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唢呐》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2-12-25
唢呐
王宇
陈德广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竟然瞒着他,偷偷报考了艺术专业,并且在专业考试中,因为唢呐演奏,被省音乐学院录取了。
闷热的七月,太阳在半空中撒野,地上像着了火。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陈放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爹,大气不敢喘。
槐树沟男人爱吹唢呐,像是祖传的。农闲时,村头村尾,都是咿咿呀呀的唢呐声。爱吹,并不代表会吹;会吹,并不意味着能吹好。前沟的钟一鸣与后沟的陈德广是他们这一代人中的唢呐高手。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用纸团塞一个鼻孔,会用另一个鼻孔吹唢呐。嘴里噙两个唢呐,能吹出两种不同的曲谱。玄绝的是,靠住墙,脚朝上,头杵地,倒立着,照样能吹。相比之下,钟一鸣就简单多了,眯上眼,鼓着腮帮子,悠扬沉稳,似乎只要有时间,一口气能从日出吹到日落。
乡下人婚丧嫁娶,都要请乐队。这两人各自组建团队,年头年尾,不间断地忙碌。有一次,陈德广和钟一鸣的两个唢呐团队在迎亲路上相遇了。看热闹的人不住地撺掇,想让两个团队比一比,看谁更厉害。那会儿,他俩都年轻气盛,比就比,谁怕谁。陈德广唢呐上挑,锣鼓手心领神会。鼓面如撒了一碗青豆,骤然密集响起,从气势上压住对方。继而,陈德广鼻孔嘴唇轮番上阵,时不时来个倒栽葱,唢呐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不管怎么折腾,都能吹出撩人的旋律,赢得一拨又一拨的掌声。再看钟一鸣那边,似乎渐入佳境,不急不躁,经典曲谱一个接一个涌出,如江河之水,不见尽头。热汗满面的陈德广心想,如再来一轮吹技表演,岂不让人笑话我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于是,陈德广憋着一口气,盯着钟一鸣对吹。
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两家迎亲的主事人似乎忘了正事,并不着急着走。所有人从来没听过这么精彩的唢呐对决,就连晚归的羊群也站在路边,歪着脑袋,竖起耳朵,静静倾听。
吹奏到第十七个曲谱时,陈德广突觉心头一热,眼前发黑,一头杵在硬邦邦的黄土路上。
槐树沟后沟离前沟并不远,事后,钟一鸣提着两瓶烧酒来到陈德广家,进门就说:“德广哥,你说咱俩干些啥事,你倒在地上,吓坏了我,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着,拧开瓶盖:“今天不忙,咱哥俩喝上几杯。”陈德广似乎早就等钟一鸣过来,他黑着脸,一句话也不说,从堂柜里取出唢呐,一下狠似一下地砸在青石板做成的锅台上。“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吹唢呐了,我还要给我的子孙们说,谁也不许吹唢呐。”
钟一鸣眼看着唢呐碎了一地,站不是站,坐不是坐,搓着手,一时间不知怎么说才好。陈德广倒是不慌不忙,拧紧瓶盖,把两瓶酒塞进钟一鸣怀里,摆摆手:“不要再来我家了,我不想看见你。”
隔着窗纸,烫手的阳光进不了屋,可屋里屋外一样闷热。陈德广来来回回不停地兜圈,口渴了,从水瓮里舀出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往肚子里灌。喝足了水,他转身问儿子:“是谁教你吹唢呐的?”陈放低着头,抠手指头,没说话。陈德广把水瓢扔进水瓮里:“快说,谁教的?”陈放怯生生地抬起头,看着窗棂,说:“是……是钟一鸣叔叔教我的。”陈德广听了儿子的话,瞪大眼,喘着粗气,抓起堂柜上的录取通知书,三下两下,撕得稀烂,扔进炉膛里。
上初中那年,陈放周末回槐树沟,一脚踏进沟口,就听见钟一鸣的唢呐声。陈放蹲在墙脚,一曲一曲地听,听着听着,竟摇头晃脑,打着节奏,嘴里跟看哼曲谱,就像极度饥饿闻到香喷喷的炖羊肉那么馋嘴。
也不知过了多久,钟一鸣蹲在陈放身边。
“好听?”
“好听!”
“想学?”
“想学。”
“你爹不让。”
“我偷着学。”
击掌,成交。钟一鸣笑了,陈放也笑了。至此,叔侄俩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每个周末放学,陈放来钟一鸣家学吹唢呐。
太阳落坡,不见陈放回来,陈德广心里乱糟糟的,在院子里兜圈。忽闻敲门声,门口站着钟一鸣。
“你来干吗?”陈德广板着脸。
“喝酒。”钟一鸣轻咳一声,“还是那两瓶,一直没舍得喝。”
“不稀罕。”陈德广伸手就要关门,看见钟一鸣身后站着陈放,一惊,扭头回屋去了。钟一鸣跟着进屋,坐在炕沿儿上。
“你说,咱山里娃考音乐学院,容易吗?”
“我又没让他考音乐学院。”
“你真行,撕了录取通知书,这下陈放不用上学了。”
钟一鸣站起来,要走,陈德广拦在面前:“兄弟,想想办法,娃总得上学吧。”钟一鸣一脸无奈:“没办法。”
“兄弟,别急着走,咱喝酒。”说着,陈德广打开堂柜,胡乱翻腾。
“行了,别翻了,看看这是啥?”陈德广转过身,钟一鸣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录取通知书。陈德广惊呆了:“这,哪来的?”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画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非常生动:第一处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气之热;第二处用“烫手”“闷热”直接形容环境特征。
B.“两家迎亲的主事人似乎忘了正事”,晚归的羊群“歪着脑袋,竖起耳朵,静静倾听”都从侧面写出了陈德广与钟一鸣的唢呐对决极为精彩。
C.小说中有多处对话描写,其中钟一鸣与陈放的对话尤其简洁,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两人交流的过程,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D.小说中的“两瓶酒”是重要的物象,第一次是钟一鸣带酒来求和,第二次是钟一鸣带酒来商量陈放上学的事,“两瓶酒”代表了不同的心意。
8.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让不同人物相互映衬,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9.小说在行文中使用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式,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对此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7.A
8.①陈放的乖巧与陈德广的暴躁相互映衬。陈放“一向听话”“大气不敢喘”,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
②陈德广的好胜与钟一鸣的沉稳相互映衬。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比赛时拼尽全力,最后晕倒;钟一鸣不急不躁,渐入佳境。
③陈德广的简单粗暴与钟一鸣的耐心细致相互映衬。陈德广撕毁陈放的录取通知书,导致陈放没法上学;钟一鸣教授陈放唢呐,并复制录取通知书。
9.①小说整体上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写陈放考上音乐学院后的故事,思路清晰,故事紧凑。
②中间插叙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两段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式的使用,拓展了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情节的展开,丰富了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相关内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A.“第一处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气之热”错,“地上像着了火”不是比喻,而是夸张。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小说中共有三个人物,陈德广、陈放、钟一鸣,考生要从小说的情节中寻我三个人物身上的对比点,就是找到他们的相互映衬点。
(1)根据前两自然段“德广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竟然瞒着他,偷偷报考了艺术专业,并且在专业考试中,因为唢呐演奏,被省音乐学院录取了”“闷热的七月,太阳在半空中撒野,地上像着了火。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陈放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爹,大气不敢喘”分析,陈放“一向听话”“大气不敢喘”,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分析,陈放的乖巧与陈德广的暴躁相互映衬。
(2)根据“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用纸团塞一个鼻孔,会用另一个鼻孔吹唢呐。嘴里噙两个唢呐,能吹出两种不同的曲谱。玄绝的是,靠住墙,脚朝上,头杵地,倒立着,照样能吹。相比之下,钟一鸣就简单多了,眯上眼,鼓着腮帮子,悠扬沉稳,似乎只要有时间,一口气能从日出吹到日落”“陈德广唢呐上挑,锣鼓手心领神会。鼓面如撒了一碗青豆,骤然密集响起,从气势上压住对方。继而,陈德广鼻孔嘴唇轮番上阵,时不时来个倒栽葱,唢呐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不管怎么折腾,都能吹出撩人的旋律,赢得一拨又一拨的掌声。再看钟一鸣那边,似乎渐入佳境,不急不躁,经典曲谱一个接一个涌出,如江河之水,不见尽头”分析,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比赛时拼尽全力,最后晕倒;钟一鸣不急不躁,渐入佳境,可见陈德广的好胜与钟一鸣的沉稳相互映衬。
(3)根据“陈德广听了儿子的话,瞪大眼,喘着粗气,抓起堂柜上的录取通知书,三下两下,撕得稀烂,扔进炉膛里”“撕了录取通知书,这下陈放不用上学了”“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分析,陈德广撕毁陈放的录取通知书,导致陈放没法上学;钟一鸣教陈放唢呐,并复制录取通知书,可见,陈德广的简单粗暴与钟一鸣的耐心细致相互映衬。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的叙述上采用顺叙,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陈放考上音乐学院后的故事。小说第一二自然段先交代陈放考上了音乐学院,然后在插叙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和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这两件事后,又接着叙说陈德广撕烂并烧掉录取通知书,最后是钟一鸣拿出了真的录取通知书,钟、陈二人和好。所以,小说整体上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思路清晰,故事紧凑。
插叙,插入中心事件之外的相关情节,小说中共两处,一是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二是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作答时,应突出叙述方式对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中间插叙两件事:一处是“有一次,陈德广和钟一鸣的两个唢呐团队在迎亲路上相遇了。看热闹的人不住撺掇,想让两个团队比一比,看谁更厉害”“陈德广憋着一口气,盯着钟一鸣对吹”“吹奏到第十七个曲谱时,陈德广突觉心头一热,眼前发黑,一头杵在硬邦邦的黄土路上”“一句话也不说,从堂柜里取出唢呐,一下狠似一下地砸在青石板做成的锅台上。‘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吹唢呐了,我还要给我的子孙们说,谁也不许吹唢呐’”,此处插叙部分回顾陈德广和钟一鸣当年唢呐对决,陈德广落败,发誓再也不吹唢呐,这就交代了陈德广反对儿子报考音乐学院,以及他儿子瞒着他,偷偷报考艺术专业的原因,突出了陈德广急躁的性格。
第二处是“上初中那年,陈放周末回槐树沟,一脚踏进沟口,就听见钟一鸣的唢呐声”“击掌,成交。钟一鸣笑了,陈放也笑了。至此,叔侄俩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每个周末放学,陈放来钟一鸣家学吹唢呐”“钟一鸣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录取通知书。陈德广惊呆了:‘这,哪来的?’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此处插叙陈冲偷偷向钟一鸣学习吹唢呐,被省音乐学院录取的原因,突出了钟一鸣不计前嫌、沉稳机智的性格。
总之,这篇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叙述陈放考上音乐学院后的故事,中间又插叙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两段故事,拓展了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情节的展开,丰富了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王宇
陈德广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竟然瞒着他,偷偷报考了艺术专业,并且在专业考试中,因为唢呐演奏,被省音乐学院录取了。
闷热的七月,太阳在半空中撒野,地上像着了火。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陈放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爹,大气不敢喘。
槐树沟男人爱吹唢呐,像是祖传的。农闲时,村头村尾,都是咿咿呀呀的唢呐声。爱吹,并不代表会吹;会吹,并不意味着能吹好。前沟的钟一鸣与后沟的陈德广是他们这一代人中的唢呐高手。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用纸团塞一个鼻孔,会用另一个鼻孔吹唢呐。嘴里噙两个唢呐,能吹出两种不同的曲谱。玄绝的是,靠住墙,脚朝上,头杵地,倒立着,照样能吹。相比之下,钟一鸣就简单多了,眯上眼,鼓着腮帮子,悠扬沉稳,似乎只要有时间,一口气能从日出吹到日落。
乡下人婚丧嫁娶,都要请乐队。这两人各自组建团队,年头年尾,不间断地忙碌。有一次,陈德广和钟一鸣的两个唢呐团队在迎亲路上相遇了。看热闹的人不住地撺掇,想让两个团队比一比,看谁更厉害。那会儿,他俩都年轻气盛,比就比,谁怕谁。陈德广唢呐上挑,锣鼓手心领神会。鼓面如撒了一碗青豆,骤然密集响起,从气势上压住对方。继而,陈德广鼻孔嘴唇轮番上阵,时不时来个倒栽葱,唢呐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不管怎么折腾,都能吹出撩人的旋律,赢得一拨又一拨的掌声。再看钟一鸣那边,似乎渐入佳境,不急不躁,经典曲谱一个接一个涌出,如江河之水,不见尽头。热汗满面的陈德广心想,如再来一轮吹技表演,岂不让人笑话我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于是,陈德广憋着一口气,盯着钟一鸣对吹。
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两家迎亲的主事人似乎忘了正事,并不着急着走。所有人从来没听过这么精彩的唢呐对决,就连晚归的羊群也站在路边,歪着脑袋,竖起耳朵,静静倾听。
吹奏到第十七个曲谱时,陈德广突觉心头一热,眼前发黑,一头杵在硬邦邦的黄土路上。
槐树沟后沟离前沟并不远,事后,钟一鸣提着两瓶烧酒来到陈德广家,进门就说:“德广哥,你说咱俩干些啥事,你倒在地上,吓坏了我,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着,拧开瓶盖:“今天不忙,咱哥俩喝上几杯。”陈德广似乎早就等钟一鸣过来,他黑着脸,一句话也不说,从堂柜里取出唢呐,一下狠似一下地砸在青石板做成的锅台上。“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吹唢呐了,我还要给我的子孙们说,谁也不许吹唢呐。”
钟一鸣眼看着唢呐碎了一地,站不是站,坐不是坐,搓着手,一时间不知怎么说才好。陈德广倒是不慌不忙,拧紧瓶盖,把两瓶酒塞进钟一鸣怀里,摆摆手:“不要再来我家了,我不想看见你。”
隔着窗纸,烫手的阳光进不了屋,可屋里屋外一样闷热。陈德广来来回回不停地兜圈,口渴了,从水瓮里舀出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往肚子里灌。喝足了水,他转身问儿子:“是谁教你吹唢呐的?”陈放低着头,抠手指头,没说话。陈德广把水瓢扔进水瓮里:“快说,谁教的?”陈放怯生生地抬起头,看着窗棂,说:“是……是钟一鸣叔叔教我的。”陈德广听了儿子的话,瞪大眼,喘着粗气,抓起堂柜上的录取通知书,三下两下,撕得稀烂,扔进炉膛里。
上初中那年,陈放周末回槐树沟,一脚踏进沟口,就听见钟一鸣的唢呐声。陈放蹲在墙脚,一曲一曲地听,听着听着,竟摇头晃脑,打着节奏,嘴里跟看哼曲谱,就像极度饥饿闻到香喷喷的炖羊肉那么馋嘴。
也不知过了多久,钟一鸣蹲在陈放身边。
“好听?”
“好听!”
“想学?”
“想学。”
“你爹不让。”
“我偷着学。”
击掌,成交。钟一鸣笑了,陈放也笑了。至此,叔侄俩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每个周末放学,陈放来钟一鸣家学吹唢呐。
太阳落坡,不见陈放回来,陈德广心里乱糟糟的,在院子里兜圈。忽闻敲门声,门口站着钟一鸣。
“你来干吗?”陈德广板着脸。
“喝酒。”钟一鸣轻咳一声,“还是那两瓶,一直没舍得喝。”
“不稀罕。”陈德广伸手就要关门,看见钟一鸣身后站着陈放,一惊,扭头回屋去了。钟一鸣跟着进屋,坐在炕沿儿上。
“你说,咱山里娃考音乐学院,容易吗?”
“我又没让他考音乐学院。”
“你真行,撕了录取通知书,这下陈放不用上学了。”
钟一鸣站起来,要走,陈德广拦在面前:“兄弟,想想办法,娃总得上学吧。”钟一鸣一脸无奈:“没办法。”
“兄弟,别急着走,咱喝酒。”说着,陈德广打开堂柜,胡乱翻腾。
“行了,别翻了,看看这是啥?”陈德广转过身,钟一鸣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录取通知书。陈德广惊呆了:“这,哪来的?”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画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非常生动:第一处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气之热;第二处用“烫手”“闷热”直接形容环境特征。
B.“两家迎亲的主事人似乎忘了正事”,晚归的羊群“歪着脑袋,竖起耳朵,静静倾听”都从侧面写出了陈德广与钟一鸣的唢呐对决极为精彩。
C.小说中有多处对话描写,其中钟一鸣与陈放的对话尤其简洁,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两人交流的过程,也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D.小说中的“两瓶酒”是重要的物象,第一次是钟一鸣带酒来求和,第二次是钟一鸣带酒来商量陈放上学的事,“两瓶酒”代表了不同的心意。
8.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让不同人物相互映衬,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9.小说在行文中使用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式,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对此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7.A
8.①陈放的乖巧与陈德广的暴躁相互映衬。陈放“一向听话”“大气不敢喘”,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
②陈德广的好胜与钟一鸣的沉稳相互映衬。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比赛时拼尽全力,最后晕倒;钟一鸣不急不躁,渐入佳境。
③陈德广的简单粗暴与钟一鸣的耐心细致相互映衬。陈德广撕毁陈放的录取通知书,导致陈放没法上学;钟一鸣教授陈放唢呐,并复制录取通知书。
9.①小说整体上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写陈放考上音乐学院后的故事,思路清晰,故事紧凑。
②中间插叙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两段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式的使用,拓展了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情节的展开,丰富了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相关内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A.“第一处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气之热”错,“地上像着了火”不是比喻,而是夸张。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小说中共有三个人物,陈德广、陈放、钟一鸣,考生要从小说的情节中寻我三个人物身上的对比点,就是找到他们的相互映衬点。
(1)根据前两自然段“德广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竟然瞒着他,偷偷报考了艺术专业,并且在专业考试中,因为唢呐演奏,被省音乐学院录取了”“闷热的七月,太阳在半空中撒野,地上像着了火。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陈放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爹,大气不敢喘”分析,陈放“一向听话”“大气不敢喘”,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分析,陈放的乖巧与陈德广的暴躁相互映衬。
(2)根据“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用纸团塞一个鼻孔,会用另一个鼻孔吹唢呐。嘴里噙两个唢呐,能吹出两种不同的曲谱。玄绝的是,靠住墙,脚朝上,头杵地,倒立着,照样能吹。相比之下,钟一鸣就简单多了,眯上眼,鼓着腮帮子,悠扬沉稳,似乎只要有时间,一口气能从日出吹到日落”“陈德广唢呐上挑,锣鼓手心领神会。鼓面如撒了一碗青豆,骤然密集响起,从气势上压住对方。继而,陈德广鼻孔嘴唇轮番上阵,时不时来个倒栽葱,唢呐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不管怎么折腾,都能吹出撩人的旋律,赢得一拨又一拨的掌声。再看钟一鸣那边,似乎渐入佳境,不急不躁,经典曲谱一个接一个涌出,如江河之水,不见尽头”分析,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比赛时拼尽全力,最后晕倒;钟一鸣不急不躁,渐入佳境,可见陈德广的好胜与钟一鸣的沉稳相互映衬。
(3)根据“陈德广听了儿子的话,瞪大眼,喘着粗气,抓起堂柜上的录取通知书,三下两下,撕得稀烂,扔进炉膛里”“撕了录取通知书,这下陈放不用上学了”“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分析,陈德广撕毁陈放的录取通知书,导致陈放没法上学;钟一鸣教陈放唢呐,并复制录取通知书,可见,陈德广的简单粗暴与钟一鸣的耐心细致相互映衬。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的叙述上采用顺叙,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陈放考上音乐学院后的故事。小说第一二自然段先交代陈放考上了音乐学院,然后在插叙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和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这两件事后,又接着叙说陈德广撕烂并烧掉录取通知书,最后是钟一鸣拿出了真的录取通知书,钟、陈二人和好。所以,小说整体上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思路清晰,故事紧凑。
插叙,插入中心事件之外的相关情节,小说中共两处,一是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二是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作答时,应突出叙述方式对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中间插叙两件事:一处是“有一次,陈德广和钟一鸣的两个唢呐团队在迎亲路上相遇了。看热闹的人不住撺掇,想让两个团队比一比,看谁更厉害”“陈德广憋着一口气,盯着钟一鸣对吹”“吹奏到第十七个曲谱时,陈德广突觉心头一热,眼前发黑,一头杵在硬邦邦的黄土路上”“一句话也不说,从堂柜里取出唢呐,一下狠似一下地砸在青石板做成的锅台上。‘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吹唢呐了,我还要给我的子孙们说,谁也不许吹唢呐’”,此处插叙部分回顾陈德广和钟一鸣当年唢呐对决,陈德广落败,发誓再也不吹唢呐,这就交代了陈德广反对儿子报考音乐学院,以及他儿子瞒着他,偷偷报考艺术专业的原因,突出了陈德广急躁的性格。
第二处是“上初中那年,陈放周末回槐树沟,一脚踏进沟口,就听见钟一鸣的唢呐声”“击掌,成交。钟一鸣笑了,陈放也笑了。至此,叔侄俩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每个周末放学,陈放来钟一鸣家学吹唢呐”“钟一鸣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录取通知书。陈德广惊呆了:‘这,哪来的?’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此处插叙陈冲偷偷向钟一鸣学习吹唢呐,被省音乐学院录取的原因,突出了钟一鸣不计前嫌、沉稳机智的性格。
总之,这篇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叙述陈放考上音乐学院后的故事,中间又插叙陈德广与钟一鸣因比唢呐结怨、陈放与钟一鸣学唢呐两段故事,拓展了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情节的展开,丰富了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