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阅读答案
时间:2019-02-14
材料一: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拉开帷幕,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狂欢的购物节却让人忧虑和烦恼。
(一)
“本来今年打算囤点辣椒面和油泼辣子,结果打开某旗舰店,生气了!”10月22日,豆瓣一网友发帖抱怨。截图显示,某品牌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售22.8元。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
被网友点名的品牌包括美妆护肤、宠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舰店上榜。
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微博一网友发帖称,某知名消毒液品牌“双十一”预售时悄悄“变脸”优惠限制,为此消费者们自发成立了维权群。
据介绍,该产品10月20日零点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宣传前一分钟免定金,未标明其他限制条件;19日23时53分,宣传文案上出现了“限前2000名”缩小模糊的文字。20日零点一过,该品牌的促销文案迅速改变,“2000名限额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或许因为投诉者众多,此前在提出投诉要求后,客服会直接开通退款通道。但随后,部分网友收到了拒绝提前退定金的通知,要求“双十一”当天付完尾款后再一并申请退款。有网友猜测,商家此举是因为其开通退款通道后,预售量一度从20多万降至13万所致。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先涨价再打折或降价,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属于欺诈行为。
(二)
“亲爱的淘宝会员,您有超级红包等待抽取……”夜里1点,上海黄女士依然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从10月20日开始,就不停收到商家的‘双十一’广告,回复‘退订’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
“只要是购买过的商家,似乎都要给我发一条短信。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有买过商品也没有收藏关注,却依然收到了‘双十一’预售短信。”黄女士感到很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手机信息?”
“广告本身没有问题,它可以让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确实值得商家去思考。”从事品牌营销的韩经理认为,对于商家,“双十一”几乎是全年冲销量的最后一搏,势必会拿出全力宣传促销,但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限度。
(三)
“双十一”过去是“双十二”,还有来年的“618”, “品牌节”和“品类节”轮番不停歇。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如今,购物节名目繁多,缺少新意,更让已经走过十年“双十一”的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对其产生疲惫感和厌倦心理是自然的。
(据新华社,有删改)
材料二:
从往年的“双十一”网购投诉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快递发送货拖延、售后服务难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清网购套路,抢购谨防失手。
消费者应弄清优惠活动规则。而对商家纷繁复杂的优惠套餐,消费者下单前,应仔细阅读商品详情、无理由退货范围、退货退款方式、运费政策及红包、消费积分和优惠券使用规则等,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网购应知晓“定金”和“订金”区别。 “定金”与“订金”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一方违约时,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销售者违约时,“定金”双倍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违约时,“定金”不返还。而“订金”的效力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跟客服沟通“定金是否可退、预售商品是否适用7日内无理由退货”等问题,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据《半岛都市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者对“双十一”出现的商品价格反常现象很是不满,在网上纷纷给予曝光,即便是知名品牌旗舰店也榜上有名。
B. 某知名消毒液晶牌的营销有欺诈嫌疑,消费者为此自发成立维权群维护权益,他们纷纷向天猫、12315投诉商家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C. 因打开退款通道可能影响了某知名消毒液品牌的预售量,所以商家关闭了退款通道,并对退款提出了附加条件。
D. 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轮番发布促销广告,竭尽全力宣传促销,目的就是提高销售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的“双十一”有所不同,不同之处表现在商家变得更加精于算计,更加卖力地促销,而消费者则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往年的那种狂热已不复存在。
B. 如今的消费者维权意识比较强,能够识破某些商家的误导和欺诈行为,并敢于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C. 商家正当地发布广告无可非议,但要把握好“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副作用,让消费者厌烦。
D.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话题都与“双十一”密切相关,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谈商家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困扰消费者,材料二则侧重为消费者支招,提醒消费者谨防网购失手。
9.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A
9. ①商品价格不降反升,与网友期望相反。②优惠条件涉嫌欺诈,虚假降价误导消费者。③广告“轰炸”频繁,过度促销现象严重。④购物节太多,缺乏新意、诚意,且变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他们纷纷向天猫、12315投诉商家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错误。结合材料一内容“‘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分析可知,向天猫、12315投诉的是“张小姐”,而且她是否加入维权群并不明确。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消费者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说“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结合材料分析。结合“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拉开帷幕,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狂欢的购物节却让人忧虑和烦恼。
(一)
“本来今年打算囤点辣椒面和油泼辣子,结果打开某旗舰店,生气了!”10月22日,豆瓣一网友发帖抱怨。截图显示,某品牌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售22.8元。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
被网友点名的品牌包括美妆护肤、宠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舰店上榜。
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微博一网友发帖称,某知名消毒液品牌“双十一”预售时悄悄“变脸”优惠限制,为此消费者们自发成立了维权群。
据介绍,该产品10月20日零点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宣传前一分钟免定金,未标明其他限制条件;19日23时53分,宣传文案上出现了“限前2000名”缩小模糊的文字。20日零点一过,该品牌的促销文案迅速改变,“2000名限额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或许因为投诉者众多,此前在提出投诉要求后,客服会直接开通退款通道。但随后,部分网友收到了拒绝提前退定金的通知,要求“双十一”当天付完尾款后再一并申请退款。有网友猜测,商家此举是因为其开通退款通道后,预售量一度从20多万降至13万所致。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先涨价再打折或降价,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属于欺诈行为。
(二)
“亲爱的淘宝会员,您有超级红包等待抽取……”夜里1点,上海黄女士依然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从10月20日开始,就不停收到商家的‘双十一’广告,回复‘退订’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
“只要是购买过的商家,似乎都要给我发一条短信。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有买过商品也没有收藏关注,却依然收到了‘双十一’预售短信。”黄女士感到很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手机信息?”
“广告本身没有问题,它可以让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确实值得商家去思考。”从事品牌营销的韩经理认为,对于商家,“双十一”几乎是全年冲销量的最后一搏,势必会拿出全力宣传促销,但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限度。
(三)
“双十一”过去是“双十二”,还有来年的“618”, “品牌节”和“品类节”轮番不停歇。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如今,购物节名目繁多,缺少新意,更让已经走过十年“双十一”的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对其产生疲惫感和厌倦心理是自然的。
(据新华社,有删改)
材料二:
从往年的“双十一”网购投诉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快递发送货拖延、售后服务难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清网购套路,抢购谨防失手。
消费者应弄清优惠活动规则。而对商家纷繁复杂的优惠套餐,消费者下单前,应仔细阅读商品详情、无理由退货范围、退货退款方式、运费政策及红包、消费积分和优惠券使用规则等,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网购应知晓“定金”和“订金”区别。 “定金”与“订金”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一方违约时,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无约定,销售者违约时,“定金”双倍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违约时,“定金”不返还。而“订金”的效力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跟客服沟通“定金是否可退、预售商品是否适用7日内无理由退货”等问题,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据《半岛都市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者对“双十一”出现的商品价格反常现象很是不满,在网上纷纷给予曝光,即便是知名品牌旗舰店也榜上有名。
B. 某知名消毒液晶牌的营销有欺诈嫌疑,消费者为此自发成立维权群维护权益,他们纷纷向天猫、12315投诉商家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C. 因打开退款通道可能影响了某知名消毒液品牌的预售量,所以商家关闭了退款通道,并对退款提出了附加条件。
D. 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轮番发布促销广告,竭尽全力宣传促销,目的就是提高销售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的“双十一”有所不同,不同之处表现在商家变得更加精于算计,更加卖力地促销,而消费者则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往年的那种狂热已不复存在。
B. 如今的消费者维权意识比较强,能够识破某些商家的误导和欺诈行为,并敢于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C. 商家正当地发布广告无可非议,但要把握好“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副作用,让消费者厌烦。
D.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话题都与“双十一”密切相关,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谈商家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困扰消费者,材料二则侧重为消费者支招,提醒消费者谨防网购失手。
9.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A
9. ①商品价格不降反升,与网友期望相反。②优惠条件涉嫌欺诈,虚假降价误导消费者。③广告“轰炸”频繁,过度促销现象严重。④购物节太多,缺乏新意、诚意,且变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他们纷纷向天猫、12315投诉商家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错误。结合材料一内容“‘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分析可知,向天猫、12315投诉的是“张小姐”,而且她是否加入维权群并不明确。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消费者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说“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结合材料分析。结合“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