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麦田》阅读答案-2018年中考题
时间:2018-07-13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共4分)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①
②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②
考试 ④ 挥汗如雨
2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2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 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 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 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25. 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出自2018年长沙中考)
参考答案
22.①欣慰;②割麦;③歉意;④恣意挥毫(每空1分,意思相近便可。)
23.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父亲在麦田纵横驰骋,辛勤劳作,就如同在考卷上挥毫泼墨,也期望有满满的收获,所以说“麦收是父亲的高考”(1分)。同时,父亲在麦收中的言行感染了儿子,给予了儿子信心和力量,远胜过一般意义的陪考,所以说是“特殊陪考”(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麦收的珍视,对儿子的期望;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之情(1分)。(评分提示: 本题为赏析题,共4分。答出比喻修辞得1分,分别理解“高考”“陪考”各1分,整句的作用1分,意思相近便可。)
24.A C
25.标题含义:(示例)“麦田”既指父亲的麦场,也指我的考场。(1分)“一个人”则强调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收获。(1分)(共2分,意思相近便可。)
对“陪读现象”看法:(评分提示:共4分,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积极、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只要能结合文章主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层面看问题且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角度举例:
从父母的角度:陪读是一种关爱的体现,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陪读是“望子成龙”的一种体现,从中可以感受出父母的期望。父母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
从子女的角度:父母的陪读可能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帮助,但同时也可能助长自己的依赖心,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也有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好处。
从社会的角度:“陪读”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教育竞争的激烈。可以看出社会的从众心理。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共4分)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①
②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②
考试 ④ 挥汗如雨
2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2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 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 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 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25. 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出自2018年长沙中考)
参考答案
22.①欣慰;②割麦;③歉意;④恣意挥毫(每空1分,意思相近便可。)
23.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父亲在麦田纵横驰骋,辛勤劳作,就如同在考卷上挥毫泼墨,也期望有满满的收获,所以说“麦收是父亲的高考”(1分)。同时,父亲在麦收中的言行感染了儿子,给予了儿子信心和力量,远胜过一般意义的陪考,所以说是“特殊陪考”(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麦收的珍视,对儿子的期望;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之情(1分)。(评分提示: 本题为赏析题,共4分。答出比喻修辞得1分,分别理解“高考”“陪考”各1分,整句的作用1分,意思相近便可。)
24.A C
25.标题含义:(示例)“麦田”既指父亲的麦场,也指我的考场。(1分)“一个人”则强调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收获。(1分)(共2分,意思相近便可。)
对“陪读现象”看法:(评分提示:共4分,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积极、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只要能结合文章主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层面看问题且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角度举例:
从父母的角度:陪读是一种关爱的体现,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陪读是“望子成龙”的一种体现,从中可以感受出父母的期望。父母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
从子女的角度:父母的陪读可能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帮助,但同时也可能助长自己的依赖心,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也有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好处。
从社会的角度:“陪读”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教育竞争的激烈。可以看出社会的从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