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成都细雨中》阅读答案
时间:2021-03-12
相识成都细雨中
彭志强
①十九岁那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命运突然拐了一个大弯。我自小喜读杜甫的诗歌名篇《春夜喜雨》,从此向往成都,尤其向往雨后的成都。现在,我终于可以去亲眼看一看《春夜喜雨》传诵千年之后的成都,那里是否还下着诗意绵绵的雨,是否还开着娇美红艳的花,是否还留有浣花溪水环抱的草堂茅屋。
②那年秋天,达成铁路还未开通,成南高速公路也还未开工,我只能选择走一条碎石公路。清晨六点出发,坐八个多小时的中巴车,才一路颠簸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幸运的是,车驶入成都地界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第一个成都表情,便是纷飞的雨,一片烟雨朦胧。
③从北门的汽车站到东郊的师大校园,一路上,我终于真正见识了成都的雨。尽管是秋雨,却也是软绵绵的,街道上就像铺了一匹淡青色蜀锦。车上不时有人抱怨雨下个不停,我却不觉烦闷,目光一直向窗外搜寻。那时的二环路外多是农田与低矮瓦房,它们经过雨水的洗涤,格外醒目。一条由北向东的婉蜒沙河很有辨识度,几乎就是一条联结城乡的纽带。
④到了师大狮子山校区,雨渐渐小了。报到之后,我便赶去瞻仰心心念念多年的杜甫草堂,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草堂茅屋时的情景:丝线细雨,一针一线把石板缝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绣得锃亮。那一天,因为亲眼看见了雨中的茅屋,我爱上了草堂,爱上了成都和成都的雨,并且决定了两件事:一是努力留在成都这座诗意之城发展,二是在成都重新开始文学创作。
⑤于是,大学四年,只要有空,特别是雨天,我都会待在杜甫草堂的茅屋前,或者浣花溪一带。春天,我会静坐于茅屋里听春雨,想象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温馨画面,直到傍晚草堂闭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盛夏,各色花朵沿着草堂的红墙开出一条花径,回应着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尤其喜欢雨后的这条花径,从花径尽头的草堂影壁往茅屋方向漫步,掩映在花丛下的两道红墙湿漉漉的,更有诗的意境。秋天,草堂藏经楼后院那两棵千年老银杏树,会落满一地金黄色的银杏叶,仿佛是一地金黄色的雨。到了冬天,雨化成雪,从天而降。成都一年四季的雨,像是一块磁铁,把我牢牢吸住。从此,我跟这座城紧紧地连在一起。
⑥然而,参加工作后,我对成都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雨渐渐忽略了。每天从早忙到晚,已无心看风景。不知不觉间,我差不多有十多年不再去草堂,也将文学梦搁置了十多年。为生活而奔走的汗水流出来时,也顺带把内心的诗意和对雨的向往一并带走了。
⑦直到2014年春天,还是一个雨天,一位外地朋友非要拽着我陪他去参观杜甫草堂。在草堂,在雨中,我给他讲解杜甫在成都写的那些经典诗歌。他觉得我很懂杜甫,劝我重新提笔写作,重拾诗歌。他指了指茅屋说,真正的诗人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而放弃写作。
⑧后来重返文学之路,我想,是被这位外地朋友说服的,还是被那天细雨的呼唤喊醒的?从那以后,跟着成都的雨的脚步,我开始重新写作诗歌,向细雨中的茅屋致敬。我从草堂出发历时三年考察杜甫生平,写了一本杜甫诗传,向诗圣致敬。
⑨生活在成都,已经二十三年。作为当年汇入成都的一滴雨,我虽然没有出生成长于成都,但是被春夜喜雨浇灌千年的草堂茅屋,早已成为我的精神故乡。一千多年过去,杜甫的《春夜喜雨》之雨,还在滋养着成都和成都的文脉。也许某一天,我会再次从成都杜甫草堂出发,带着这样的喜雨,与杜甫在更多文学故事里相遇。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02日第20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提到“命运突然拐了一个大弯”,表明了考上大学这件事对作者人生的巨大改变,暗示了读书的重要性。
B.作者回忆了自己上大学时的经历,不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所见所感,也反映出成都的城市变化。
C.杜甫在文中多次被提及,他既是作者向往成都的重要原因,也是作者文学道路上的精神榜样。”
D.作者的外地朋友说“真正的诗人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而放弃写作”,既是对杜甫的赞扬,也是借杜甫对作者的一种劝勉和激励。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
9.文章以“相识成都细雨中”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A 解析:“暗示了读书的重要性”错误。暗示我可以去亲眼看看《春夜喜雨》传诵千年之后的成都,见识成都的雨。
8.①手法上:运用比喻手法,把雨比作丝线;“缝”“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的细密绵长以及被细雨淋湿之后花草的亮丽鲜艳。③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草堂茅屋和成都细雨的喜爱之情。
9.①细雨,作者行文的线索。“细雨蒙蒙的清晨”收到录取通知书,“绵绵”细雨中来到大学校园,大学四年成都一年四季的雨把我跟成都紧紧连在一起,重返文学之路后跟着成都的雨开始重新写作。②在雨中,作者了解了成都这座城。作者因为雨而向往成都,又在雨中第一次来到成都,在雨中作者对成都的了解逐渐加深,从而爱上了成都,爱上了成都的雨。③在雨中,作者在成都找到了诗意,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学之梦。《春夜喜雨》一诗激发了我对文学、对诗歌的热情,成都的雨又坚定了我对文学的追求。在因为生活的繁杂放弃文学之后,又是成都的雨让我重拾文学之梦,重新开始写作。(每点2分,共6分)
彭志强
①十九岁那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命运突然拐了一个大弯。我自小喜读杜甫的诗歌名篇《春夜喜雨》,从此向往成都,尤其向往雨后的成都。现在,我终于可以去亲眼看一看《春夜喜雨》传诵千年之后的成都,那里是否还下着诗意绵绵的雨,是否还开着娇美红艳的花,是否还留有浣花溪水环抱的草堂茅屋。
②那年秋天,达成铁路还未开通,成南高速公路也还未开工,我只能选择走一条碎石公路。清晨六点出发,坐八个多小时的中巴车,才一路颠簸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幸运的是,车驶入成都地界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第一个成都表情,便是纷飞的雨,一片烟雨朦胧。
③从北门的汽车站到东郊的师大校园,一路上,我终于真正见识了成都的雨。尽管是秋雨,却也是软绵绵的,街道上就像铺了一匹淡青色蜀锦。车上不时有人抱怨雨下个不停,我却不觉烦闷,目光一直向窗外搜寻。那时的二环路外多是农田与低矮瓦房,它们经过雨水的洗涤,格外醒目。一条由北向东的婉蜒沙河很有辨识度,几乎就是一条联结城乡的纽带。
④到了师大狮子山校区,雨渐渐小了。报到之后,我便赶去瞻仰心心念念多年的杜甫草堂,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草堂茅屋时的情景:丝线细雨,一针一线把石板缝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绣得锃亮。那一天,因为亲眼看见了雨中的茅屋,我爱上了草堂,爱上了成都和成都的雨,并且决定了两件事:一是努力留在成都这座诗意之城发展,二是在成都重新开始文学创作。
⑤于是,大学四年,只要有空,特别是雨天,我都会待在杜甫草堂的茅屋前,或者浣花溪一带。春天,我会静坐于茅屋里听春雨,想象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温馨画面,直到傍晚草堂闭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盛夏,各色花朵沿着草堂的红墙开出一条花径,回应着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尤其喜欢雨后的这条花径,从花径尽头的草堂影壁往茅屋方向漫步,掩映在花丛下的两道红墙湿漉漉的,更有诗的意境。秋天,草堂藏经楼后院那两棵千年老银杏树,会落满一地金黄色的银杏叶,仿佛是一地金黄色的雨。到了冬天,雨化成雪,从天而降。成都一年四季的雨,像是一块磁铁,把我牢牢吸住。从此,我跟这座城紧紧地连在一起。
⑥然而,参加工作后,我对成都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雨渐渐忽略了。每天从早忙到晚,已无心看风景。不知不觉间,我差不多有十多年不再去草堂,也将文学梦搁置了十多年。为生活而奔走的汗水流出来时,也顺带把内心的诗意和对雨的向往一并带走了。
⑦直到2014年春天,还是一个雨天,一位外地朋友非要拽着我陪他去参观杜甫草堂。在草堂,在雨中,我给他讲解杜甫在成都写的那些经典诗歌。他觉得我很懂杜甫,劝我重新提笔写作,重拾诗歌。他指了指茅屋说,真正的诗人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而放弃写作。
⑧后来重返文学之路,我想,是被这位外地朋友说服的,还是被那天细雨的呼唤喊醒的?从那以后,跟着成都的雨的脚步,我开始重新写作诗歌,向细雨中的茅屋致敬。我从草堂出发历时三年考察杜甫生平,写了一本杜甫诗传,向诗圣致敬。
⑨生活在成都,已经二十三年。作为当年汇入成都的一滴雨,我虽然没有出生成长于成都,但是被春夜喜雨浇灌千年的草堂茅屋,早已成为我的精神故乡。一千多年过去,杜甫的《春夜喜雨》之雨,还在滋养着成都和成都的文脉。也许某一天,我会再次从成都杜甫草堂出发,带着这样的喜雨,与杜甫在更多文学故事里相遇。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02日第20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提到“命运突然拐了一个大弯”,表明了考上大学这件事对作者人生的巨大改变,暗示了读书的重要性。
B.作者回忆了自己上大学时的经历,不仅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所见所感,也反映出成都的城市变化。
C.杜甫在文中多次被提及,他既是作者向往成都的重要原因,也是作者文学道路上的精神榜样。”
D.作者的外地朋友说“真正的诗人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而放弃写作”,既是对杜甫的赞扬,也是借杜甫对作者的一种劝勉和激励。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
9.文章以“相识成都细雨中”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A 解析:“暗示了读书的重要性”错误。暗示我可以去亲眼看看《春夜喜雨》传诵千年之后的成都,见识成都的雨。
8.①手法上:运用比喻手法,把雨比作丝线;“缝”“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的细密绵长以及被细雨淋湿之后花草的亮丽鲜艳。③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草堂茅屋和成都细雨的喜爱之情。
9.①细雨,作者行文的线索。“细雨蒙蒙的清晨”收到录取通知书,“绵绵”细雨中来到大学校园,大学四年成都一年四季的雨把我跟成都紧紧连在一起,重返文学之路后跟着成都的雨开始重新写作。②在雨中,作者了解了成都这座城。作者因为雨而向往成都,又在雨中第一次来到成都,在雨中作者对成都的了解逐渐加深,从而爱上了成都,爱上了成都的雨。③在雨中,作者在成都找到了诗意,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学之梦。《春夜喜雨》一诗激发了我对文学、对诗歌的热情,成都的雨又坚定了我对文学的追求。在因为生活的繁杂放弃文学之后,又是成都的雨让我重拾文学之梦,重新开始写作。(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