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情》阅读答案-2018年中考题
时间:2018-08-01
生命真情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
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
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
上,如刀割刺扎。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
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
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
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
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
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
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
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
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
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
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
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
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1.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的句子。(4分)
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3.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4分)
14.第⑦段末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70字左右)(4分)
(出自2018年广西百色中考)
参考答案
11. 运用景物(环境)描写(视听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
山顶优美的景物(1分),烘托登山后愉快的心情(渲染喜悦的气氛)(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2. “爷爷”是一个疼爱“我”(善于教育鼓励“我”、对“我”寄予厚望)、关爱家人、勤劳(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人。
文章多处写“爷爷”对“我”的疼爱(对“我”教育鼓励);“爷爷”长年去打柴赚钱,体现他的勤劳(吃苦耐劳)和对家人的关爱:带“我”爬上状元山,体现他不怕困难及对“我”寄予厚望。
(结合文本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不结合文本,只概括性格特点,答出
一点给1分,最多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3. 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登上状元山,能为小新子祈福:登状元山,是对“我”的教育鼓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 天黑时,爷爷又担着柴回来了。
示例一:他说:“直倒霉,柴还是没卖出去。”奶奶问:“那豆腐钱没还人家?”爷爷说:“还啦!”原来,爷爷将自己爱抽的烟丝卖掉,还了那两个油豆腐钱。
示例二:奶奶问:“豆腐钱还了吗?”爷爷说:“没呢,又带回两个。”奶奶满脸惊讶。爷爷说:“我跟卖豆腐的说明情况后,他不但不收钱,反而送给两个油豆腐。”
示例三:疲惫不堪,奶奶低声问:“怎么了,柴没卖出去?豆腐钱……”爷爷答:“给了。”“今天,我在豆腐摊旁摆柴时,顺便给卖豆腐的当了一天的帮工。”
(内容合理给2分,语言顺畅给2分。)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
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
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
上,如刀割刺扎。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
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
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
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
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
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
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
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
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
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
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
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
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1.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的句子。(4分)
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3.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4分)
14.第⑦段末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70字左右)(4分)
(出自2018年广西百色中考)
参考答案
11. 运用景物(环境)描写(视听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
山顶优美的景物(1分),烘托登山后愉快的心情(渲染喜悦的气氛)(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2. “爷爷”是一个疼爱“我”(善于教育鼓励“我”、对“我”寄予厚望)、关爱家人、勤劳(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人。
文章多处写“爷爷”对“我”的疼爱(对“我”教育鼓励);“爷爷”长年去打柴赚钱,体现他的勤劳(吃苦耐劳)和对家人的关爱:带“我”爬上状元山,体现他不怕困难及对“我”寄予厚望。
(结合文本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不结合文本,只概括性格特点,答出
一点给1分,最多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3. 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登上状元山,能为小新子祈福:登状元山,是对“我”的教育鼓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 天黑时,爷爷又担着柴回来了。
示例一:他说:“直倒霉,柴还是没卖出去。”奶奶问:“那豆腐钱没还人家?”爷爷说:“还啦!”原来,爷爷将自己爱抽的烟丝卖掉,还了那两个油豆腐钱。
示例二:奶奶问:“豆腐钱还了吗?”爷爷说:“没呢,又带回两个。”奶奶满脸惊讶。爷爷说:“我跟卖豆腐的说明情况后,他不但不收钱,反而送给两个油豆腐。”
示例三:疲惫不堪,奶奶低声问:“怎么了,柴没卖出去?豆腐钱……”爷爷答:“给了。”“今天,我在豆腐摊旁摆柴时,顺便给卖豆腐的当了一天的帮工。”
(内容合理给2分,语言顺畅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