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仲健《卖鱼的瘦七》《卖豆腐的西施》阅读答案
时间:2023-04-09
文本一:
卖鱼的瘦七
叶仲健
瘦七,城东人氏,卖鱼为生,高挑清瘦,麻杆似的,在家排行老七,故人称瘦七。大凡卖鱼的,都连带杀鱼。你挑一只,摊主称好斤两,将鱼摔在地上,再将奄奄一息的鱼搁在血淋淋的案板上,刮鳞,开膛,剖腹,去脏,切段,用清水汰一遍,荷叶包好,系上草绳,让你拎着走。瘦七却从不杀鱼,集市上的人都知晓。他说:“这是规矩,不能破。”
何来的规矩,瘦七没说。好在瘦七的生意不差,主要是瘦七的鱼——鲜活。鲜活顶关键,帮不帮杀鱼,不是顶要紧。通州城的人,就是嘴刁!
话说这一天,集市的商会巡差逮住一个小偷。还真是“小”偷,半大的孩子,瘦骨伶仃的,活像一条白丁鱼,衣衫破得像个叫花子,怯得眼珠子蟑螂似的四处蹿。巡差将小家伙押到鱼肉摊前:“谁借我一把刀!”没人回应,都晓得这是要动刀子。集市上的规矩,哪根手指偷了,就剁哪根。巡差说:“都耳聋了?”瘦七站出来说:“半大的孩子,我看就算了吧。”巡差说:“当初定的规矩,白纸黑字写着呢。”瘦七说:“还是个孩子呢,不懂事。”巡差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瘦七说:“他偷了啥?”巡差说:“浆坊厨娘的荷包。”瘦七说:“没偷成?”巡差说:“这不逮着了么。”瘦七说:“既然没偷成,这事就算了,要有啥损失,我替他赔上。”巡差说:“都说瘦七不杀生,果然菩萨心肠。不过,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不能说破就破,不然我如何管理这恁大的集市?”瘦七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巡差说:“我倒有个法子,就看你依不依了。”瘦七说:“啥法子?”巡差说:“你想让我破规矩,我也想让你破规矩。”瘦七说:“你的意思是……”巡差说:“你不是不杀鱼么,今日就在这地儿,杀条鱼给大伙儿瞧瞧。”瘦七为难了。巡差说:“怎么,不想破规矩?”
浆坊厨娘扯着公鸡嗓子:“刚好我今儿个要买条鱼,你替我杀了我拎走,我也不想害他丢了手指头。”厨娘弯腰,打水桶里捞起一条黑鲫,活蹦乱跳,水花四溅。说:“就这条!”瘦七略作踯躅,双手接过鱼,走到贴邻摊前:“借你的刀用下。”说罢,执刀,垂首,身子前倾,两腿并肩宽。没将鱼往地上摔,也没将刀背往鱼身上拍,瘦七就开始刮鱼鳞。刮完鱼鳞,剖开鱼肚,挑出鱼刺,将鱼包在荷叶里,交给浆坊厨娘。看这一气阿成的架势,哪里是没杀过鱼的样子!
瘦七说:“鱼我杀了,人你也该放了吧。”巡差嘿嘿一笑:“得,放人!”朝瘦七磕了三个扎扎实实的头,小家伙撒开腿一溜烟跑远。瘦七苦笑摇头,用清水净手,继续卖他的鱼。
多年过去了,瘦七还是只卖鱼不杀鱼。即便这样,来瘦七这买鱼的人,还是很多。
(有删改)
文本二:
卖豆腐的西施
叶仲健
通州城人吃豆腐,通常被问是要嫩豆腐还是老豆腐。
嫩豆腐细腻,丝滑,生吃,浇上酱汁,佐粥,通州城人常见的早餐样式。嫩豆腐有种极出名的做法——泥鳅豆腐:水入锅,开火前,放入嫩豆腐和活泥鳅,慢火烧热,泥鳅往豆腐里钻,豆腐熟了,泥鳅也熟了。
老豆腐膨松,稍硬,嚼之弹牙,遍布小孔,咬下一口,舌齿生香。通州城人善用老豆腐熬猪骨头汤,滋补得很。做这道菜时,切豆腐,不宜用刀,要用手掰,倘若用刀,味儿就不一样了。
集市上嫩豆腐做得最好的是金枝,老豆腐做得最好的是西施,西施真名韩凤英,因人长得俏,就有人称她西施,金枝只做嫩豆腐,西施只做老豆腐。这规矩,自打落摊那天起,便在无形中定下了。
王家少爷从日本留学回来,想吃嫩豆腐,遣伙计上集市买。金枝家的豆腐当然是首选。
伙计转天又来了:“金婶子,今儿个豆腐嫩不嫩?”金枝说:“嫩,跟昨儿个一般嫩。”伙计说:“我家少爷昨儿个吃了你家的豆腐,老了!”金枝说:“没理儿的事,我做的嫩豆腐,认第二,没人认第一!”伙计说:“你先别逞能,赶明儿,做一盘最嫩的豆腐来。”金枝讨了个大红脸,心里极不服气。
又一日,伙计来了,指肚点点金枝摊前的豆腐,道:“果然嫩多了,这盘我全买了,隔天再买你一盘。”金枝低声地说:“这么嫩的豆腐,做起来费功夫。”金枝男人腰摔坏了,里外全靠她一个。伙计说:“价钱,亏待不了你。”
隔天,金枝左等右等,不见伙计来,散市后,一路寻到王家。伙计说:“前儿个的豆腐,少爷说还是不够嫩。”金枝说:“这么嫩的豆腐……那这盘怎么办?”伙计说:“挑回去!做出少爷满意的豆腐,我出五倍的价!”
金枝气咻咻地将这事对西施说了。西施说:“伙计说的可算话?”金枝说:“算话又怎样?他想要的,我又做不来……”西施眨眨风眼:“一盘抵五盘,倒是个好价钱。”
西施当夜做了一盘嫩豆腐,一早送到王家,正赶上王家少爷吃早餐。西施卷袖净手,将豆腐切下一块,葱白似的手拿住了,放在青花瓷盘里,端至少爷桌上。伙计浇上调制好的酱汁,少爷伸筷夹豆腐,一夹,豆腐就散了。西施说:“我来。”接过银筷,夹起一方尖儿豆腐,往少爷嘴里送。少爷合上嘴巴,喉咙一声咕噜,豆腐溜进肚子里,来了个透心凉。“好嫩的豆腐!比我在日本吃的还嫩!”
少爷吩附伙计把豆腐全买下来。伙计信守承诺,付给西施五倍的豆腐钱。西施临走时说:“吃不完的豆腐,放在深井里镇着,吃时再用井拔凉水氽一趟。”
西施将豆腐钱交给金枝,金枝不收,说这是你的。西施说:“我只卖老豆腐。”金枝说:“没想到你嫩豆腐做得比我好。”西施说:“我喜欢做老豆腐。”金枝说:“你心地儿好。”西施抿着嘴笑了笑,像极一块白嫩嫩的豆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巡差坚守市场管理的“规矩”,坚持剁掉“小偷”的手指,他算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B.作者对反面人物——王家少爷的塑造非常成功,他对金枝百般刁难,对西施施与重金。
C.瘦七和西施两人不遵守市场“规矩”的行为,对市场秩序有负面影响,引发管理难题。
D.两则小说虽然选用的题材不同,但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品质相似,也表达了相近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则小说开篇都有对通州风情和集市生活的具体描写,如“杀鱼的过程”和“两种豆腐的吃法”等,是文学源自生活的最好注解。
B.《卖鱼的瘦七》写瘦七杀鱼的过程,有别于开篇处杀鱼的描写,突出了瘦七不得已而为之的矛盾心理,有利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C.《卖豆腐的西施》结尾处对西施的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形象地突出女主人公笑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
D.两则小说语言特色鲜明,用语朴实无华,对话多用口语,充溢着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8.两则小说中的主人公“瘦七”和“西施”有诸多相同的优秀品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说明。(6分)
9. 多数读者认为文本一的题目《卖鱼的瘦七》过于直白,改为《规矩》更好,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6 分)
参考答案
6.(3分)D(对两则小说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正确。A 以偏概全,从文本一看,作者支持瘦七救人,而对巡差的“坚守规矩”持否定态度,因而说“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正确;B 曲解文意,从文本二看,王家少爷只是一个挑剔的食客,是作品的次要人物而不是反面人物,作者塑造他是为了衬托西施做嫩豆腐的技艺高超和表现西施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C 于文无据,两则文本都未涉及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结尾部分展现的是瘦七的生意依然很好,西施受到金枝的赞美。)
7.(3分)C(“起到了形象地突出女主人公笑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赏析不当,一是“像极一块白嫩嫩的豆腐”是对西施这个人的比喻,不只是对笑的比喻;二是未理解《卖豆腐的西施》结尾处的关键作用。作者运用比喻对西施的描写,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美貌,更是对她纯洁心灵和高贵品质的赞美。)
8.(6分)①都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瘦七卖鱼但不杀鱼,却凭借鱼的新鲜和菩萨心肠拥有大量顾客;西施只做老豆腐不抢他人买卖,生意兴隆。②都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或答“都为了助人而敢于打破规矩”)瘦七为帮助偷荷包的“小偷”,宁肯打破自己坚守多年的“规矩”,杀鱼救人;西施打破“只做老豆腐”的规矩为王家做嫩豆腐,帮助生活困顿的金枝。(找出两人品质方面的共同点,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每点3分。)
9.(6分)①“规矩”内涵丰富,它既是瘦七经商恪守的准则,“卖鱼而不杀鱼”,更体现出瘦七破了规矩“解人之困”的优秀品质。②“规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自“规矩”始,以“规矩”终,整篇文章围绕瘦七“守规矩”和“破规矩”而展开。③“规矩”有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干任何事都需要恪守行业规矩,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善心。(每点2分。)
卖鱼的瘦七
叶仲健
瘦七,城东人氏,卖鱼为生,高挑清瘦,麻杆似的,在家排行老七,故人称瘦七。大凡卖鱼的,都连带杀鱼。你挑一只,摊主称好斤两,将鱼摔在地上,再将奄奄一息的鱼搁在血淋淋的案板上,刮鳞,开膛,剖腹,去脏,切段,用清水汰一遍,荷叶包好,系上草绳,让你拎着走。瘦七却从不杀鱼,集市上的人都知晓。他说:“这是规矩,不能破。”
何来的规矩,瘦七没说。好在瘦七的生意不差,主要是瘦七的鱼——鲜活。鲜活顶关键,帮不帮杀鱼,不是顶要紧。通州城的人,就是嘴刁!
话说这一天,集市的商会巡差逮住一个小偷。还真是“小”偷,半大的孩子,瘦骨伶仃的,活像一条白丁鱼,衣衫破得像个叫花子,怯得眼珠子蟑螂似的四处蹿。巡差将小家伙押到鱼肉摊前:“谁借我一把刀!”没人回应,都晓得这是要动刀子。集市上的规矩,哪根手指偷了,就剁哪根。巡差说:“都耳聋了?”瘦七站出来说:“半大的孩子,我看就算了吧。”巡差说:“当初定的规矩,白纸黑字写着呢。”瘦七说:“还是个孩子呢,不懂事。”巡差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瘦七说:“他偷了啥?”巡差说:“浆坊厨娘的荷包。”瘦七说:“没偷成?”巡差说:“这不逮着了么。”瘦七说:“既然没偷成,这事就算了,要有啥损失,我替他赔上。”巡差说:“都说瘦七不杀生,果然菩萨心肠。不过,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不能说破就破,不然我如何管理这恁大的集市?”瘦七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巡差说:“我倒有个法子,就看你依不依了。”瘦七说:“啥法子?”巡差说:“你想让我破规矩,我也想让你破规矩。”瘦七说:“你的意思是……”巡差说:“你不是不杀鱼么,今日就在这地儿,杀条鱼给大伙儿瞧瞧。”瘦七为难了。巡差说:“怎么,不想破规矩?”
浆坊厨娘扯着公鸡嗓子:“刚好我今儿个要买条鱼,你替我杀了我拎走,我也不想害他丢了手指头。”厨娘弯腰,打水桶里捞起一条黑鲫,活蹦乱跳,水花四溅。说:“就这条!”瘦七略作踯躅,双手接过鱼,走到贴邻摊前:“借你的刀用下。”说罢,执刀,垂首,身子前倾,两腿并肩宽。没将鱼往地上摔,也没将刀背往鱼身上拍,瘦七就开始刮鱼鳞。刮完鱼鳞,剖开鱼肚,挑出鱼刺,将鱼包在荷叶里,交给浆坊厨娘。看这一气阿成的架势,哪里是没杀过鱼的样子!
瘦七说:“鱼我杀了,人你也该放了吧。”巡差嘿嘿一笑:“得,放人!”朝瘦七磕了三个扎扎实实的头,小家伙撒开腿一溜烟跑远。瘦七苦笑摇头,用清水净手,继续卖他的鱼。
多年过去了,瘦七还是只卖鱼不杀鱼。即便这样,来瘦七这买鱼的人,还是很多。
(有删改)
文本二:
卖豆腐的西施
叶仲健
通州城人吃豆腐,通常被问是要嫩豆腐还是老豆腐。
嫩豆腐细腻,丝滑,生吃,浇上酱汁,佐粥,通州城人常见的早餐样式。嫩豆腐有种极出名的做法——泥鳅豆腐:水入锅,开火前,放入嫩豆腐和活泥鳅,慢火烧热,泥鳅往豆腐里钻,豆腐熟了,泥鳅也熟了。
老豆腐膨松,稍硬,嚼之弹牙,遍布小孔,咬下一口,舌齿生香。通州城人善用老豆腐熬猪骨头汤,滋补得很。做这道菜时,切豆腐,不宜用刀,要用手掰,倘若用刀,味儿就不一样了。
集市上嫩豆腐做得最好的是金枝,老豆腐做得最好的是西施,西施真名韩凤英,因人长得俏,就有人称她西施,金枝只做嫩豆腐,西施只做老豆腐。这规矩,自打落摊那天起,便在无形中定下了。
王家少爷从日本留学回来,想吃嫩豆腐,遣伙计上集市买。金枝家的豆腐当然是首选。
伙计转天又来了:“金婶子,今儿个豆腐嫩不嫩?”金枝说:“嫩,跟昨儿个一般嫩。”伙计说:“我家少爷昨儿个吃了你家的豆腐,老了!”金枝说:“没理儿的事,我做的嫩豆腐,认第二,没人认第一!”伙计说:“你先别逞能,赶明儿,做一盘最嫩的豆腐来。”金枝讨了个大红脸,心里极不服气。
又一日,伙计来了,指肚点点金枝摊前的豆腐,道:“果然嫩多了,这盘我全买了,隔天再买你一盘。”金枝低声地说:“这么嫩的豆腐,做起来费功夫。”金枝男人腰摔坏了,里外全靠她一个。伙计说:“价钱,亏待不了你。”
隔天,金枝左等右等,不见伙计来,散市后,一路寻到王家。伙计说:“前儿个的豆腐,少爷说还是不够嫩。”金枝说:“这么嫩的豆腐……那这盘怎么办?”伙计说:“挑回去!做出少爷满意的豆腐,我出五倍的价!”
金枝气咻咻地将这事对西施说了。西施说:“伙计说的可算话?”金枝说:“算话又怎样?他想要的,我又做不来……”西施眨眨风眼:“一盘抵五盘,倒是个好价钱。”
西施当夜做了一盘嫩豆腐,一早送到王家,正赶上王家少爷吃早餐。西施卷袖净手,将豆腐切下一块,葱白似的手拿住了,放在青花瓷盘里,端至少爷桌上。伙计浇上调制好的酱汁,少爷伸筷夹豆腐,一夹,豆腐就散了。西施说:“我来。”接过银筷,夹起一方尖儿豆腐,往少爷嘴里送。少爷合上嘴巴,喉咙一声咕噜,豆腐溜进肚子里,来了个透心凉。“好嫩的豆腐!比我在日本吃的还嫩!”
少爷吩附伙计把豆腐全买下来。伙计信守承诺,付给西施五倍的豆腐钱。西施临走时说:“吃不完的豆腐,放在深井里镇着,吃时再用井拔凉水氽一趟。”
西施将豆腐钱交给金枝,金枝不收,说这是你的。西施说:“我只卖老豆腐。”金枝说:“没想到你嫩豆腐做得比我好。”西施说:“我喜欢做老豆腐。”金枝说:“你心地儿好。”西施抿着嘴笑了笑,像极一块白嫩嫩的豆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巡差坚守市场管理的“规矩”,坚持剁掉“小偷”的手指,他算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B.作者对反面人物——王家少爷的塑造非常成功,他对金枝百般刁难,对西施施与重金。
C.瘦七和西施两人不遵守市场“规矩”的行为,对市场秩序有负面影响,引发管理难题。
D.两则小说虽然选用的题材不同,但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品质相似,也表达了相近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则小说开篇都有对通州风情和集市生活的具体描写,如“杀鱼的过程”和“两种豆腐的吃法”等,是文学源自生活的最好注解。
B.《卖鱼的瘦七》写瘦七杀鱼的过程,有别于开篇处杀鱼的描写,突出了瘦七不得已而为之的矛盾心理,有利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C.《卖豆腐的西施》结尾处对西施的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形象地突出女主人公笑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
D.两则小说语言特色鲜明,用语朴实无华,对话多用口语,充溢着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8.两则小说中的主人公“瘦七”和“西施”有诸多相同的优秀品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说明。(6分)
9. 多数读者认为文本一的题目《卖鱼的瘦七》过于直白,改为《规矩》更好,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6 分)
参考答案
6.(3分)D(对两则小说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正确。A 以偏概全,从文本一看,作者支持瘦七救人,而对巡差的“坚守规矩”持否定态度,因而说“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正确;B 曲解文意,从文本二看,王家少爷只是一个挑剔的食客,是作品的次要人物而不是反面人物,作者塑造他是为了衬托西施做嫩豆腐的技艺高超和表现西施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C 于文无据,两则文本都未涉及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结尾部分展现的是瘦七的生意依然很好,西施受到金枝的赞美。)
7.(3分)C(“起到了形象地突出女主人公笑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赏析不当,一是“像极一块白嫩嫩的豆腐”是对西施这个人的比喻,不只是对笑的比喻;二是未理解《卖豆腐的西施》结尾处的关键作用。作者运用比喻对西施的描写,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美貌,更是对她纯洁心灵和高贵品质的赞美。)
8.(6分)①都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瘦七卖鱼但不杀鱼,却凭借鱼的新鲜和菩萨心肠拥有大量顾客;西施只做老豆腐不抢他人买卖,生意兴隆。②都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或答“都为了助人而敢于打破规矩”)瘦七为帮助偷荷包的“小偷”,宁肯打破自己坚守多年的“规矩”,杀鱼救人;西施打破“只做老豆腐”的规矩为王家做嫩豆腐,帮助生活困顿的金枝。(找出两人品质方面的共同点,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每点3分。)
9.(6分)①“规矩”内涵丰富,它既是瘦七经商恪守的准则,“卖鱼而不杀鱼”,更体现出瘦七破了规矩“解人之困”的优秀品质。②“规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自“规矩”始,以“规矩”终,整篇文章围绕瘦七“守规矩”和“破规矩”而展开。③“规矩”有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干任何事都需要恪守行业规矩,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善心。(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