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阅读答案
时间:2020-05-22
材料一: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后续,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自《刚刚,双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人民日报》2018-11-19)
材料二:
北斗和GPS等定位系统的原理,是用户同时接受多个定位卫星的广播信号,以计算出自己的所在位置。北斗三号是北斗的升级版。北斗定位今后不光会靠卫星,还有一张细密的地面站网辅助,让定位精确到几厘米。
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误差只有几厘米的动态高精度定位服务,将在全球推广。
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定位精度将可达到2—5厘米,这种又快又准的新一代定位,不光能服务汽车导航和自动驾驶,还有助于无人机送货。有了厘米级定位,无人机就不会把货送到你的邻居家了。更重要的是,导航行业最重视的“首次定位时间”,有望被中国系统缩短到5秒。之所以大大缩短首次定位时间,主要因为国内建设了2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这些站点配合卫星,为用户提供信号。
(摘自《中国北斗迈出关键一步定位精确到车道即将成真》,《科技日报》2018-11-20)
材料三:
“‘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
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思路,中国北斗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志不改、道不移的坚守拼下累累硕果。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简称五院)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国内空白;研发国内首个适于直接入轨一箭多星发射的“全桁架式卫星平台”,实现了卫星自主监测和自主健康管理;实现了星载大功率微波开关、行波管放大器等关键国产化元器件和部组件成功应用,打破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全球组批研制快速组网建设铺平了道路。
(摘自《从“灯塔计划”到北斗三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01-24)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双星发射成功,已启动9年的北斗三号工程具备了服务全球的能力。
B. 北斗三号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工程系统建设后,就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C.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五院率先提出的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D. 北斗定位精准、迅捷,不仅能运用于汽车导航、自动驾驶,还有助于无人机送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斗定位系统之所以能够提供更迅速、精准的定位服务,是因为有一张细密的地面站网。
B. 11月19日2时0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的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最后的两颗组网卫星。
C. 从北斗三号星间链路网络协议知识产权的自主化等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突破技术封锁,结束了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D. “首次定位时间”被北斗系统大大缩短,有望至5秒。可见北斗系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以上三则报道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你认为哪一点对北斗系统建设最为关键?请说明理由。(6分)
答
4.C
5.A
6.(1)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工程进展情况;材料二,侧重于北斗三号定位情况;材料三,侧重于北斗三号的科研贡献。(2)北斗三号的科研贡献最关键。理由:科学技术研究是先于工程建设和导航效果的,没有科研人员的创新,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北斗系统就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后续,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自《刚刚,双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人民日报》2018-11-19)
材料二:
北斗和GPS等定位系统的原理,是用户同时接受多个定位卫星的广播信号,以计算出自己的所在位置。北斗三号是北斗的升级版。北斗定位今后不光会靠卫星,还有一张细密的地面站网辅助,让定位精确到几厘米。
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误差只有几厘米的动态高精度定位服务,将在全球推广。
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定位精度将可达到2—5厘米,这种又快又准的新一代定位,不光能服务汽车导航和自动驾驶,还有助于无人机送货。有了厘米级定位,无人机就不会把货送到你的邻居家了。更重要的是,导航行业最重视的“首次定位时间”,有望被中国系统缩短到5秒。之所以大大缩短首次定位时间,主要因为国内建设了2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这些站点配合卫星,为用户提供信号。
(摘自《中国北斗迈出关键一步定位精确到车道即将成真》,《科技日报》2018-11-20)
材料三:
“‘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
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思路,中国北斗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志不改、道不移的坚守拼下累累硕果。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简称五院)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国内空白;研发国内首个适于直接入轨一箭多星发射的“全桁架式卫星平台”,实现了卫星自主监测和自主健康管理;实现了星载大功率微波开关、行波管放大器等关键国产化元器件和部组件成功应用,打破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全球组批研制快速组网建设铺平了道路。
(摘自《从“灯塔计划”到北斗三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01-24)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双星发射成功,已启动9年的北斗三号工程具备了服务全球的能力。
B. 北斗三号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工程系统建设后,就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C.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五院率先提出的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D. 北斗定位精准、迅捷,不仅能运用于汽车导航、自动驾驶,还有助于无人机送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斗定位系统之所以能够提供更迅速、精准的定位服务,是因为有一张细密的地面站网。
B. 11月19日2时0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的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最后的两颗组网卫星。
C. 从北斗三号星间链路网络协议知识产权的自主化等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突破技术封锁,结束了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D. “首次定位时间”被北斗系统大大缩短,有望至5秒。可见北斗系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以上三则报道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你认为哪一点对北斗系统建设最为关键?请说明理由。(6分)
答
4.C
5.A
6.(1)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工程进展情况;材料二,侧重于北斗三号定位情况;材料三,侧重于北斗三号的科研贡献。(2)北斗三号的科研贡献最关键。理由:科学技术研究是先于工程建设和导航效果的,没有科研人员的创新,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北斗系统就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