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七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1-15
四川省攀枝花七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舌尖上的中秋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寓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旧时北京中秋节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要加以改善。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地区中午蒸饽饽、包子。江苏地区的人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则多吃米粉。“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皓月当空,美食在前,举杯祝愿,幸福团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秋节祭祀”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B.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C.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D.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时各地根据当地特色,用当地的鲜果来祭月,是普遍现象,但用于祭月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月饼。
B.中国人崇尚佳节亲人团圆,月饼以其圆满的外形契合了人们对“团圆”的追求,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C .祭月的瓜果供品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在中秋节时对食物瓜果的选取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梨就不能吃。
D.中秋节也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等,都要对月剖弃外皮,认为可去除疥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人在选取供品的时候通常从瓜果食物的形状、名称等来考虑,最大程度的满足吉祥,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如圆圆的月饼、多子的石榴、与“利市”谐音的栗子柿子等。
B.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食,所以说,中国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
C.每当节日来临,不管是富足之家,还是贫苦百姓都会尽可能将食物备得更加丰盛,以示对节日的重视
D.中秋节各地拜月、食俗形式有同有异,但不外乎追求团圆美满,祈求平安幸福,表达美好愿望,消除疾病痛苦等。
1.C。试题分析:C项描述的是中秋节的食俗。
2.C。试题分析:C项“梨就不能吃”错,原文是说“梨”不能用作供品。
3.B。试题分析: B项“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错,只能说“食”是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 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 43起。其中,2015年 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 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 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 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新手段也应运而生。
5.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影响深远,应着力解决。
6.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就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谈谈你的建议。(5分)
4.A【解析】B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程度扩大,理解错误;C项“社会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理解错误;D项“只能依靠民间机构的自发干预”说法绝对。
5. C、D【解析】A项“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属于无中生有;B项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强加因果,推论有误;E项材料没有分析校园欺凌现象的“伤害影响深远”。(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4分)
6.①政府高度重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参议院通过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从立法层面加大干预力度;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解决校园欺凌现象。
②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学校和政府要正视校园欺凌现象,广州市的“青年地带”就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
③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社会及学校要对青少年及家长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优化教育环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陈设一个家
(台湾)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3)()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考点】小说阅读.【分析】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9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解答】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D.
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结合小说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于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一些句子,再就是与人物描写相关的一些句子.题干表述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这就需要从老太太的人生生平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老太太在敖子媳妇死去之后,只身一人老建筑工地去打工,不依靠其他人的生活,不给他人制造麻烦,这表现出老太太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品质;极力为儿媳妇辩解说明老太太宽宏大量.
9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标题“陈设一个家”,是指对家庭进行一种陈设布景,实际上是小梁位老太太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这是一种心灵的再现,从某种角度上表明文章的主要题旨,形象地突出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的美好主题.
答案:7、D
8、①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③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答出①点得1分,答出②③点各得2分,共5分.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
9、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 “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 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点评】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舌尖上的中秋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寓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旧时北京中秋节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要加以改善。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地区中午蒸饽饽、包子。江苏地区的人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则多吃米粉。“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皓月当空,美食在前,举杯祝愿,幸福团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秋节祭祀”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B.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C.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D.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时各地根据当地特色,用当地的鲜果来祭月,是普遍现象,但用于祭月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月饼。
B.中国人崇尚佳节亲人团圆,月饼以其圆满的外形契合了人们对“团圆”的追求,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C .祭月的瓜果供品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在中秋节时对食物瓜果的选取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梨就不能吃。
D.中秋节也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等,都要对月剖弃外皮,认为可去除疥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人在选取供品的时候通常从瓜果食物的形状、名称等来考虑,最大程度的满足吉祥,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如圆圆的月饼、多子的石榴、与“利市”谐音的栗子柿子等。
B.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食,所以说,中国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
C.每当节日来临,不管是富足之家,还是贫苦百姓都会尽可能将食物备得更加丰盛,以示对节日的重视
D.中秋节各地拜月、食俗形式有同有异,但不外乎追求团圆美满,祈求平安幸福,表达美好愿望,消除疾病痛苦等。
1.C。试题分析:C项描述的是中秋节的食俗。
2.C。试题分析:C项“梨就不能吃”错,原文是说“梨”不能用作供品。
3.B。试题分析: B项“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错,只能说“食”是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 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 43起。其中,2015年 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 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 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 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新手段也应运而生。
5.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影响深远,应着力解决。
6.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就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谈谈你的建议。(5分)
4.A【解析】B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程度扩大,理解错误;C项“社会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理解错误;D项“只能依靠民间机构的自发干预”说法绝对。
5. C、D【解析】A项“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属于无中生有;B项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强加因果,推论有误;E项材料没有分析校园欺凌现象的“伤害影响深远”。(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4分)
6.①政府高度重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参议院通过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从立法层面加大干预力度;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解决校园欺凌现象。
②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学校和政府要正视校园欺凌现象,广州市的“青年地带”就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
③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社会及学校要对青少年及家长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优化教育环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陈设一个家
(台湾)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3)()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考点】小说阅读.【分析】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9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解答】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D.
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结合小说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于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一些句子,再就是与人物描写相关的一些句子.题干表述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这就需要从老太太的人生生平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老太太在敖子媳妇死去之后,只身一人老建筑工地去打工,不依靠其他人的生活,不给他人制造麻烦,这表现出老太太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品质;极力为儿媳妇辩解说明老太太宽宏大量.
9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标题“陈设一个家”,是指对家庭进行一种陈设布景,实际上是小梁位老太太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这是一种心灵的再现,从某种角度上表明文章的主要题旨,形象地突出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的美好主题.
答案:7、D
8、①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③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答出①点得1分,答出②③点各得2分,共5分.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
9、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 “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 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点评】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