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苗舒《寻隐者》阅读答案

时间:2019-11-29

寻隐者
苗舒
他站在峰顶一块横石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白云生处,应是离俗之地了吧?传说中“志尽幽深,自足云霞”的隐士们必定就在眼前这一片山林里,云深不知处。
几年前他听闻这座山里有隐士的时候,就起心动念了。这次他推掉一切俗事来借居山中,就是想凭机缘遇到真正的隐士。若能邂逅,哪怕说上寥寥数语,也得几分天机,解人生种种困惑。
他沿着崎岖的碎石山路下山往山腰处走,寻找安身的地方。来时,在山脚下他请一位骑摩托的村民把他送上山。村民笑着问他,是来当隐士吗?他听了哈哈大笑,若当隐士,能让旁人知道吗?
村民说,这几年进山当隐士的人多了,我就见到过好几个。有的失恋了,有的破产了,来这里隐居一段日子,等状态好转了,仍下山去重新生活。
他听了后说,那只能算是一种避世修行吧。
行到半山时,山路渐窄,被丛林掩映。那位载他的村民说,这里有一座他家早年遗弃的老房子,修缮一下还能居住。他踩着乱石,扒拉开茂密的灌木丛,找到了那座行将坍塌的破屋。挪石折枝将棚屋做了修葺。清晨被一阵鸟鸣声惊醒,他出门一看,眼前视野开阔,对面的山野一览无余。他倚着那株老柿子树默吟古人的诗句: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山居两日,生活处处不便,他才知道以往想象中来山里汲泉水饮茶煮饭是多么可笑。他想反正自己又不是隐士,于是下山采买就成了日常事。集市上的人见是下山来的,对他都很客气,偶尔他也听一听家长里短,摇头笑笑。那些事已经离他很遥远了。
这些日子在山中闲游,他遇到过比丘,一个年老的居士,也有不少寻常打扮的人,他们有的住茅棚,有的住破旧庙宇。偶尔碰到散居好客的人,坐在人家的屋舍茅棚前,不急不躁地喝口热茶,聊一聊天,如遇老友,随意且欢喜。
忽一日,他隐约听到了琴声,就循声而去,看到不远处一个石屋前,一个人站在一地的碎木屑里,给一张古琴上弦调音。他上前寒暄叙聊。那人见他饶有兴趣地问,倒也欣喜,就告诉他,他曾和人学了做琴的手艺,来山里到处搜集旧材木料制琴。山下城里多有雅集,会有人来这里取琴去售卖。一张古琴能卖到数万元,每年他能做出好几张古琴。那人低声说,你若有书画才艺,我可以让朋友宣传,定会有人来寻访,引财无数。说完诡秘一笑。
他听着,轻抚琴弦。琴弦发出泠泠之声。他心里忽而失落,就告辞离去。
一天晚上,沉睡正酣,忽地一条蛇掉到枕上,凉凉地贴着脸颊让他陡然心惊。多日来食寐无定,日益憔悴,他索性搬到附近一个原始的山洞里,不再处处寻访。这段日子他在薄土上种的萝卜、土豆、白菜都生机盎然,再加上他认识许多野菜野果可以采摘,自给自足不用下山了。知道他心性坚定,家人也不来扰他。上山前,他是亲友眼里很会生活的人,自磨咖啡,买了酒庄自己酿酒,生活富足闲适。可他也是商人中极少数活得明白的人,“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这些他早就悟透了。如今的他,非佛非道,无欲无求,整日游离出没在山中的沟沟壑壑间。
没有笔墨纸砚,他就折根树枝在地上书写,惊喜地发现竟然有几分瘦金体的韵致。他去拾柴,采花,看天上云散云聚,阴晴变幻,山中泉水漱石,洽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在与清净。
从暮春到初冬,山居几个月,他没有遇到一位真正的隐士。那日天阴,他吟起“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的诗句,怆然泪下。看天色,再过几日将大雪封山,便收拾一番,黯然下山。
在家中净须沐浴,安定了两日。清晨,他翻开一张报纸,蓦然,看到一行醒目的“山中见隐士”的粗宋标题,他还没看文字就被压题的照片吸引住了:山林中,一个人蓬头乱须背了一捆柴低头行走。即便被树丛遮蔽,他也能清晰地认出,那首如飞蓬、形若野人的,却是自己!
(选自《上海文学》)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他”走进山林寻访真隐士而不遇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他”的山居生活,故事奇特,意蕴丰厚。
B. 小说在叙事中巧妙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如进山的期待,山居、闲游的随意与欢喜,寻隐士未果的伤感,情感细腻感人。
C. “他”原以为隐士能解人生困惑,但最终却是“怆然泪下”,“他”带着被愚弄的哀怨黯然下山,却发现自己成了“隐士”。
D. 小说语言生动活泼,文白相杂,富有文采,多处引用的古诗文契合隐逸者的生活,增添了文化内涵,丰富了人物形象。
5. 请概括小说中“他”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作出具体分析。(6分)
6. 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4. C    带着被愚弄的哀怨黯然下山”错误,原文是“从暮春到初冬,山居几个月,他没有遇到一位真正的隐士。那日天阴,他吟起‘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的诗句,怆然泪下。看天色,再过几日将大雪封山,便收拾一番,黯然下山”,可见没有“被愚弄的哀怨”,只是有些遗憾、伤感。
5. ①志趣高雅。熟读诗文,常练书法,与山川相伴,恬静悠然。②品性高洁。不赞同斫琴者沽名钓誉、牟取暴利的行径,不为生活中的名利所累。③勤快自立,有情调。在山中时能自己种萝卜、土豆、白菜等;在家中时白磨咖啡,自己酿酒。  
6. ①“他”在深山中遍寻隐士而不得,下山时却发现自己已成“山中隐士”。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②“背了一捆柴低头行走”“首如飞蓬、形若野人”是对“他”山居生活的补叙,使“他”的山居生活真实可信,人物形象更饱满。③“他”借居山中寻找真正的隐士,以得天机、解困惑而不得,却不想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真隐士,引发人们对何为真隐士的思考,深化了主题。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