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酒楼上》阅读答案
时间:2022-09-27
在酒楼上
鲁迅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
我所住的旅馆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
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
酒楼。我于是立即出街向那酒楼去。
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我转脸向饭桌,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也只能算是一个客子。我
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别的酒客上来。
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
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
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
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莲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
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
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
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
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
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
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
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 “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
也越加纷纷的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
“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
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的心颤动着,要
看一看我的小兄弟,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
向来听说最难烂的是头发,也许还有罢。我便伏下去,在该是枕头所在的泥土里仔仔细细的看,也没有。踪影全无!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佯,
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
到我父亲坟旁埋掉了。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
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
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
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
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
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
便便,……”
“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
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
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六日
(选自《彷徨》,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纬甫把自己的人生比喻为“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自嘲中流露出无奈之情。
B.吕纬甫为亡弟迁“踪影全无”的坟,教“子曰诗云”,常把“无聊”挂嘴边,麻木愚昧而不自知,与孔乙己、祥林嫂一样可悲。
C.小说情节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写朋友相遇后对酌言谈,把较大笔墨放在吕纬甫讲述的迁坟经过上,故事淡而有味。
D.文中写“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其作用与《祝福》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相似,既营造悲凉气氛,也暗示情节发展。
7.关于文中对废园里“老梅”“山茶树”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梅”“山茶树”是“废园”里的魂魄,也是小说中颓败、暗淡、压抑的家乡氛围里最不和谐的亮色。
B.老梅斗雪开花,不以深冬为意;山茶红花如火,愤怒而傲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其坚强不屈的品格。
C.满树梅花,如火的山茶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画,以乐景衬衷情,更体现“我”懒散怀旧的心绪。
D.吕纬甫看到废园后那“失了精采”的眼睛闪出射人的光,是因为老梅、山茶勾起了他对青春激情岁月的回忆。
8. 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刻画体现了鲁迅简练传神的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处简要分析。(6分)
9.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代表了鲁迅的立场;也有人认为“我”和“吕纬甫”都带有鲁迅自己的影子。你同意哪一个观点?请根据你的理解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6.B
【解析】
吕纬甫曾经“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是深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热血知识分子,随着“五四运动”落潮后,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变得颓唐、顺从甚至麻木,但他并不愚昧而不自知——他自嘲“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当中含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荒唐可笑却又难以避免:他自责“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吕纬甫跟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一样可悲,但彼此的形象是不同的,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代表,值得同情,可悲可叹,更需反思与警醒。
7.C
【解析】
“以乐景衬哀情,更体现‘我’懒散怀旧的心绪”表述不当。此处环境描写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气氛形成鲜明对照,“老梅”、“山茶树”象征着不屈的精神,不灭的希望,“我”看到它们感到震撼,激起昂扬的精神。如果熟悉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就不难理解这幅图画背后的精神内涵。
8.①此处寥寥几笔就准确捕捉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且让人联想他的内在变化。②“也”字说明吕纬甫的须发一直是这样,但前后的“乱蓬蓬”却体现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③过去“乱莲蓬’是因为他参与变革而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青春活力。现在“乱蓬蓬”是因为他百无聊赖而无心顾及小节,可看出消极颓唐。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这篇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一如既往地体现出鲁迅简练传神的特色。所谓简练,就是用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鲜明特征刻画出来:所谓传神,就是通过外在的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的特征,意蕴丰富,耐人咀嚼。我们可以勾连《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来理解鲁迅刻画人物简练传神的特色。“我”初见吕纬甫时有一小段肖像描写,其中一句“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便可让人生发许多联想。解答此题,首先要揣摩副词“也还是”和形容词“乱蓬蓬”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既然用‘“也”字,说明现在乱蓬蓬,过去也一样,然而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联系文本后面吕纬甫的回忆,“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可以想到过去须发“乱蓬篷”是“敏捷精悍”的青年无暇顾及小节的结果,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反观现在的吕纬甫“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自言“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可见如今须发“乱莲蓬”是“模模胡胡”“敷敷衍衍”的吕纬甫无心顾及小节的结果,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
9.
观点一:
“我”代表了鲁迅的立场。①“我”是一个抱有希望和热情的革命者,最后仍然选择在风雪中前进。②“我”否定吕纬甫颓唐的人生态度,对逃避革命甚至妥协的态度加以否定。③“我”代表了作者的立场,号召革命人士要坚持奋进:而吕纬甫是作者批判的对象,批判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观点二:
“我”和“吕纬甫”都带有鲁迅自己的影子。①“我”是孤独的追梦者,是鲁迅坚持革命理想的一面。②吕纬甫回归现实,不再追梦,是鲁迅犹豫彷徨的一面。③“我”与吕纬甫的对话可看作鲁迅自我的心灵对话与思想剖析,作者其实想借小说中两个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反思。(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鲁迅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
我所住的旅馆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
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
酒楼。我于是立即出街向那酒楼去。
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我转脸向饭桌,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也只能算是一个客子。我
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别的酒客上来。
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
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
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
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莲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
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
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
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
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
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
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
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 “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
也越加纷纷的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
“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
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的心颤动着,要
看一看我的小兄弟,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
向来听说最难烂的是头发,也许还有罢。我便伏下去,在该是枕头所在的泥土里仔仔细细的看,也没有。踪影全无!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佯,
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
到我父亲坟旁埋掉了。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
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
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
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
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
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
便便,……”
“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
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
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六日
(选自《彷徨》,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纬甫把自己的人生比喻为“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自嘲中流露出无奈之情。
B.吕纬甫为亡弟迁“踪影全无”的坟,教“子曰诗云”,常把“无聊”挂嘴边,麻木愚昧而不自知,与孔乙己、祥林嫂一样可悲。
C.小说情节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写朋友相遇后对酌言谈,把较大笔墨放在吕纬甫讲述的迁坟经过上,故事淡而有味。
D.文中写“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其作用与《祝福》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相似,既营造悲凉气氛,也暗示情节发展。
7.关于文中对废园里“老梅”“山茶树”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梅”“山茶树”是“废园”里的魂魄,也是小说中颓败、暗淡、压抑的家乡氛围里最不和谐的亮色。
B.老梅斗雪开花,不以深冬为意;山茶红花如火,愤怒而傲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其坚强不屈的品格。
C.满树梅花,如火的山茶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画,以乐景衬衷情,更体现“我”懒散怀旧的心绪。
D.吕纬甫看到废园后那“失了精采”的眼睛闪出射人的光,是因为老梅、山茶勾起了他对青春激情岁月的回忆。
8. 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刻画体现了鲁迅简练传神的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处简要分析。(6分)
9.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代表了鲁迅的立场;也有人认为“我”和“吕纬甫”都带有鲁迅自己的影子。你同意哪一个观点?请根据你的理解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6.B
【解析】
吕纬甫曾经“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是深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热血知识分子,随着“五四运动”落潮后,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变得颓唐、顺从甚至麻木,但他并不愚昧而不自知——他自嘲“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当中含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荒唐可笑却又难以避免:他自责“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吕纬甫跟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一样可悲,但彼此的形象是不同的,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代表,值得同情,可悲可叹,更需反思与警醒。
7.C
【解析】
“以乐景衬哀情,更体现‘我’懒散怀旧的心绪”表述不当。此处环境描写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气氛形成鲜明对照,“老梅”、“山茶树”象征着不屈的精神,不灭的希望,“我”看到它们感到震撼,激起昂扬的精神。如果熟悉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就不难理解这幅图画背后的精神内涵。
8.①此处寥寥几笔就准确捕捉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且让人联想他的内在变化。②“也”字说明吕纬甫的须发一直是这样,但前后的“乱蓬蓬”却体现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③过去“乱莲蓬’是因为他参与变革而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青春活力。现在“乱蓬蓬”是因为他百无聊赖而无心顾及小节,可看出消极颓唐。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这篇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一如既往地体现出鲁迅简练传神的特色。所谓简练,就是用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鲜明特征刻画出来:所谓传神,就是通过外在的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的特征,意蕴丰富,耐人咀嚼。我们可以勾连《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来理解鲁迅刻画人物简练传神的特色。“我”初见吕纬甫时有一小段肖像描写,其中一句“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便可让人生发许多联想。解答此题,首先要揣摩副词“也还是”和形容词“乱蓬蓬”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既然用‘“也”字,说明现在乱蓬蓬,过去也一样,然而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联系文本后面吕纬甫的回忆,“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可以想到过去须发“乱蓬篷”是“敏捷精悍”的青年无暇顾及小节的结果,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反观现在的吕纬甫“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自言“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可见如今须发“乱莲蓬”是“模模胡胡”“敷敷衍衍”的吕纬甫无心顾及小节的结果,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
9.
观点一:
“我”代表了鲁迅的立场。①“我”是一个抱有希望和热情的革命者,最后仍然选择在风雪中前进。②“我”否定吕纬甫颓唐的人生态度,对逃避革命甚至妥协的态度加以否定。③“我”代表了作者的立场,号召革命人士要坚持奋进:而吕纬甫是作者批判的对象,批判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观点二:
“我”和“吕纬甫”都带有鲁迅自己的影子。①“我”是孤独的追梦者,是鲁迅坚持革命理想的一面。②吕纬甫回归现实,不再追梦,是鲁迅犹豫彷徨的一面。③“我”与吕纬甫的对话可看作鲁迅自我的心灵对话与思想剖析,作者其实想借小说中两个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反思。(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