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初《农民父亲》阅读答案
时间:2020-07-18
农民父亲
白旭初
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一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馆说:“拿着, 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旺老馆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 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 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秘书赶忙说:“ 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
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旺老馆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 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
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旺老馆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千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汗味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旺老倌坚持割稻的时间长,割稻量大,突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B.儿子要请人割稻,是因为自己割稻太辛苦,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旺老倌不肯请人,是因为舍不得花钱。
C.小说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儿子、父亲、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
D.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儿子从城里回来帮父亲收割,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8.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6分)
9.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7.(3分)A 【解析】B项,“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原文没有依据;“因为舍不得花钱”不当,旺老倌不肯请人割稻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割稻”。C项,小说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的手法,“秘书、办公室主任”个性并不鲜明。D项,“倒叙的写作手法”错,本文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是“顺叙”的手法。
8.(6分)①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对比。②小说用了五个层次的对比:父亲拿草帽给儿子戴,儿子却嫌脏;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的稻谷,就累得不行,父亲把他拉下十多米依然埋头苦干;儿子喝三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父亲喝自家的大叶茶;儿子怕中暑抹防晒霜吃人丹,父亲对此十分反感;对晒谷、交粮等后续之事,儿子想的是让邻居去办,而父亲要自己干。③通过反复对比,制造了情节波澜,具体展现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新时代的干部,怎样才能真正与农民达成默契的关系。(每点2分)
9.(6分)示例一: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①小说标题是“农民父亲”,暗示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②小说通过旺老倌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旺老倌是作者着力赞美的对象,他是一个倔强、吃苦耐劳,对土地和庄稼有着深厚感情的本色农民,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赞颂了像旺老倌一样的人。③写儿子是为了衬托父亲的形象。小说中虽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写儿子,突出了儿子的养尊处优,脱离实际,忘记根本,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与旺老倌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父亲旺老倌的形象。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局长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局长儿子展开。小说从儿子回家写起,到儿子内心发凉结束,中间写儿子帮父亲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儿子展开。②小说通过局长儿子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儿子生在农村,当上领导却失去了应有的传统美德,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儿子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批判了像儿子一样养尊处优忘本的领导。③写父亲是为了衬托儿子的形象。小说中虽然花费了很多笔墨写父亲,突出了父亲的吃苦耐劳的农民本色,但目的是与儿子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儿子的形象。
示例三:小说主人公是父亲和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父亲和儿子展开。小说从旺老倌的儿子回家帮父亲割稻写起,以父子对话结束,中间写父子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父子二人展开。②小说主题通过父子二人形象表达。父亲吃苦耐劳,儿子养尊处优,父亲身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儿子身上却透露出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忘记根本的恶劣品质,小说通过这二人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批判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忘本与脱离群众。③小说对父子二人的形象平均着墨。从全篇来看作者对父子二人的形象均衡着力,没有偏重,表明父亲和儿子均是小说主人公。
(任答一种示例即可,每点2分)
白旭初
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一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馆说:“拿着, 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旺老馆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 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 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秘书赶忙说:“ 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
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旺老馆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 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
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旺老馆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千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汗味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旺老倌坚持割稻的时间长,割稻量大,突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B.儿子要请人割稻,是因为自己割稻太辛苦,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旺老倌不肯请人,是因为舍不得花钱。
C.小说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儿子、父亲、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
D.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儿子从城里回来帮父亲收割,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8.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6分)
9.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7.(3分)A 【解析】B项,“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原文没有依据;“因为舍不得花钱”不当,旺老倌不肯请人割稻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割稻”。C项,小说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的手法,“秘书、办公室主任”个性并不鲜明。D项,“倒叙的写作手法”错,本文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是“顺叙”的手法。
8.(6分)①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对比。②小说用了五个层次的对比:父亲拿草帽给儿子戴,儿子却嫌脏;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的稻谷,就累得不行,父亲把他拉下十多米依然埋头苦干;儿子喝三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父亲喝自家的大叶茶;儿子怕中暑抹防晒霜吃人丹,父亲对此十分反感;对晒谷、交粮等后续之事,儿子想的是让邻居去办,而父亲要自己干。③通过反复对比,制造了情节波澜,具体展现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新时代的干部,怎样才能真正与农民达成默契的关系。(每点2分)
9.(6分)示例一: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①小说标题是“农民父亲”,暗示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②小说通过旺老倌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旺老倌是作者着力赞美的对象,他是一个倔强、吃苦耐劳,对土地和庄稼有着深厚感情的本色农民,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赞颂了像旺老倌一样的人。③写儿子是为了衬托父亲的形象。小说中虽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写儿子,突出了儿子的养尊处优,脱离实际,忘记根本,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与旺老倌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父亲旺老倌的形象。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局长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局长儿子展开。小说从儿子回家写起,到儿子内心发凉结束,中间写儿子帮父亲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儿子展开。②小说通过局长儿子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儿子生在农村,当上领导却失去了应有的传统美德,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儿子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批判了像儿子一样养尊处优忘本的领导。③写父亲是为了衬托儿子的形象。小说中虽然花费了很多笔墨写父亲,突出了父亲的吃苦耐劳的农民本色,但目的是与儿子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儿子的形象。
示例三:小说主人公是父亲和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父亲和儿子展开。小说从旺老倌的儿子回家帮父亲割稻写起,以父子对话结束,中间写父子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父子二人展开。②小说主题通过父子二人形象表达。父亲吃苦耐劳,儿子养尊处优,父亲身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儿子身上却透露出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忘记根本的恶劣品质,小说通过这二人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批判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忘本与脱离群众。③小说对父子二人的形象平均着墨。从全篇来看作者对父子二人的形象均衡着力,没有偏重,表明父亲和儿子均是小说主人公。
(任答一种示例即可,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