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菜园》阅读答案
时间:2020-09-29
菜园
沈从文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玉姓原本是旗人,菜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菜。北京白菜素来著名。
主人玉太太,年纪五十岁。有一个儿子,年纪二十一,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范。虽是旗人,在当地得不到人亲近,却依然相当受人尊敬。
玉家菜园发展后,母子另雇了人。主人每到秋深便令长工在园中挖窖,冬天来雪后白菜全入窖。从此一年四季,城中人都有大白菜吃。主人善于经营,十年来,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
夏日薄暮,这个中年妇人,穿件白色细麻布旧式衣服,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侍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青男子。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着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鱼小到除了看玩就无用处。那时节,鱼大致也在休息了。动风时,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茉莉花香。做母亲的便笑着问儿子,是不是能在这样情境中想出两句好诗。
男子笑着说,这天气是连说话也觉得可惜的天气,做诗等于糟蹋好风光。听到这样话的母亲莞尔而笑。
冬天时,玉家白菜上了市,全城人都吃玉家白菜。赞美了白菜总同时也就赞美了这人家母子。
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为儿子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时值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母子二人谈论到萝卜白菜皆须大雪始能将味道转浓。
母亲说:“今年这雪真好!”
“这样雪落下人不冷,到这里算是稀奇事。北京这样一点点雪可就太平常了。”
“北京听说完全不同了。”
“这地方近十年也变得好厉害!”这样说话的母亲,想起二十年来在本地方住下的经过人事变迁,她于是喝了一口酒。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我今年五十多了,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那我们俩去!”
“这里放得下吗?”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三年五年也去了。我不妨碍你。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做人不一定要多少书本知识。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过了年不久,少琛就去了北京。
时间过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
在本城的母亲,每月寄六十块钱给儿子,同时写信顺便问问有不有那种合意的女子可以订婚。
学期终了,儿子回来了。还带回一个新媳妇。母亲欢喜得话说不出。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本城。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已近八月的一天,母亲见一对年青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第二天,作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到秋天,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在兴头中必赋诗。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
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作于1929年夏,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旁观者的立场和视角讲述故事,作者与故事拉开距离,笔调客观冷静,读者自可体会其中真情。
B.小说主要以菜园为环境依托,用了大量笔墨通过对菜园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美丽的菜园与和善的主人相融无间。
C.小说既讴歌了人性的美,也对罪恶势力进行了揭露和鞭挞,这与沈从文的另一篇作品《边城》在主旨上是一致的。
D.小说运用情绪的流动自由地表现旨蕴意念,通过诗意的画面呈现唯美的意境,用抒情性因素代替了严密的结构框架。
5.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玉家儿子的形象特点。
6.小说结尾交代了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为何作者仍以“菜园”为标题?请探究其意蕴。
答
4.C项,“这与沈从文的另一篇作品《边城》在主旨上是一致的”错误,《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边城》中没有对罪恶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
5.(1)出身高贵(2)知书达礼(3)重视亲情(4)追求进步
6.①菜园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②菜园与花园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③以“菜园”为题,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
沈从文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玉姓原本是旗人,菜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菜。北京白菜素来著名。
主人玉太太,年纪五十岁。有一个儿子,年纪二十一,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范。虽是旗人,在当地得不到人亲近,却依然相当受人尊敬。
玉家菜园发展后,母子另雇了人。主人每到秋深便令长工在园中挖窖,冬天来雪后白菜全入窖。从此一年四季,城中人都有大白菜吃。主人善于经营,十年来,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
夏日薄暮,这个中年妇人,穿件白色细麻布旧式衣服,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侍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青男子。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着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鱼小到除了看玩就无用处。那时节,鱼大致也在休息了。动风时,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茉莉花香。做母亲的便笑着问儿子,是不是能在这样情境中想出两句好诗。
男子笑着说,这天气是连说话也觉得可惜的天气,做诗等于糟蹋好风光。听到这样话的母亲莞尔而笑。
冬天时,玉家白菜上了市,全城人都吃玉家白菜。赞美了白菜总同时也就赞美了这人家母子。
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为儿子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时值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母子二人谈论到萝卜白菜皆须大雪始能将味道转浓。
母亲说:“今年这雪真好!”
“这样雪落下人不冷,到这里算是稀奇事。北京这样一点点雪可就太平常了。”
“北京听说完全不同了。”
“这地方近十年也变得好厉害!”这样说话的母亲,想起二十年来在本地方住下的经过人事变迁,她于是喝了一口酒。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我今年五十多了,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那我们俩去!”
“这里放得下吗?”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三年五年也去了。我不妨碍你。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做人不一定要多少书本知识。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过了年不久,少琛就去了北京。
时间过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
在本城的母亲,每月寄六十块钱给儿子,同时写信顺便问问有不有那种合意的女子可以订婚。
学期终了,儿子回来了。还带回一个新媳妇。母亲欢喜得话说不出。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本城。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已近八月的一天,母亲见一对年青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第二天,作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到秋天,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在兴头中必赋诗。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
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作于1929年夏,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旁观者的立场和视角讲述故事,作者与故事拉开距离,笔调客观冷静,读者自可体会其中真情。
B.小说主要以菜园为环境依托,用了大量笔墨通过对菜园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美丽的菜园与和善的主人相融无间。
C.小说既讴歌了人性的美,也对罪恶势力进行了揭露和鞭挞,这与沈从文的另一篇作品《边城》在主旨上是一致的。
D.小说运用情绪的流动自由地表现旨蕴意念,通过诗意的画面呈现唯美的意境,用抒情性因素代替了严密的结构框架。
5.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玉家儿子的形象特点。
6.小说结尾交代了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为何作者仍以“菜园”为标题?请探究其意蕴。
答
4.C项,“这与沈从文的另一篇作品《边城》在主旨上是一致的”错误,《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边城》中没有对罪恶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
5.(1)出身高贵(2)知书达礼(3)重视亲情(4)追求进步
6.①菜园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②菜园与花园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③以“菜园”为题,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