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绣花》阅读答案
时间:2020-04-25
绣 花
琦君
绣花,是母亲自认为最拿手、也最喜欢的一门手艺。她常常说:“眼看一朵朵的鲜花,在蓝缎子上,月白缎子上上开放出来,心里真舒坦,仿佛自己脸上的皱纹都看不出来了。”
母亲说话竟是这般有文艺气息。其实她除了跟外公念过《三字经》、《百家姓》,还会背有限的几首《千家诗》之外,实在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她形容起事物来,总是妙不可言。有一次,她边绣花儿边自言自语地说:“把厨房事儿忙完了,不捉点晨光绣绣花岂不可惜。”“捉”字说得多妙?她又说:“不过绣花总是愈绣愈觉得屋子里冷冷清清的,连绣花针掉在地板上的声音都听得见呢。”我顽皮地问:“妈妈,那样细的绣花针,掉在地板上,会叮当一声响吗?”母亲没有回答。坐在边上拨着念珠陪母亲的姑婆笑笑说:“你一个九岁的小东西,哪里懂?”
看母亲绣花,我也吵着要绣。姑婆就会找块彩色绸子,剪成一只鞋面,用浆糊和纸贴得硬硬的,穿了丝线教我绣。可是我一抽丝线,就会打结。姑婆总是说:“慢慢来,绣花要耐着性子。这是姑娘家第一要紧的。”母亲也不时伸过头来看我几眼说:“绣得蛮好的。把绣花学会了,将来出嫁就不会给婆婆嫌五个指头并在一起的了。”我噘起嘴说:“我才不要有个婆婆管呢。我将来要文明结婚。我不要穿平底绣花鞋,我要穿最新式的织锦缎的高跟鞋。”对于闻名已久的“杭州织锦缎”与“高跟鞋”,我真是做梦都常常梦见呢。
母亲绣花的时间,多半在吃过中饭以后,下午烧“接力”(“接力”是家乡话,烧给长工吃的点心,接一下力的意思)以前;晚上呢,都在厨房洗刷完毕以后,就着摇曳的菜油灯绣花,那时我往往已上床呼呼入梦了。
白天绣花,母亲偶而会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我就问“妈妈,五叔婆都睡午觉,您为什么不睡?”母亲说:“没听说早起三朝抵一春吗?多少事儿要做,哪里还睡午觉呢?”我又说:“看您眼皮搭拉下来,都要用灯草来撑了(这也是母亲最爱说的形容词)。睡眼朦胧的,绣出的花儿就不漂亮了。”母亲说:“你放心,我从小绣花绣到大,摸黑都会绣出朵朵鲜花来呢。”她把手里已经绣好两朵的梅花,伸得远远的,眯着眼儿横看竖看,非常满意的样子。我一看,真是好鲜活、好漂亮啊。
母亲的绣花手艺是村子里闻名的。村子里若有姑娘出嫁,都会来向母亲讨花样,请她教导她们配丝线颜色,告诉她们应该用几号的丝线等等。母亲都一一仔细地指点她们:梅花要淡、海棠花要鲜、牡丹花要艳。着针时都要从花心向外绣,里深外浅。叶子也是一样,浓浓浅浅的,看去才有远远近近,母亲不是个会画画的艺术家,可是竟然懂得现代的所谓“透视”与“立体感”呢。
后来我念中学以后,念到两句词:“换雨移花浓淡改,开心芳草浅深难。”仔细体味着,岂不正是母亲绣花时的心情?我就写信给母亲,把这两句词抄给她,并用白话详细给她解释。她自己不会写回信,是托二叔给我写的。信里说:“你抄的两句诗真好,二叔念起来,音调愈听愈好听,我真是好喜欢。可惜自己从小没好好念书,不会读诗读词。以后你若是读到像这样好的句子,捉摸着是我喜欢的,就给我抄来,细细解说一下。二叔一念出调子来,我就会记住的。”
二叔在信末附一笔说:“你母亲把这两句词翻来覆去地念,还听她边做事边哼呢。我觉得你母亲的心情,真是比‘换雨移花’还恍惚。她开心的,又岂是芳草呢?”
读着信,想起母亲低头默默绣花时的神情,想想她连绣花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那份刻骨的寂寞,不由得心头阵阵酸楚。我究竟已长大,懂得母亲的心了。原应当时刻在母亲身边,陪她谈心解闷的,却为了求学不得不远离她而去。我只有多多给她写信,以解她的远念,但又不忍再抄那样感伤的句子,触发她的心事。
真是“人生识字忧患始”,我宁愿母亲重温她少女时代轻松的小调:“阿姐埠头洗脚纱,脚纱漂起水花花……”那样或许多少还可以使她忘忧解愁于一时吧。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叙写母亲绣花之事,刻画了她勤劳手巧、温婉热情的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思念之情。
B. 母亲说话有文艺气息,喜欢听好诗好句。不过,她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
C. 母亲绣花的手艺精湛,选图妙丽,布色讲究。虽然她并不懂艺术原理,但她讲究美、创造美的能力令人赞叹。
D. 随着年龄增大,“我”慢慢懂得母亲的心。“我”只有多多写信,才可能稍稍宽解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牵心挂念。
8.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9. 本文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B(“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有误,属曲解文意。这样写只是表现没有读过书的母亲也渴望有人能理解她的心境。表达对母亲的心疼与怀念。)
8. (1)借二叔之口,侧面描写出母亲喜欢词句、又心有恍惚的样子。(2)运用反问,强调母亲关心的不只是芳草,更关心在远方求学的子女。(3)通过写母亲念两句词时的喜欢与恍惚,表现了母亲思亲的寂寞之情。
9. (1)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口吻和经历,讲述了母亲绣花的情景和对 子女的思念,使文章真实、亲切,有感染力。(2) 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叙事。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交代清晰明了。(3) 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构成的细节描写(或“细节描写”,或写出两种具体的描写手法),刻画了母亲勤劳手巧、温婉热情、关心子女的形象。(4) 笔力清淡,语言朴素真挚,叙事娓娓道来,具有生活气息,充满淡淡忧愁。
琦君
绣花,是母亲自认为最拿手、也最喜欢的一门手艺。她常常说:“眼看一朵朵的鲜花,在蓝缎子上,月白缎子上上开放出来,心里真舒坦,仿佛自己脸上的皱纹都看不出来了。”
母亲说话竟是这般有文艺气息。其实她除了跟外公念过《三字经》、《百家姓》,还会背有限的几首《千家诗》之外,实在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她形容起事物来,总是妙不可言。有一次,她边绣花儿边自言自语地说:“把厨房事儿忙完了,不捉点晨光绣绣花岂不可惜。”“捉”字说得多妙?她又说:“不过绣花总是愈绣愈觉得屋子里冷冷清清的,连绣花针掉在地板上的声音都听得见呢。”我顽皮地问:“妈妈,那样细的绣花针,掉在地板上,会叮当一声响吗?”母亲没有回答。坐在边上拨着念珠陪母亲的姑婆笑笑说:“你一个九岁的小东西,哪里懂?”
看母亲绣花,我也吵着要绣。姑婆就会找块彩色绸子,剪成一只鞋面,用浆糊和纸贴得硬硬的,穿了丝线教我绣。可是我一抽丝线,就会打结。姑婆总是说:“慢慢来,绣花要耐着性子。这是姑娘家第一要紧的。”母亲也不时伸过头来看我几眼说:“绣得蛮好的。把绣花学会了,将来出嫁就不会给婆婆嫌五个指头并在一起的了。”我噘起嘴说:“我才不要有个婆婆管呢。我将来要文明结婚。我不要穿平底绣花鞋,我要穿最新式的织锦缎的高跟鞋。”对于闻名已久的“杭州织锦缎”与“高跟鞋”,我真是做梦都常常梦见呢。
母亲绣花的时间,多半在吃过中饭以后,下午烧“接力”(“接力”是家乡话,烧给长工吃的点心,接一下力的意思)以前;晚上呢,都在厨房洗刷完毕以后,就着摇曳的菜油灯绣花,那时我往往已上床呼呼入梦了。
白天绣花,母亲偶而会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我就问“妈妈,五叔婆都睡午觉,您为什么不睡?”母亲说:“没听说早起三朝抵一春吗?多少事儿要做,哪里还睡午觉呢?”我又说:“看您眼皮搭拉下来,都要用灯草来撑了(这也是母亲最爱说的形容词)。睡眼朦胧的,绣出的花儿就不漂亮了。”母亲说:“你放心,我从小绣花绣到大,摸黑都会绣出朵朵鲜花来呢。”她把手里已经绣好两朵的梅花,伸得远远的,眯着眼儿横看竖看,非常满意的样子。我一看,真是好鲜活、好漂亮啊。
母亲的绣花手艺是村子里闻名的。村子里若有姑娘出嫁,都会来向母亲讨花样,请她教导她们配丝线颜色,告诉她们应该用几号的丝线等等。母亲都一一仔细地指点她们:梅花要淡、海棠花要鲜、牡丹花要艳。着针时都要从花心向外绣,里深外浅。叶子也是一样,浓浓浅浅的,看去才有远远近近,母亲不是个会画画的艺术家,可是竟然懂得现代的所谓“透视”与“立体感”呢。
后来我念中学以后,念到两句词:“换雨移花浓淡改,开心芳草浅深难。”仔细体味着,岂不正是母亲绣花时的心情?我就写信给母亲,把这两句词抄给她,并用白话详细给她解释。她自己不会写回信,是托二叔给我写的。信里说:“你抄的两句诗真好,二叔念起来,音调愈听愈好听,我真是好喜欢。可惜自己从小没好好念书,不会读诗读词。以后你若是读到像这样好的句子,捉摸着是我喜欢的,就给我抄来,细细解说一下。二叔一念出调子来,我就会记住的。”
二叔在信末附一笔说:“你母亲把这两句词翻来覆去地念,还听她边做事边哼呢。我觉得你母亲的心情,真是比‘换雨移花’还恍惚。她开心的,又岂是芳草呢?”
读着信,想起母亲低头默默绣花时的神情,想想她连绣花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那份刻骨的寂寞,不由得心头阵阵酸楚。我究竟已长大,懂得母亲的心了。原应当时刻在母亲身边,陪她谈心解闷的,却为了求学不得不远离她而去。我只有多多给她写信,以解她的远念,但又不忍再抄那样感伤的句子,触发她的心事。
真是“人生识字忧患始”,我宁愿母亲重温她少女时代轻松的小调:“阿姐埠头洗脚纱,脚纱漂起水花花……”那样或许多少还可以使她忘忧解愁于一时吧。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叙写母亲绣花之事,刻画了她勤劳手巧、温婉热情的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思念之情。
B. 母亲说话有文艺气息,喜欢听好诗好句。不过,她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
C. 母亲绣花的手艺精湛,选图妙丽,布色讲究。虽然她并不懂艺术原理,但她讲究美、创造美的能力令人赞叹。
D. 随着年龄增大,“我”慢慢懂得母亲的心。“我”只有多多写信,才可能稍稍宽解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牵心挂念。
8.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9. 本文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B(“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有误,属曲解文意。这样写只是表现没有读过书的母亲也渴望有人能理解她的心境。表达对母亲的心疼与怀念。)
8. (1)借二叔之口,侧面描写出母亲喜欢词句、又心有恍惚的样子。(2)运用反问,强调母亲关心的不只是芳草,更关心在远方求学的子女。(3)通过写母亲念两句词时的喜欢与恍惚,表现了母亲思亲的寂寞之情。
9. (1)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口吻和经历,讲述了母亲绣花的情景和对 子女的思念,使文章真实、亲切,有感染力。(2) 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叙事。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交代清晰明了。(3) 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构成的细节描写(或“细节描写”,或写出两种具体的描写手法),刻画了母亲勤劳手巧、温婉热情、关心子女的形象。(4) 笔力清淡,语言朴素真挚,叙事娓娓道来,具有生活气息,充满淡淡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