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5-11-12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
材料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感染的新疗法。
数千年来,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医疗问题,对全球最贫穷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三位获奖者针对破坏性最大的几种寄生虫病研发的疗法,使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得到了革新。
盘尾丝虫病(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都是由寄生虫引发的。河盲症会造成患者角膜感染,最终导致失明。淋巴丝虫病会导致慢性肿胀,造成终生的红斑并致残。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是分离天然产物的专家,他专注于研究链霉菌,从土壤样品中分离了能够产生包括链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物质的链霉菌的新菌株,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纯化培养,从中筛选了50株最有前途的菌株,分析它们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能力。
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利用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分离并纯化出了一种能有效对抗家养和畜牧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成分——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后经人体试验,发现①它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治疗其他寄生虫病也有效果。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发现。
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这种生物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②它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取材于环球科技观光团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①②两处画线的“它”指代内容,分析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指代伊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
B.①指代阿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
C.①指代阿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D.①指代伊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不只对全球最贫穷人口产生严重影响。
B.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是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疟疾也是。
C.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D.氯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被弃用。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
材料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感染的新疗法。
数千年来,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医疗问题,对全球最贫穷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三位获奖者针对破坏性最大的几种寄生虫病研发的疗法,使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得到了革新。
盘尾丝虫病(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都是由寄生虫引发的。河盲症会造成患者角膜感染,最终导致失明。淋巴丝虫病会导致慢性肿胀,造成终生的红斑并致残。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是分离天然产物的专家,他专注于研究链霉菌,从土壤样品中分离了能够产生包括链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物质的链霉菌的新菌株,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纯化培养,从中筛选了50株最有前途的菌株,分析它们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能力。
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利用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分离并纯化出了一种能有效对抗家养和畜牧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成分——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后经人体试验,发现①它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治疗其他寄生虫病也有效果。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发现。
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这种生物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②它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取材于环球科技观光团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①②两处画线的“它”指代内容,分析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指代伊维菌素
B.①指代阿维菌素
C.①指代阿维菌素
D.①指代伊维菌素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不只对全球最贫穷人口产生严重影响。
B.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是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疟疾也是。
C.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D.氯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被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