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胡博士》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16
文本一:
胡博士
张中行
博士是个有大名的人物。可是以他为话题却很不合适。一是他的事迹,几乎尽人皆知,“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不用说了,其后呢,作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渡海峡东行,作院长、大使等等,所谓事实俱在,用不着述说。二是关于学术成就,他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问,无所不写,大兼早直到老庄和孔孟,小(当然是按旧传统说)兼晚直到《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所谓文献足征,也用不着述说。可是我这琐话有不少是涉及北京大学的,胡博士是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漏掉他,有人会怀疑这是有什么避忌。不得已,只好借用孔北海让梨的办法,拿小的,谈一些琐屑。
到我上学时期,论资历,他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不惑”。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来自美国。总之,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思想有不少来自异国的东西。我们本土的,有时候谈阴阳,说太极,玄想而不顾事实。科学方法则不然,要详考因果,遵循逻辑,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系统。这比较切实,所以有力量。初露锋芒是破蔡元培校长的《石头记索隐》。蔡先生是猜谜,甚至作白日梦,经不住科学方法的事实考验。在红学的历史上,胡博士这篇《<红楼梦>考证》很重要,它写于1921年,此后,大家对索隐派的猜谜没有兴趣了,改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脂砚、敦敏等。也是用此法,他还写了不少书和文章,得失如何可以从略。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主要原因是触及当时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学革命。也是因为他喜爱社交,长于社交。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这种和易的态度还不只是对校内人,对校外的不相识也是这样,凡是登门必接待,凡是写信必答复。这样,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带有讽刺意味的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上课,要待客,要复信,要参加多种社会活动,还要治学,写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可是看见他,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当时同学们都有个共同的感觉,胡博士聪明过人,所以精力过人。三十年代初,他讲大一普修的中国哲学史,我总是去听。现在回想,同学们所以爱听,主要还是话讲得漂亮,使发困的人不想睡。1946年,清华大学校庆,我参加了。其中有胡博士讲话,谈他同清华大学的关系,是某年,请他当校长,他回个电报说:“干不了,谢谢!”
以下他加个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电报费字,诸位看,这用白话,五个字不是也成了吗?”在场的人都笑了,这口才就是来自聪明。
以上谈的偏于“外面儿”的一面。外面儿难免近于虚浮,一个常会引起的联想是风流人物容易风流。胡博士像是不这样,而是应该谨严的时候并不风流。根据道听途说,他留学美国的时候,也曾遇见主动同他接近的某有名有才的女士,但结果是他还是回到老家,同父母之命的江夫人结了婚。旧式的江夫人来了北京,不能跳舞,更不能说yes、no。这期间还流传一个小故事,某女士从美国回来,北大聘她教外语,因为家长与胡博士有世交之谊,住在胡家。我听过这位女士的课,一口流利的好莱坞。她说惯了,不三思,下课回寓所,见着胡博士还是一口好莱坞,胡博士顺口搭音,也就一连串yes、no。江夫人不懂,自然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也自然会生疑。胡博士立即察觉,并立即请那位女士迁了居。
闲谈到此,本可结束。继而一想,不妥,谈老师长辈,用夫人和女士事件结尾,未免不郑重。那就再说一件,是他对朋友能爱人以德。那是1938年,中国东、北半边已经沦陷,北大旧人还有住北京的,其中一位是周作人。盛传他要出来做什么,其时胡博士在伦敦,得知后就给周寄来一首白话诗,用诗的形式劝勉:“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情很深;“智者识得重与轻”,意很重。可惜收诗的人没有识得重与轻,辜负了胡博士的雅意。
说起北大旧事,胡博士的所为,也有不能令人首肯的,或至少是使人生疑的。那是他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学系主任,立意整顿的时候,把系里多年的教授林公铎解聘了。林先生傲慢,上课喜欢东拉西扯,骂人,确实有懈可击。但他发牢骚,多半是反对白话,反对新式标点,这都是胡博士提倡的。自己有了权,整顿,开刀祭旗的人是反对自己最厉害的,这不免使人联想到公报私仇。如果真是这样,林先生的所失是鸡肋,胡博士的所失就太多了。
(选自《负暄琐话》,有删改)
文本二:
其实写作就是写真实,写真话,写心里话。初学者不妨用笔说话,怎么想就怎么写,时间长了,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该多说,哪些话宜少说。
真正的好文章,内容要深刻,表达要平实自然。写作要学会去雕饰,有人写文章,全文七八百字,扭扭捏捏,全是形容词,删掉虚空的文字,只能剩下百十来字。现在不少年轻人不屑于书写平凡、小事,写文章喜欢弄些新术语,弄点玄虚,自认为高大上,有的标题也看不懂,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有的刻意向“大众化”靠近,但又往往写些老生常谈、众人皆知的东西,大写特写,简直浪费笔墨。
(选自张中行《写作的三个层次》,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闲谈”的方式娓娓道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文中写胡适之先生的轶事,简淡中有深情,字里行间多含有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敬意。
B. 作者在文中鲜明地说他写胡博士的办法是“孔融让梨”,专拣胡博士一些琐屑小事来谈。但文章读来不仅不乏味,反而真切动人,不仅弥漫着生活气息,还富有趣味性。
C. 即使是学生去找胡博士,他也是很谦和,满面堆笑。作为校长,他凡是登门必接待,凡是写信必答复。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这样多少有失体统,会影响到公务和学问。
D. 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闲谈到此,本可结束。继而一想,不妥,谈老师长辈,用夫人和女士事件结尾,未免不郑重”,足见作者思虑之深细,由其为文见其为人。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也可指老庄学说。《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称自己腾跃而起,“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B. 在儒家传统中,尊孔子为至圣,尊孟子为亚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一句体现了亚圣孟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C. 《老残游记》被鲁迅列入“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通过他的见闻感受来深入开掘社会的矛盾。
D.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书中所言“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缘。索隐派是关于该书的众多研究流派中的一支,探幽索隐,发掘本事。
3. 请简要分析胡博士形象特点。
4. 结合文本二中作者的创作观简析《胡博士》一文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
1. C “他这样多少有失体统,会影响到公务和学问”错。胡博士作为校长,凡是登门必接待,凡是写信必答复,反映的是其平易近人,而非“有失体统”,由文中“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精力过人”可知胡博士从容有余,不会“影响到公务和学问”。
2. C A.“蜩与学鸠称自己腾跃而起”错。称自己腾跃而起的不是“蜩与学鸠”,而是“斥鴳”。B.“体现了亚圣孟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孔子说的话,体现的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D.“是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缘”错。“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情缘。
3. ①治学上,重科学考证。用科学方法影响了红学研究方向;②为人上,平易有德。胡博士善社交,对任何人都很平易,爱友以德;③处事上,从容聪明。胡博士事务繁多且不乱,说话聪明,精力过人;④情感上,谨严不风流。能及时消除夫人疑虑。
4. ①书写真实,懂得分寸。文章既写了胡博士治学、待人等方面的风范,也写了他“不能令人首肯”解聘教授的事。每件事的叙说恰到好处,不该说的则不说。②务去雕饰,不弄玄虚。对胡博士潇洒外貌的描写近乎白描,叙事也干净利落,没有虚空之言。③选材典型,不落流俗。对胡博士在文学革命、担任北大校长、研究经史子等“尽人皆知”的方面,采用简笔;在以德待友、情感谨严不风流、聪明过人等方面则不惜笔墨,直接展现了人物风采。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