、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
(数据来源:《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
材料三:
“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陈洪提到,“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 。
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9日)
材料四:
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
《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2018年11月1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非特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
B.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
C.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D. 《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是因为金庸社评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表 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二图表显示,占比27%的原因——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说明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也不例外。
B. 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
C. 材料二图表显示,17.1%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是因为:崇拜武功高强的英雄。此处英雄的内涵与材料三陈洪所认为的“武侠英雄”的内涵不尽相同。
D.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释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作品的独特价值,材料一突出其思想价值,材料三强调其对传统血脉的继承。
9.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6分)
参考答案
7. C【解析】原文信息:“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
8. B【解析】原文信息:“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 其一:我们可以说事情的发展印证了某种预见。金庸小说经典化是未来的趋势,而不是现状。2012年调查的原因不能去印证在它之后的观点。其二:金庸小说经典化“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而2012年调查的六个原因大多为金庸小说通俗的方面。
9.(评分标准:从两大方面分3个小点概括,每点2分)
( 1)武侠小说创作方面:
通俗而不媚俗,面向大众,立场端正,负责任、有见识,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
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创作。
(2)撰写社评方面: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总是强调人民性。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
材料二:
注:1、此处小说指14部长篇武侠小说 2、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
(数据来源:《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
材料三:
“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陈洪提到,“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 。
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9日)
材料四:
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
《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2018年11月1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非特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
B.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
C.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D. 《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是因为金庸社评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表 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二图表显示,占比27%的原因——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说明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也不例外。
B. 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
C. 材料二图表显示,17.1%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是因为:崇拜武功高强的英雄。此处英雄的内涵与材料三陈洪所认为的“武侠英雄”的内涵不尽相同。
D.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释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作品的独特价值,材料一突出其思想价值,材料三强调其对传统血脉的继承。
9.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6分)
参考答案
7. C【解析】原文信息:“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
8. B【解析】原文信息:“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 其一:我们可以说事情的发展印证了某种预见。金庸小说经典化是未来的趋势,而不是现状。2012年调查的原因不能去印证在它之后的观点。其二:金庸小说经典化“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而2012年调查的六个原因大多为金庸小说通俗的方面。
9.(评分标准:从两大方面分3个小点概括,每点2分)
( 1)武侠小说创作方面:
通俗而不媚俗,面向大众,立场端正,负责任、有见识,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
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创作。
(2)撰写社评方面: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总是强调人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