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辽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7-12-21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②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飨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
③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6册的“菜点选编”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
④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酱等;潮菜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索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⑤菜系之名,实际是上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域范畴。而旧时莱肴是以族群风味饮食为分界,只有“菜点”和“帮口”(商帮口味)之说,属于族群范畴。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之后,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潮菜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用流行的菜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⑥一位多年后归国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爱西干面”摊挡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干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在老华侨的心里,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美食。族群饮食,就是这样一些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的食物,它们跟语言一样是族群区分的标志,是饮食文化的真正边界。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1.下列关于“潮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潮菜是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具有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特点,最初是通过潮商传遍东西洋的。
B.潮菜与粤菜或广东菜有明显的差别,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
C.“菜点选编”丛书,把潮菜与福建菜合编在一起,说明在专家名厨眼里潮菜与闽菜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D.潮菜的很多菜品与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大同小异的。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潮商的活动,使潮菜进一步走向成熟,潮菜的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B.在香港,潮州菜馆林立,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菜的特点,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的声名。
C.潮州在历史上曾先属七闽后属广东,移民多来自福建,这是潮菜的粤闽菜系之争形成的历史背景。
D.流行的菜系理论很难解释有着特殊发展过程的潮菜,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人们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饮食文化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八大菜系”,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潮菜在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中被归人了粤菜。
B.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的产生,是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造成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C.潮菜在本土之外出现多流派的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这是潮菜在众多菜系中能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
D.一碗干面会让老华侨泪流满面。在他的心里,这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能引起他文化认同感的美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生的考题
李建
若干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招聘事务员,要求是法律专业毕业,负责公司内部法律文书的起草以及处理公司对外的各种经济纠纷。招聘启事通过人才市场发布后,收到了很多应聘人员的简历。
一天下午,天气很热,一位年轻小伙子大汗淋漓地赶到公司面试。老板看过他的简历后很满意,因为他要的薪水很低,而且又是法律专业一本毕业的高材生。
小伙子说,他家里很穷,上大学已经把家底掏空了,还借了不少债。所以他急需要一份工作,赚钱来帮家里还债。他恳求老板聘用他,他一定会努力做得很好。
老板问了他几个问题之后,就拿出了试用期合同,打算聘用这个朴实的小伙子。
可就在这时,办公室里闯进来一个人大吵大闹起来。原来,公司试用期合同上有一个条款,新招聘进来的员工,有两个星期的无薪试用期,如果在这两个星期内的表现没有令老板满意,随时都可以辞退,公司不用支付一分钱薪水。这个人就刚干了一个星期被老板辞退的员工,她来找老板要那一个星期的薪水,可老板以合同条款为由拒绝支付,所以吵闹起来。
老板非常生气,对正在面试的小伙子说:“小刘,你是学法律的,你说说看,我该不该支付她这一个星期的薪水?”
小刘以为这是一道面试题,便诚惶诚恐地说:“按照法律规定,你只要聘用了她,就该支付她的薪水,否则就触犯法律了。”
这时,还有一个客户在办公室里和老板谈生意,也连连点头称是,说老板违反了劳动法,试用期也应该支付薪水。
老板听到,脸色突然变了,叫来会计结算她的薪水。等客户走了之后,老板一把就将给小伙子的试用期合同扯过来,撕得粉碎。
老板冷着脸说:“我招你来,是叫你为我说话的,而不是让你和外人一起说我的不是!如果你现在是律师,就算我是一个杀人犯,你也要为我辩护,你知道吗?”
小伙子血气方刚,认为自己没错,辩解道:“我学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
老板哈哈大笑:“那就请你到别处去维护公平正义吧,我这里不需要救世主。”
小伙子一听老板说不聘用他了,顿时沉了,这才明白这并不是一道面试题。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到城市里来找工作的打工仔,他必须要找一份工作来糊口,帮家里还债。
可不管他再怎么苦苦哀求,赔不是,老板就是不愿再聘用他了。小伙子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办公室,在他走出房门的那一刻,老板说:“小伙子,你别怪我铁石心肠,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残酷,等你踏上社会后,就会明白了。”
小伙子听后什么话也没说,一副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
小伙子走后,这件事情成了老板教育我们的典型案例。我和同事也都明白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每次我听到老板讲这个故事,就会想起那个姓刘的小伙子,他离开公司后,会去哪里?会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和美丽陷阱的世界里,他还会坚持他的人生原则吗?他还会和刚出大学校园时一样是非分明,坚持正义吗?
十多年后,老板因为窃取同行公司的商业机密,被对手告上法庭。律师对老板说,这个案子多半会输掉。老板不信,他要通过非正常渠道来赢得这场官司,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法庭上,桀骜不驯的老板一直趾高气扬,他坚信这场官司不会输,因为他已经暗地里委托律师给主审法官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可当他看到法庭上那个严肃的法官时,他愣住了。这个他似曾相识,想了好久,老板终于想起这位法官竟然就是他在故事里经常讲到的那个小伙子。老板一阵眩晕,他已经感觉到这场官司要输掉了,而且还会再多一条行贿的罪名。
后来,老板果然输了这场官司,受到了法律应用的惩罚。此后,我们也再没有听到老板洋洋自得地讲起那个老套的故事。
(选自《2016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小说第二、三段对小伙子的简历和家境的介绍并非闲笔,而是暗示了他的善良和责任感,这是他后来成长为正直法官不可或缺的品质。
B. “老板经常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文中没有明说,但是从上下方可以推断,老板是要员工无条件地服从于他,为公司利益着想。
C. 小说中的老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中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了他唯利是图、目无法纪的丑恶嘴脸。
D. 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非常复杂,大学生就业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内容都是小说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5.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5分)
6. 小说题目为“人生的考题”,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哪些“人生”的道理?(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的方式拓宽眼界。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2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据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70%以上,人均消费2.6万元,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次。
材料二: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元。这样养孩子的花费令人咂舌。那么问题来了,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03份有效问卷,大多数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可以看出咱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
1.有机会您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吗?



2.您认为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7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仅有7%的网友愿意为孩子过暑假花费上万元。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看出,花费的大头是海外游学,这跟近两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有关。对于调查中,“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网友仅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脆没有。对于有机会参不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网友认为孩子去不去海外游学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20%。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绝大部分网友选择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仅16%的网友认为是“同学都去,不去怕孩子有失落感”。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的意愿者不少。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
——《北方网》
材料三:
何谓“游学”?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
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受天地的大气象。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诚如青年毛泽东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光明时评》
7.根据图表,下列关于海外游学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54%的网友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表现得很理性。
B.多数网友并没有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20%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加。
C.多数网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的目的,主动性很强。
D.16%的网友因怕有失落感而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表明2017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以天津为例,指出家长们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
B.材料三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借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深刻地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做出了保障,从而消除了家长“有游无学”的担忧。
D.面对游学热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学会摆正心态,客观冷静的加以对待;而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E.三则材料,虽然体裁不一,但是对象一致,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9.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4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